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梅
摘要:河洛大鼓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为我国文化的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河洛大鼓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民间艺术都有的一些问题,制约着河洛大鼓的发展。本文从河洛大鼓的发展现状出发,以加强民间艺术保护的角度,分析了阻碍河洛大鼓健康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期望为民间艺术的发扬光大提供帮助。
关键词:非文化遗产;河洛大鼓;存在问题;对策
一、 引言
“河洛大鼓是洛阳唯一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传统音乐。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六代艺人将河洛大鼓从草创发展到成熟,并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形成并保存了河洛大鼓特有的地方艺术风格,编创积累了许多深受群众喜爱的艺术作品。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经受现代化、全球化冲击的今天,河洛大鼓借助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得以复苏,同时新兴的文化旅游产业也拓宽了河洛大鼓艺人生存的空间。”但是,在河洛大鼓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着河洛大鼓的复兴。
二、河洛大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河洛大鼓的发展教育基础较为薄弱
河洛大鼓的发展教育基础较为薄弱是制约河洛大鼓健康发展的第一个障碍性因素。河洛大鼓是流传于洛阳一带农村的文化消遣形式,在广大农村,能演得起戏的村庄很少,通常是听大鼓书。找一个场地,然后饭一吃,灯一亮,鼓一敲,大家围在一起就开始了,一唱就是几个月。大鼓艺人多数是残疾人,贫苦家庭出身,上不起学,学不成艺的,才学唱河洛大鼓。学习的方式主要是口传,没有将河洛大鼓作为艺术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发展,教育体系很不完善,发展教育基础较为薄弱。
(二)河洛大鼓的发展存在边缘化威胁
河洛大鼓的发展存在边缘化威胁是制约河洛大鼓健康发展的第二个障碍性因素。河洛大鼓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很不乐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洛阳每个县都有一批的河洛大鼓艺人。现在河洛大鼓艺人主要存在于偃师县,且分布不均,宜阳县、新安县还有少量艺人,演唱河洛大鼓的人是越来越少了。随着从事河洛大鼓事业的艺人数量的减少和发展区域的逐渐萎缩,河洛大鼓的发展存在边缘化威胁,甚至可能会出现消亡的状况,因此,河洛大鼓的抢救和保护刻不容缓。
(三)其他文化形式对河洛大鼓的冲击
其他文化形式对河洛大鼓的冲击是制约河洛大鼓健康发展的第三个障碍性因素。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网络技术的普及,音乐、歌剧、电影、绘画、舞蹈等其他发展较为充分、普及率较高的艺术形式形成了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冲击,对河洛大鼓的冲击也不例外,具体表现在:学习河洛大鼓的人数逐年下降、流行河洛大鼓的范围逐渐缩小。社会公众对河洛大鼓的兴趣逐渐转移到其他的艺术形式上,为河洛大鼓的传承和保护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解决河洛大鼓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 统一制定河洛大鼓的发展规划
统一制定河洛大鼓的发展规划是促进河洛大鼓健康发展的首要的措施。河洛大鼓作为第一批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是洛阳市独有的民间文化瑰宝。要想实现对河洛大鼓的传承和保护,必须在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对河洛大鼓的发展方向、发展形式、教育方式、培训体制等方面进行统一筹划,对如何传承和保护河洛大鼓做到心中有数,措施得力。
(二)创新河洛大鼓的发展形式
创新河洛大鼓的发展形式是促进河洛大鼓健康发展的第二个措施。河洛大鼓是洛阳市向外推介的一张城市名片,标志着民间艺术的繁荣程度,但在河洛大鼓发展过程中,必须改革传统的传承、教育发展模式,结合河洛大鼓的发展历程,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创新、不仅要创新发展理念、创新说唱形式,而且要创新河洛大鼓的艺术创造,将声、光、电紧密结合,采用现阶段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河洛大鼓进行艺术再造,使之与时俱进,在体现洛阳地方特点的同时,将河洛大鼓逐渐搬上艺术舞台,在更加广泛艺术天地中谋求发展。
(三) 采取得力措施实现河洛大鼓发展的保护
采取得力措施实现河洛大鼓发展的保护是促进河洛大鼓健康发展的第三个措施。河洛大鼓作为頻临灭绝的民间艺术,对其保护和传承必须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其中,特别是要得到政府相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同时,还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去抢救河洛大鼓这个非文化遗产,比如:动员适龄儿童从小培养对河洛大鼓的兴趣,使更多的家长和小学生投身到河洛大鼓的学习中来,将河洛大鼓同钢琴、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一起列入学生的学习范围,在洛阳师范学院,将河洛大鼓列为选修课,要求著名的河洛大鼓艺术家到师范学院讲课,政府相关部门要对学习河洛大鼓的师范老师进行重奖和补贴,从而增强河洛大鼓师资力量,拯救和挖掘这些濒临失传的民间遗传,留住民间艺术的文化根脉。为河洛大鼓的传承和保护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春莲.谈河洛大鼓的艺术风格与其文化生态的变迁[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1(3).
[2]李建丽.浅谈河洛大鼓的生存现状和保护[J].工作东方艺术,2011(S2).
[3]林乐飞.还愿仪式音乐的功能性探析——以河洛大鼓“还愿书”为例[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0).
(作者单位:河南省偃师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