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昌芹
沙漠中的“世外桃源”
大家都知道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人间仙境,然而你很难知道新疆克里雅人竟在大沙漠中也发现了“桃花源”吧?
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浩瀚无边,一望无垠的沙丘犹如大洋中的惊涛骇浪。神话小说《西游记》曾经讲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经过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其实他们离塔克拉玛干内脏腹地还远着呢。
在维吾尔语中,塔克拉玛干就是“进得去出不来”的意思。本世纪80年代末的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曾经企图穿越这片沙漠时,险些丧生,于是他在自己的回忆录《激情穿越》一书中称它为“死亡之海”。然而就在这“死亡之海”中,克里雅人竟能神奇地生存下来,他们世代繁衍,男耕女织,在鸟儿都无法越过的大沙漠中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其实,大沙漠也不是那么冷峻的,在冷峻的面目后也散发着一线生机。每年六七月间,环绕的昆仑山以及天山上的积雪开始融化,雪水顺着下游大沙漠流淌着,同时地下的潜流不断地注入到沙漠中,雪水经常漫过天然河流的河床向周围流溢,在洪水所到之处,有一种叫胡杨的树木繁衍生长起来,用它那郁郁葱葱的枝叶遮住了炎炎烈日和漫天的黄沙。在茂密的胡杨林下,到处绿草茵茵、莺歌燕舞,呈现出一派生机。在沙漠边缘生长着胡杨林的地方,自然构成了无数条遮挡风沙肆虐的“绿色长廊”。
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希望,克里雅人就是在这“绿色长廊”里生存了下来。他们饲养着马群,放养着牛羊,世世代代以放牧为生也自得其乐了。
沙漠中的传家宝
胡杨类属于杨柳科,它同北方生长的白杨、青杨、山杨等属于同一科。胡杨可长10多米,存活大约100年,目前我国沙漠中大约有400种杨柳科,多为矮小的灌木,而胡杨仅存于塔克拉玛干这样如此恶劣的大沙漠之中。
胡杨的产地本在西北,距今1 000多年前的“胡人”居住的地区,由于胡杨的叶片宽阔,西北人又称之为“胡桐”。
细细观察,具有100多年历史的胡杨树叶,它们的叶片都窄如南方的柳叶,特别是那些刚刚种植的小树以及长成大树后旁逸斜出的枝条,叶片长得狭长。令人惊奇的是,就是长在同一棵胡杨上的叶片也各不相同,有的三菱形;有的椭圆形;也有些呈心形,形态各异,北方人习惯称其为“异叶杨”,就是这个原因。那么胡杨的叶片为什么呈现如此模样?有人认为,胡杨树叶片狭长而细小是出于它具有抗旱能力,为了适应沙漠环境的需要,避免了叶面水分的蒸发,也避免沙漠里高温的侵害。
据资料显示,塔克拉玛干沙漠年降水量仅有10~40毫米,炎热的夏季里,地表最高温度可达70~95℃。在这十分严酷的环境中,像胡杨这样的植物依然能顶住酷暑,只身栖身于沙漠边缘,靠发达的根系维持自身的生长需求,源源不断地汲取地下15米的水分变为自身养料,据科学考察,胡杨的侧根向四周伸展长度在10米以上,根系发展最远的将近30米。
沙漠毕竟是沙漠,它并非是胡杨生长的“沃土”。由于天山和昆仑山的雪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这些盐分在深层土壤中积累,导致了沙漠底层的土壤中含盐量很高。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的植物,只有自己体内的含盐量高于土壤的含盐量才能生存,否则很容易造成植株死亡。胡杨跟那些惧怕盐渍土的植物相比,它具备非凡的耐盐碱能力,它能将自己体内的盐分和汲取的盐分通过树干的裂纹排出体外,在树干上形成透明的乳白色的晶状体。
胡杨不仅仅具有耐旱、耐盐分的能力,它抗风沙的能力更是任何一种植物所无法相比的。胡杨的根系十分发达,无论是向侧面还是深入土层的根部都是密而长,使整个树身不易被呼啸的狂风所刮倒。即使风沙埋住了整个主干,它又能很快地从树干周围生长出无数的须根,这些须根逐渐萌生出许多小胡杨来,甚至出现成片的胡杨林,可见胡杨在恶劣的环境里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由于每年的洪水不期而至,胡杨开始大量繁殖。盛夏时节,由于洪水泛滥,雌胡杨树的蒴果开始纷纷开裂弹射,迸射出来无数白色的种子。种子细小,表面带着一层洁白的绒毛,远望这些种子在空中随风飘荡,犹如飞舞的雪花,似有一种“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动人情景。那些随风飘落的胡杨种子,落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每年9月过后,这些小胡杨的幼苗已经扎根土壤,站稳了脚根。
胡杨浑身都是宝。排出的“胡杨泪”中所含的盐分常常高达70%。“胡杨泪”的成分为碳酸钠,俗称苏打,可以用它来蒸馒头、做糕点,化工厂用提炼的“胡杨泪”和羊油混合一起制成高档香皂。而一棵胡杨树每年分解出来的“落泪”大约30公斤,它俨然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型化工厂”了。胡杨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盐分,当地人常常采集胡杨叶喂牲畜,冬季贮存胡杨叶成为牛羊最佳的冬饲料,中医用胡杨叶熬成汤,对治疗高血压很有帮助。胡杨木质干硬、材质密,是制家具的上等木材。
胡杨是沙漠地区的特殊树种,目前仅生长在我国新疆的沙漠地区,其他地区所剩无几。由于胡杨林对改善沙漠环境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编辑/岳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