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耿新 陈其树
2011年底,梅县县委、县政府为县老促会隆重颁发了一块金光闪闪的“积极贡献奖”奖牌,这是梅县老区建设促进会自成立以来获得的又一殊荣。
梅县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于1989年12月。22年来,梅县老促会的同志们,怀着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踏遍了梅县的山山水水,为老区的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
老促会的同志们经常深入到梅南、畲江、三乡、雁洋、梅西、石坑等20多个老区镇调查研究,多年来先后写了书面调查报告36份;给市、县人大代表提供关于老区建设的议案材料12份;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兴建“希望小学”3所;改造老区危破小学20所;力促兴建完成老区公路建设项目463项,全长1526公里,投入资金4.5亿多元。此外,老促会还资助烈士后裔助学金736人次,计30多万元,并帮助老区人民解决了一系列看病难、用电难和饮水难等问题。
2004年,梅州市、梅县、丰顺县老促会共同撰写的“梅丰边老区行综合调查报告”引起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此,时任市委书记刘日知专门在丰顺县马图村召开了现场办公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九龙嶂下梅丰边两县12个老区村代表,市、县、镇有关领导等近百人。在听取与会代表意见后,刘日知当即决定投资1000多万元,铺筑梅南至北洞经马图、至龙岗、大龙华全长43公里的水泥公路。一年后,这条建在崇山峻岭的水泥公路全线贯通,造福了周围一大片老区群众。
县老促会原会长李锦祥与他的同事们,不顾年老体弱,不怕山高路远,经常深入老区作调查研究,积极为老区建设鼓与呼。对李锦祥来说,老区工作从来就没有星期六、日或其它节假日的概念,有时真的吃不消了,他便到医院里打个针,治疗一下,然后又继续工作。由于老同志们废寝忘食地工作,梅县老促会先后多次受到全国、省、市老促会的嘉奖。2010年,李锦祥被评为“全国优秀老区工作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纪念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20周年的表彰大会”,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和表彰。
为弘扬老区的革命精神,县老促会还精心编写了《九龙星火》、《客都热土》、《老区情怀》等系列丛书。2011年8月,原副会长蓝锦生因喉部肿痛,在梅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住院期间仍念念不忘《老区情怀》的资料整理工作。出院后,他马不停蹄地投入了工作。蓝锦生与李锦祥、余光旋一样,都是梅县老促会的“四届元老”,他们从梅县老促会成立之日开始,一干就是20多年,为了老区的建设,矢志不移,无怨无悔。
梅县是著名的老区县,早在1926年就成立了中共梅县支部。1929年10月,朱德率红四军来梅,进一步推动了苏维埃和土地革命运动的发展。1930年,梅县苏维埃成立,全县有6个区,36个乡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在土地革命时期,创建九龙嶂革命根据地的6位县委书记都先后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和被捕惨遭杀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梅县人民历经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时期的浴血奋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梅县“中央苏区县”的历史地位一直未被正式确认。
2009年12月,梅县县委召开了“申苏”工作会议,县老促会成为“申苏”领导小组和“申苏”办公室成员。为做好“申苏”工作,李锦祥、蓝锦生等分别深入梅南、畲江、松口、松源老区发动寻找史料和革命遗物、遗址,寻访了松东下井村革命老人张茂祥同志,由他提供了珍藏多年的1951年中央苏区慰问团华南分团来梅慰问颁发的纪念章,这一纪念章后来成为“申苏”工作的一个重要佐证;余光旋先后在党史办、档案馆、剑英图书馆等单位查阅史料和资料共142册(卷),摘录有关史料30篇,整理了梅县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形成史料15100字,整理注释材料46篇,证明材料19篇,这些都成为申苏上报的重要佐证材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申苏”办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梅县终于在2011年8月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中央苏区县”,重新确立了其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地位。梅县老促会再次为全县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