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

2012-04-29 10:52王晓笛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2年6期
关键词:责任感出版社大学生

王晓笛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90后”大学生已站在社会的前台准备承担祖国未来建设的重任,“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则成为他们能否担当社会责任的关键要素。本文通过分析“90后”大学生的自身特点,进一步解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并提出了高校强化“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90后”是“80后”的派生词,指1990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90后”出生在我国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同时,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普遍为独生子女,因为其自身的性格特点,一直被社会称为:垮掉的一代、富二代、啃老族、草莓族(这个词语指那些外表光鲜,而内心脆弱,不抗压,保鲜能力差的年轻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人质疑。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主流群体,我们党和国家未来的主人,“90后”能否成为民族的脊梁就要看他们有没有责任感,能不能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今天,“90后”已站在时代和社会的前台承受越来越多审视的目光。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引导他们成为勇于担当的一代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

一、90后大学生的特点

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在本世纪成长发展起来的“90后”大学生,受时代环境以及社会、家庭因素的影响,有着区别于其他年代人的鲜明特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潮中,他们受时代和社会的冲击,价值观越来越偏向于自我和实用;在思想上,他们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但在时代的洗礼以及海量信息的接受和传递过程中,他们也拥有更多自己的思考和主张,对理论的践行也拥有自己不拘一格的独特方式;在性格上,他们自信张扬,充满活力,独立自主,勇于挑战,他们不拘泥于传统,不轻信权威,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但往往却心理承受力脆弱,抗挫折能力低;在行为取向上,他们开拓进取,积极奋进,勇于尝试新事物,敢于使用新方法,但缺乏感恩意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处事欠缺稳重和全面。由于受各种环境因素和自我发展不足的影响,一部分“90后”大学生展现给世人“无聊”、“空虚”的精神状态。面对这样的群体,很多人心中充满疑问:没有经历过历史风雨洗礼、个性张扬的“90后”大学生能否肩负起祖国未来建设的重任?

二、“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答案就在那一幅幅“90后”们亲手勾勒的画卷里:“5·12”四川汶川大地震,“90后”新生代沉着镇定、坚强勇敢;共和国60年华诞大阅兵,“90后”新一代官兵意气风发、飒爽英姿;上海世博会期间,“90后”“小白菜”们青春热情、无私奉献。

在“五月的鲜花-心中的歌儿唱给党”大学生文艺汇演中,长江大学的13位同学再次勾起了我们对往事的记忆。为救两名落水少年,15名大学生在水中结成人链,但最终三人由于体力不支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两年后的今天,面对全国人民,他们依然坚定地说:“如果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我们仍然会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结成人链,但是,我们绝不会再让人链断掉。”这一切无不向我们展示着“90后”心中那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90后”大学生思想纯净,理想高远,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大多数具有较高的责任感,能承担起祖国的未来建设的重任。但是,勿庸讳言,一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感明显淡化的现实仍然存在。都说教育是连接上天和自助的纽带,它给我们提供土壤,使我们心中的种子发芽、开发、结果。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客观看待“90后”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90后”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有效途径,让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结出累累果实。

三、强化“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第一,将社会责任感培养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将身边榜样的力量作为模板,促使“90后”从榜样中寻找动力,并延伸到积极主动思考自己的理想信念。

第二,将社会责任感培养纳入课堂教学体系。构建“文理基础+学科基础+专业核心+特色课程”的课程体系,使“90后”大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和所肩负的责任有一个具体深入的认知。

第三,将社会责任感培养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以社会实践为突破口,探求“90后”大学生个人思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的契合点,个人事业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结合点,个人前途与服务社会的切入点,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国情、民情,培育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说到:毛泽东同志赞扬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邓小平同志满怀深情地指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江泽民同志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要求全党都“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青年看作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从来都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朝气蓬勃的推动力量,从来都热情鼓励和坚定支持青年在人民前进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生理想和远大抱负。祖国的未来属于中国青年!民族的光荣属于中国青年!

“90后”大学生们还在成长,他们的品性犹如璞玉,虽不完美,但真实自然纯净,亟待我们教师用理解和信任去正确引导。在社会各界的客观认识下,“90后”大学生们定会不负众望,担起未来建设祖国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陈振坚.《90后大学生往何处去》.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1)

[2]刘艳辉.《信仰点亮青春:90后大学生的红色追寻》.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7)

[3]王小妮.《上课记》.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2)

[4]张姬雯.《为90后,辩护》.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

[5]资建民,张先华.《震不垮的一代(90后)》.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1)

猜你喜欢
责任感出版社大学生
内卷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我等待……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石油工业出版社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