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军人为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具有军人信息化素质,也就是应该具备与军事信息化、信息化战争相关的意识,也是知识和能力的统称,而这个又分为意识、知识、能力三个方面。军人信息化素质具有层次性、能力主导、军事特色三个特点。文章试图探讨军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在军人信息化素质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
关键词:军校图书馆;军人信息化素质
中央军委在2011年4月颁布的《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围绕军事人才发展战略目标,按照工程信息化建设思路,运用战略路线图的方法,确立信息化素质全员提升工程等人才建设工程,推动人才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前,提高广大官兵的信息化素质已经成为全军上下的共识。而如何通过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更好的发挥军校图书馆在军人信息化素质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则是本文所着重探讨的。
一、军人信息化素质
在诸多军人信息化素质的定义中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王春生老师的观点,王老师认为:信息素质不等于信息化素质。从信息素质发展演化历程看,它是由图书馆的用户教育逐步发展、演化而来的。“信息素质”不过是在西方刚刚进入信息社会时,图书情报界为描述人在信息检索和利用能力方面应当具备的基本修养而创造的一个概念。“信息化既是一个技术的进程,又是一个社会的进程。它要求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实现管理流程、组织结构、生产技能以及生产工具的整体变革。” ①“军队信息化,是在军队各个领域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发展改造武器装备,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聚合重组军队要素,提高体系作战能力,推进军队变革发展的过程。” ②因此,无论是社会信息化还是军事信息化,所涉及的领域是广泛而复杂的。与应对工业化所应具备的素质相比,人们应对信息化所应具备的新的素质也是复杂多样的。而军人信息化素质是军人为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而所应当具备的与军事信息化、信息化战争相关的意识、知识和能力的统称。军人的信息化素质分为意识、知识、能力三个层面,包括基本信息素质、军事信息化基本知识、军事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系统使用知识与能力、信息化作战知识与能力等四个方面。基本信息素质既是军人作为信息化社会成员所应具备的素质,也是军人作为信息化军队的成员所应具备的素质。军事信息化基本知识是军人信息化素质的知识基础,主要是指关于军事信息化的基础性问题的各种知识。军事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系统使用知识与能力是军人信息化素质的主要内容。信息化作战知识与能力是军人信息化素质的核心与归宿点,也是军人信息化素质的最终检验点。③
二、军校图书馆在军人信息化素质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的发挥
军队信息化人才“是适应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的特殊人才群体,是新型军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是具有一般军事人才‘共性素质和信息化素养‘个性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 ④军队院校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指挥与技术型人才的高等学府,是我国各类军事人才的摇篮,也是军事人才培训的主阵地,更富有不可推卸的时代使命,军校图书馆如何为之做好保障工作,本文认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不失为一个最佳选择,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要有整体意识和全局意识。从军队组织系统全局着眼,处理好作为行为个体的单个军校数字图书馆与作为军队院校整体的数字图书馆之间的组织结构及相互关系。从宏观角度去探析数字化后的军队院校图书馆,要明确其仅仅是日后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众多节点的一个点,是整体中的一部分。这就要求全军各院校之间互通有无,杜绝重复建设,以免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建议总部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备案制度,由专人负责统一调度,不间断的进行查重,从宏观上把握;每年组织一到两次全军院校电视电话会议,给各军队院校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2.以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为重点。第一,要做好现有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加工。以我馆为例,我们将馆藏图书中的珍惜版本、借阅量较大的重要文献、研究生历年毕业论文、部分政工资料等资源通过各种方法,进行了数字化加工,极大地丰富了数字馆藏,深受广大教职员工的喜爱。第二,要充分运用互联网资源,将互联网上的重要资源整合后进行数字化加工。鉴于保密方面的考虑,军队院校学员上互联网的时间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制约其信息化素质的提高。为适应我军人才建设需要,我馆整合互联网和军网资源,自建《军队政治工作》、《热点专题》、《法律战》、《舆论战》、《心理战》等特色全文数据库51个。第三,及时订购、引进地方数据库,例如,我馆目前就订购有《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党建期刊文献总库》、《中国重要报纸数据库》;引进了《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法律信息总库》、《兰德报告》、《中国大百科全书》、《外文硕博士论文服务系统》、《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军事图书总库》、《中国军事数字期刊论文总库》等中外文数据库。第四,完善数字资源、网络化存取和分布管理等数字图书馆构成要素;完善用户接口、预处理系统、查询系统和对象库等基本技术构件。
3.优化传统服务模式,创新电子信息服务和电子信息咨询服务。将集中在图书馆的资料分散到读者的检索终端,读者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只要轻点鼠标或手机键盘就可以了解馆内的藏书信息。随着图书馆网络化功能的不断加强和计算机中心资源导向的强化,读者还可以通过电脑检索到本馆以外的许多学术信息,足不出户可以浏览到不同图书馆收藏的不同文献资料。⑤
4.除了开展一般性的电子信息服务之外,还要根据军队院校教育的特点,积极开展信息咨询服务。咨询,顾名思义,就是与人商量、了解信息、征求意见。因此,图书馆开展咨询服务,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它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口头信息咨询。它是以馆员的知识积累为基础,以口头形式来解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这就要去军队院校通过培训等途径尽快培养学术型馆员。二是文献信息咨询。主要以专题形式来满足读者要求。如书目、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献:综述、述评等三次文献;汇编及各种工具书等著述信息。三是数据库信息。主要是以数字化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计算机检索为手段,准确迅速的将信息提供给读者。所有这些工作的开展,都要求军校图书馆在军队院校教育过程中,从课程的设置到教师教案的准备和教学实施过程,乃至学员的学习心得总结等环节都要积极参与,准确、恰当、及时的为教员和学员提供信息服务。
5.提高人员素质,优化人员配置,加大信息化人才数量与质量,构建适中的高质量人才队伍梯队。服务是图书馆亘古不变的宗旨,而人则是图书馆各要素中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要素,如何充分开发利用文献信息资源, 更好地为军队院校教育服务, 为军人信息化素质建设服务,关键依赖于一批高素质的图书专业技术人才,优化人才结构,注重继续教育,稳定人才队伍,培养一批学术馆员。
注释:
①②③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军队信息化建设概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11).
④王春生.论军人信息化素质[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1(6).
⑤朱子静.发挥党校图书馆在党员干部教育中的教育职能作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6).
(作者简介:李春花(1980-),女,山东齐河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图书馆,研究方向:图书馆学基础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