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审慎视角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评估研究

2012-04-29 00:44陈静
上海金融 2012年5期
关键词:金融稳定系统性风险

陈静

摘要:宏观审慎管理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根本目标,其中,量化系统性风险是有效监管的关键之一。本文尝试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来源出发。提出了一系列专门用于监测系统性风险的指标和工具,并根据我国实际构建了“宏观+微观”双层次的系统性风险评估框架。在此基础上,本文引入金融压力的概念,通过构造系统性风险压力指数实现对系统性风险的量化评估。

关键词:系统性风险;金融压力;宏观审慎管理;金融稳定

JEL分类号:E52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12)05-0062-03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来源和监测指标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来源

1、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不稳定因素。系统性金融风险区别于单一金融机构自身存在的风险,具备整体性这一特点,且与实体经济相互作用。宏观经济政策不恰当、经济结构失衡、高通货膨胀,甚至是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都可能给金融体系稳定性带来冲击。由于金融体系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过度杠杆化暴露在宏观经济逆转时期,去杠杆化过程中资产价格的螺旋下降可能危及整个金融市场的安全。

2、市场结构性缺陷。市场结构与金融体系脆弱性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如果金融体系的市场集中度过于分散,金融机构规模太小可能导致风险敞口过于集中,也可能出现由过度竞争引发的市场混乱和系统脆弱性。另一方面,关键领域的集中度过高同样容易导致系统脆弱性,具有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破产倒闭的成本通常是不可接受的。另外,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个市场的同质化程度越高,其波动性越大。在同质性高的市场中,“羊群效应”是很普遍的现象,在经济繁荣时期助推资产泡沫,在经济萧条时期加剧流动性紧缩。

3、金融机构的内生脆弱性。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类机构倒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单个银行机构的经营失败可能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大量银行倒闭和整个金融体系瘫痪。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由于规模大,交易对手多,组织结构复杂,与其他机构和投资者的关联性强,提供不可替代的金融服务。故在金融体系中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地位。一旦陷入困境,不仅自身面临巨大的救助成本,也会通过影响交易对手和市场信心而加剧市场恐慌。从而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冲击。

4、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包括支付体系、金融法律制度、会计准则、信用环境等不完善带来的风险。随着金融产品和工具的不断创新发展。金融活动的虚拟性增强,金融创新在分散个体金融风险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来源。使得金融风险呈现出跨行业、跨市场和跨境的特征。

5、外部冲击和突发事件。在当前开放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征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各种突发的政治事件、自然灾害以及大型实业集团、大公司等破产失败,也会引起连锁反应,影响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

(二)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指标

1、基于数量的指标。

对信贷过度增长的衡量可作为预测借款人违约风险的一个前瞻性指标。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明确将信贷/GDP缺口(即家庭和企业部门负债与GDP的比率和该比率的长期趋势之差)作为校准逆周期资本缓冲的指标。该指标在预测很多国家的早期脆弱性方面表现较好,其在经济上行阶段的效果明显,在经济萧条阶段则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指标在预警潜在风险时也十分有用。最简单的指标是主要银行和重要金融机构的杠杆率。此外,金融交易的条款和条件,如贷款价值比(按揭比例)和保证金要求也可反映不断上升的风险偏好。

2、基于价格的指标。

总体信贷增长的变化可以归结于需求和供给两大因素。不可持续的供给导致的信贷扩张更有可能成为系统性风险的信号,一些基于价格的指标,例如股票、公司债和房地产等有助于对系统性风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房地产价格通胀指数是反映借款者压力的前瞻性指标。实际利率长期偏低和风险溢价不断下降是金融机构“竟相逐利”和金融市场信贷供应放松的信号。

3、综合性和基于模型的指标。

综合性指标可以作为价格型指标的补充。例如,欧洲中央银行开发的“系统风险诊断”(SRD)指标同时基于宏观经济和金融状况来评估系统性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英格兰银行开发了一个衡量流动性状况的指标,将买卖差价、流动性溢价和市场深度的衡量值融合成一个单一值。该指标能较好地反映本轮危机前的流动性繁荣和2007年末的流动性急剧恶化。

压力测试是重要且具有前瞻性的工具,用来评估金融体系抵御严峻外部压力的能力。目前,多国央行和监管机构定期开展银行业资本和流动性压力测试,同时开展宏观经济方面的压力测试作为补充。而国际社会也普遍认识到需要将风险放大渠道和反馈效应纳入现有的压力测试技术中。

4、市场和监管信息。

市场信息可以为定量指标提供有益的补充。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的复杂性,提高其识别潜在风险的能力。金融监管机构掌握的微观审慎性监管信息同样有助于系统性风险的识别,监管过程中发现的少数银行的问题也可有效预警行业性或系统性风险。

二、构建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评估框架

这轮危机后的国际金融改革强调加强宏观审慎分析,重点是监测和评估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在风险趋于严重时发出预警并在必要时执行应对性管理。本文根据我国金融业实际,从风险来源、演变方式以及金融机构和宏观经济间的传导路径出发,构建了“宏观+微观”两个层面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框架(图1)。

(一)宏观层面系统性风险评估

通过对包括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评估,考察因宏观经济与金融部门间的内在联系而产生的风险和脆弱性,以及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大小和发展趋势。

1、实体经济主要部门的资产负债表。金融机构的主要职能就是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中介服务,实体部门的财务健康是金融体系稳定的前提。系统性风险的监测评估应关注各实体部门之间和金融体系之间的关联结构,这种关联将决定风险在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互动和蔓延方式。

2、金融体系的杠杆率(Leverage)。杠杆是金融机构得以有效发挥金融中介功能的关键。金融机构只需依靠少量资本金就可以从资金盈余部门借入资金,同时向资金短缺部门融出资金。但另一方面,杠杆也是金融机构脆弱性的根本所在。杠杆率的高低决定了实际损失被放大的程度,以及金融机构吸收损失的能力。

3、外部关联度。资本跨境流动增加了不同国家金融体系间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决定了金融风险跨国蔓延的速度和程度。对于金融体系外部关联度的分析,应重点考察两个方面:一是经济金融体系对境外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的依赖程度;二是一国金融资产受其他金融体系的风险影响程度,如该国金融机构境外资产占境内资产的比重。

猜你喜欢
金融稳定系统性风险
我国房地产税改革的功能定位与路径选择
系统性风险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宏观审慎监管
信用衍生产品的风险转移功能综述
新常态背景下PPP模式系统性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机制及实现途径
对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思考
经济开放度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
论金融稳定与货币稳定关系论
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评估
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