王占利
对于高校地理教师来说,能力素质指成功地促成地理教学活动所要具备的所有能力的总和。地理教学改革的最核心问题是教学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也是社会发展对地理教育所产生的迫切要求。本文便在实践的基础上探讨地理教学能力的培养和评价问题。
一、地理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一)组织实施教学的能力
第一,运用和设计教学方法的能力。第二,处理和分析有关地理教材的能力。第三,设计板书的能力。第四,运用地理教学语音的能力。此外,还包括,组织教学的能力,批改作业的能力,使用教具的能力。
(二)从事地理科学研究的能力
第一,整体分析地理资料的能力。第二,编写论文的能力。第三,撰写地理教材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包括,通过自学更新地理知识的能力,应用研究地理的技术手段等。
(三)培养指导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一,组织锻炼野外考察的能力。第二,进行地理课外活动的能力。
二、地理教师的能力素质培养
(一)更新教学内容的能力
较强的获得信息存储信息,并对其加以加工能保证教师更新教学内容。因为有了很强的能力就能做到经常更新知识,这样才可以同当前信息时代的社会现实合拍,才能够让学生接受最新知识,才能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从而涵盖最新的科学成果。通过实践,我们证明了传统的课程设置以及结构是难以适应改革的需求的,非常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因此,改革是势在必行的。课程的设置以及对它的结构的调整,意义在于要打破常规,创新的强调了地理教育的核心的作用,在压缩传统课时的基础上还要增设能力的培养课程。
(二)学术更新及科研能力
有一个必须要正视的问题,那就是教师们怎样应对已经从网络上获取的大量新知识以及有创新思维的学生。他要求教师们要具有一种拓展学术视野的强大能力,以纯真的童趣加诸学术新知,要热情主动的给自己的新知输入新鲜血液。能掌握精深的地理知识成为评价地理教师素质厚重的标准,而有创新,全面的科研能力则是地理教师素质的根本。所以,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上两点作为自己的奋斗方向。
(三)创新教学方法的能力
教学中一个物质的东西便是教学方法,他不仅具有可操控性,而且它的应用和选择是否合适会深深影响教学的结果,当然,也制约了教学的质量。因此,要想培育高素质的地理人才,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现有的教学方法,而且,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广泛的借鉴国外的现代教育方法。如“实证教学法”、“合作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等等。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要以学生实践和教育软件为中心。因此,各高校教师们应该全面提高自己对现代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要运用现代的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现代化。对学生要因材施教。
(五)很强的开拓创新和实践能力
教师要培养一种能力,能灵敏的吸取国内外有用的教育信息,取其精华,通过深加工把新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去,还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更新教学思维。同时更要注意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野外实习及教育练习很关键。这两种练习要配合教学的过程,落实学习内容。学习基地是很重要的一项安排。因为,这种办法能使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理解,便于提高工作能力。
三、地理教师能力素质评价
一般情况下,教师素质的评价比较单一,现在要突破这种模式,就是要根据对象的不同,采取重过程,重发展的评价手段。主要有以下两种办法:
(一)自我评价
教师素质的培养是重要的任务,但其首先要取决于教师自身。因而,评价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教师要主动地,经常对自己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并努力进行改正,使自己处于非常良好的工作状态中。提高心理素质,并取得优秀成绩。相信这种方法能有效的结合其他评估方式,能真正推动教师的素质更上一层楼。
(二)专家评价
很多学校聘请经验丰富,公平公正的专家来对教师进行评测。这种方法,能有效地、负责的对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检测和监督,能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专家指导推进改革,还可适时的调整对教师能力的评价标准,通过这种教学评价,引导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使教师的各项能力适应高校建设要求。
总之,地理教学能力是一个涉及面很广很复杂的系统,要有效的调整这个系统,应采用综合措施。就是在课程的设置和结构及教学研究,教育实习,野外实习,教师和学生等诸多方面来统筹兼顾。
参考文献:
[1]陈澄,樊杰.地理课程标准解读[M].长沙: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郭友.教师教学技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作者单位:保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