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世界 布局改革

2012-04-29 00:44:03李慧勇
股市动态分析 2012年50期
关键词:户籍制度城镇化改革

李慧勇

放眼世界

放眼世界,2008 年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海啸以来,尽管政府加杠杆导致全球经济出现恢复性反弹,但由于后期赤字高企,政府和个人不得不去杠杆,拖累全球经济步入再危机时代,预计未来两年,经济仍将处于一个相对低迷的增长期,GDP 增速预计在3%左右,与危机前4%以上的增速相比明显下了一个台阶。

我们认为,全球经济目前处于底部,但短期难以大幅回升,整体呈现低速增长的趋势。为了应对经济困境,企业和政府不得不加大创新、开拓新市场,同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甚至通过局部冲突来转移矛盾和攫取利益,央行普遍施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是全球货币政策的主基调。

(1)加大创新

回顾历史上五次工业革命,每次都是技术创新推动新产业发展,应用于主导产业并带动一系列产业更新换代,同时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更新和升级,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地域上,技术进步迅速从一国扩散到一个区域乃至全球,具有发散性。

有鉴于此,主要经济体均提出了培育创新产业的政策,以寻找新的增长点。整体上,各国大力发展教育,鼓励创新,运用减税等刺激政策来吸引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和人才,寄希望逐步培育能支撑经济的创新产业,为新的全球竞争格局储备新生力量。

展望未来,不排除新一轮产业革命爆发的可能性。而从发展趋势来看,新的产业革命很可能和能源领域相关,例如页岩油气等非传统能源的兴起,可能导致全球能源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2)开拓新市场

从目前的经济格局来看,发达国家仍是全球经济的主宰,但新兴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发达国家。消费方面,全球消费中3/4 以上仍集中于发达国家,但这一比例自2003 年的82%快速下滑至2010 年76%,意味着发达国家的需求增长缓慢,远低于新兴市场的消费增速。投资方面,发达国家2008 年金融危机时就丧失了主导地位,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的投资出现了井喷式增长,未来在全球投资中的比重将不断提高。由此可见,新的市场很可能在亚洲等地的发展中国家产生。

从全球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分布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占比已接近一半,而服务业占比近十年加速上升,但仍不足20%,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从全球格局的发展趋势来看,发达国家仍是主角,但以亚洲为首的新兴市场开始登台唱戏,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国一方面通过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开发新产品,提升各自竞争力;另一方面,不断开辟新市场,将产品转化为盈利,最终创造价值。由此可见,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市场成了生产型国家和资源型国家所共同追逐的目标,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潜力让其成为重要的潜在市场。展望未来十年,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对于全球经济的贡献将占全球经济增量的一半以上,因而成为财富创造的重要市场。

(3)货币宽松

货币宽松历来是各国央行应对危机的主要政策。2008 年,面对肆虐全球的次贷危机,各国央行通过“宽货币、宽财政”降低借贷成本,大幅增加投资,甚至充当最后借贷者,借此来刺激经济复苏。2010 年后,面对日益蔓延的欧洲债务危机和疲软不振的经济,降准降息这些常规货币工具已经用到极致,而财政紧缩又成了“达摩克利斯之剑”,发达国家不得不依赖于量化宽松这些非常规货币工具。

不同于发达国家,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GDP 比重2010 年初以来一直在收缩,且近几个月的收缩速度加快,这是因为虽然中国经济放缓,但是资本持续外流,带动净外国资产(NFA, Net foreignasset)增长停滞甚至下降,赶不上中国的经济增速,导致资产负债表收缩。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尤其是亚洲发展中国家也纷纷扩张资产负债表。不同点在于,净外国资产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容易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而且净外国资产中不少是国外固定收益资产,这部分收益率较低。

(4)加大基础设施

危机时期,各国政府大幅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一方面寄希望于通过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来吸引民间投资,带动一系列产业发展,从而拉动国民收入增长;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大规模投资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危机导致的失业问题。这是凯恩斯主义所宣扬的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资金量大,政府承担了大部分负担,甚至动用外汇储备来筹资。不过,政府投资的投入是有限且低效的,未来私人部门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纳社会劳动力。

(5)局部冲突

在当前社会竞争愈发激烈、不平等程度不断扩大的新时代,地区间、国家间争夺资源和市场,引发了一系列局部冲突和战争,如伊朗问题、伊拉克问题,还有中国的钓鱼岛争端和南海问题,这将会对区域稳定和经贸关系产生不利的影响。

局部冲突试图用暴力来解决矛盾,会带来动乱、失业等社会问题,破坏地区间的均衡状态和资源分配格局,给经济增添不稳定因素,进而孕育危机的种子,导致这些地区陷入无序状态,出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等情况,对经济复苏构成威胁。

布局改革

(1)中国增长潜力仍大

中国不同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我们的增长潜力巨大,例如我们存在广阔的城镇化发展空间,巨大的城乡差距、东中西差距提供了经济增长的动力。但是潜力的释放希望借助于改革,在外围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未来10 年,我国将以扩大对内改革、扩大外需为主。

中国内需的逐渐释放,将助推中国成为世界重要的消费市场。按照麦肯锡的估计,到2020 年中国的实际GDP 将比2010 年翻一番,同时与美国之间的差距将逐渐缩窄。

城镇化将是我们最大的内需。尽管我国的城镇化率2011 年已经超过50%,但由于城镇化不均衡,导致存在巨大空间。说到城镇化,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城镇化的过程就是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过程,但这只是表象,城镇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主导产业的变迁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但是居住地中西部城镇化率偏低、主导产业中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生活方式方面城乡公共服务差异大等,为未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空间,需要借助制度改革将增长的潜力释放出来。

(2)布局改革释放动力

城镇化需要就业、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基建等支撑,只有这些供给充足才能走出真正的新型城镇化。

就业问题:营改增、打破垄断。要解决就业问题,从根本上还是要靠发展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目前的营改增以及打破垄断促进民间投资的发展,非常必要,相关方面的改革预计也将继续深入下去。

资金问题:金融体系改革。城镇化过程需要的资金问题,需要配套的金融改革,这既包括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继续推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包括改善基建的融资方式,发展信托融资、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中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中,主要以来贷款、地方财政拨款和自筹资金,但是日本基建投资除了这两大领域外,对地方债、信托投资依赖度也很高。今年以来,社会融资总量的结构也在发生明显改变,比如企业债券融资和信托融资占比明显上升。未来这将是一种趋势,同时通过鼓励民间投资,激活社会资金,拓展资金来源范围。

土地问题:需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城镇化对土地有需求,但是我们并不主张不断侵占大片的宅基地、耕地。我国的耕地面积不断降低,在2001-2006 年耕地的减少主要是由于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但是2007-2008 年建设占用成为主要原因,这表明城镇化存在过多占用土地的问题,未来应该先提高城镇土地的利用率,然后逐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公共服务差异大:户籍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中国城镇化的另一问题是公共服务差异大,很多人将矛头指向户籍制度,认为是户籍制度是罪魁祸首,但是我们认为户籍制度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财税体制。如果财税体制理顺了,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差异大的问题都会轻松解决。

(3)改革将逐步推进布局改革释放动力

我们认为中国的增长潜力很大,但需要通过改革予以释放。从十八大报告看,目前推进改革的大环境已经具备。比如十八大报告中也力推改革,其中提到了六大改革,分别是行政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民生领域改革、生态领域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同时改革需要逐步推进,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认为2013 年将落实2012 年已经破题的改革,同时酝酿新的改革,比如大部制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等,但是对于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我们认为需要到2013 年之后才能看到。

(4)最看好的三条产业链

根据此前的分析,从宏观自上而下的角度,我们最看好三条产业链:基础设施、服务业以及装备产业链。

猜你喜欢
户籍制度城镇化改革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改革备忘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政策面面观
新农业(2016年22期)2016-08-16 03:34:35
改革创新(二)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学习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50
三国吴简中的户籍制度
大众考古(2015年10期)2015-06-26 08:00:00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城镇化下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改革存在的隐忧
瞧,那些改革推手
传记文学(2014年8期)2014-03-11 20:16:48
城镇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