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媚金,豹子与那羊》中“那羊”的文化隐喻

2012-04-29 07:17:18岳锦玉
群文天地 2012年6期
关键词:文化冲突沈从文

摘要:沈从文的湘西名篇《媚金,豹子与那羊》在叙述湘西瑰丽多姿的爱情神话的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湘西社会中苗汉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从文化的角度来阐释本篇小说,更能还原出媚金,豹子爱情悲剧的真相,也更能理解沈从文对苗汉文化所持有的复杂的心态。

关键词:沈从文;媚金;豹子与那羊;文化冲突

湘西的美丽和奇谲,令去过的人都难以忘记。这片美丽的土地哺育了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沈从文的祖母是苗族,他身上留有四分之一的苗族血液。1931年,沈从文在《写在“龙朱”一文之前》中表白:“这一点文章,作在我生日,送与那供我生命的父亲的妈与祖父的妈,以及其同族中仅存的人一点薄礼。血管里流着你们民族健康的血液的我,二十七年的生命,有一半为都市生活所吞噬,在道德下所变成虚伪庸懦的大毒,所有值得称为高贵的性格,如像邪热情、勇敢、诚实,早已完全消失殆尽,再也不配说是出自你们一族。”沈从文笔下的苗人都是勇猛的,善良,淳朴。但是,虽然沈从文身上流有苗族的血液,但是因为他的经历使得他看待苗族文化是持有一种矛盾心态。刘洪涛先生说:“虽然苗族文化在沈从文创作中占据着颇为重要的位置,但它并未把苗族文化当成自己的文化,沈从文是站在他者的地位看待苗族的。”这种与汉民族对立的文化观念也反映在《媚金,豹子与那羊》中。文中的悲剧其实是找羊的引起的,而在这些悲剧的背后,“那羊”是一种文化解码。

《媚金,豹子与那羊》篇幅不多,但是“羊”却出现了70多次。显然在故事中,“那羊”是爱情悲剧的导火线。“那”字特指羊,意在说明这只羊不是普通的羊,而只能是那一只羊。而故事中,豹子费尽心思找羊的过程中,也揭示了这只羊的神秘和特殊。在文中,地保劝说豹子随便找一只羊,豹子拒绝了。豹子的回答揭示了为什么他要如此的费心的寻找这样一只羊:“我来此是为伯伯匀一只小羊,拿去献给那给我血的神”“伯伯,我不愿意用一只驳杂毛色的羊与我那新妇洁白的贞操相比”。豹子用“贞操”和“血”来指出这只羊所代表的意义。 “这是豹子第一次与女人取信的事”在豹子的心中,他所认为的最大的“取信”是为了得到一只羊来见媚金,而误解了媚金对他真正的需要。豹子对小羊的重视,实质上也体现了豹子对媚金贞操的重视。这种观念是在汉文化中男权社会中男子根深蒂固的观念,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基础的汉族婚姻中,女子必须要对男子绝对的忠诚,而这忠诚的体现就是贞操之血的证明。然而,苗族却没有如此的“处女情结”。“苗族对性采取开放态度,没有禁忌和约束,可以自由的选择情人,山野,洞穴,树林,只要两情相悦,都可以做他们的婚床。”在介绍湘西世界的《凤子》中的总爷给城里来的绅士介绍这里的礼仪说:“凡属远方来客,逢到果树可以随意摘取果子,逢到女人可以随意问讯女人。”在沈从文的《月下小景》中湘西某些地方甚至认为处女的贞血是不吉利的,会带来灾祸。“当地女孩子因为这方面的习俗无法除去,故一到成年,家庭即不大加以拘束,外乡人来到本地若喜悦了什么女子,使女子献身总十分容易。女孩子明理懂事一点的,一到了成年时,总把自己最初的贞操,稍加选择就付给了一个人,到后来再同自己钟情的男子结婚。男子中明理懂事的,业已爱上某个女子,若知道她还是处女,也将尽这女子先去找寻一个尽义务的爱人,再来同女子结婚。”这种差异性的不同,就可以看出来“那羊”在文中的文化隐喻的含义。《媚金,豹子与那羊》整个故事是围绕着那羊来进行的,豹子首次与女子取信,他更加注意的是一定要得到一只纯白的羊,意在得到媚金的贞操。这只羊的寻找是那样的艰难,最后是以“天赐”的形式来找到的。

从“贞操”的角度来看待《媚金,豹子与那羊》就可以看出这种文化冲突。豹子是凤凰营的男子,在地域上与白脸苗不属于同一个地方。金介甫说:“沈从文笔下的乡下人,大多是汉苗混血。”《媚金,豹子与那羊》的悲剧在于婚俗的不同。白脸苗的媚金擅长“情歌”,并且在新婚的晚上,独自在宝石洞以吟唱情歌来表达自己对豹子的情谊。在《龙朱》中,沈从文说:“郎家男女结合,在唱歌。抓住自己的心,放在爱人的面前,方法不是钱,不是貌。不是门阀,也不是假装的一切,只有真实热情的歌。”“对歌定情”,是湘西苗族古老的婚俗。而豹子以寻找“那羊”来表达对媚金的爱。豹子寻找“那羊”,从而不知道媚金真正需要的是“情歌”,从而引来误了约会。导致了媚金的自杀和豹子的殉情。而豹子一直坚持自己寻找“贞操”的正确性,直到见到媚金的自杀,豹子喊出了:“如今得了羊倒把人失了!天啊,告我应当在什么事情上守着那信用!”由于文化的不同,使得这场本该完美的爱情,最后却以血腥收场。豹子的呐喊解释了他心中的对于复杂文化的心态。

对于这种文化冲突的不可调和,沈从文是有一种宿命的悲哀。《媚金,豹子与那羊》中通过老地保这个先知的形象说明了这种无法扭转的宿命的悲剧,正如沈从文自己无法改变的血液一样,深深的刻在了命运里。似是偶然的“那羊”,其实正是说明了无法改变的“那”羊!

参考文献:

[1]沈从文.媚金,豹子与那羊.龙朱.[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沈从文.龙朱.龙朱[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吴立昌.沈从文—建筑人性神庙[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

[4]金介甫著,符家钦译.凤凰之子-沈从文传[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

[5]刘洪涛.沈从文小说中的苗汉族小说形象及其背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01).

(作者简介:岳锦玉(1987-),女,汉族,河南周口人,西南大学文学院2011级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文化冲突沈从文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艺术品鉴(2020年10期)2020-11-27 01:53:40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48
跨文化冲突视角下的法国电影《岳父岳母真难当》解读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及跨文化冲突——以《喜福会》为例
沈从文两次“犯错”
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中的文化冲突与管理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冲突下的诗性反思
阿来研究(2014年1期)2014-02-27 06:18:45
微博评书:沈从文家书
沈从文小说开头艺术初探
西南学林(2012年1期)2012-11-12 12:5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