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静
[摘 要]民主党派参与社会管理是政党属性功能和社会管理模式变革的必然要求,具有联系群众的广泛性、整合社会利益的便捷性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实效性的独特优势。民主党派参与社会管理的立足点在于充分发挥和履行基本职能,寻求与社会管理具体事务的契合,着眼于社会民生的改善和决策信息的供给,以基层组织和社区为载体构建民主党派社会协商网络,健全相关制度保障民主党派参与社会管理的成效。
[关键词]民主党派;社会管理;时代要求;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D6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6 — 0022 — 03
社会管理是近年来理论界广泛探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学者们从不同层面和视角拓展社会管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其中关注和思考民主党派参与社会管理是极具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的研究领域,有必要深入分析民主党派参与社会管理的意义、独特优势、角色定位和途径方式等基本问题,更好指导民主党派进行社会管理的实践,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一、民主党派参与社会管理的时代逻辑
深刻认识和理解民主党派参与社会管理的独特地位和作用,首先需要把握民主党派与社会管理之间的联系和切合点,明确民主党派积极发挥社会管理的职能是时代发展和社会管理模式变革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对中国社会各个层面产生了深刻影响,人们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就业方式多样化,中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由封闭向开放、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转型期。从国际社会发展经验来看,社会转型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发展机遇与社会风险并存。社会转型期社会群体严重分化,以前的社会结构被打破,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不断出现,各自的价值理念、利益诉求、行为模式存在较大差异,社会矛盾冲突日益加剧。与社会结构变化相适应,个人的主体性、独立性显著增强,强调个体的利益、态度和权利,客观上促进了公民社会的成熟。很明显,社会转型和公民社会形成对以往的社会管理观念和方式造成极大冲击,社会管理主体多样化、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协商合作的趋向特征极为突出。在以“单位人”为个体身份证明的计划经济时代,一直以来单纯依赖政府的行政命令、靠红头文件动员群众、通过严密的组织体系和单位体系管理社会成员的方式难以为继,亟需适应时代变化和要求运用新的理念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实现政府、社会、公民良性互动的社会管理模式。
民主党派是政党组织,具有政党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功能,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由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学术界认为政党普遍具有利益表达与整合、组织宣传与政治动员、参与政治决策等功能,发挥连接社会公众和政府公权的桥梁纽带作用。作为政党组织存在的民主党派,同样具有政党的共性,符合政党运行逻辑,既有自身所代表的阶层群体利益、又要深入广大群众发挥利益整合、政治动员功能,扩大政党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参与政治生活。因此,政党本身的特质和属性要求民主党派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加强与群众紧密联系,了解民心民意利益诉求,化解社会矛盾,为政策的制定执行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案,实现参与政治决策的目标。早在2005 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就已提出“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反映社情民意、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 2011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民主党派“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团结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多做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在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时代要求下,民主党派的职能作用应得到充分的发挥,不仅仅局限于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政治领域,还应以此为基础拓展到社会管理领域,优化提升民主党派的政党功能。特别是社会转型期利益诉求各不相同、社会矛盾纷繁复杂,需要动员多方力量缓解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政治地位突出的民主党派是社会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其所具备的政党基本功能的开发和运用符合新的社会管理模式的运行逻辑和要求。
二、民主党派参与社会管理的独特优势
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担负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参政党职责,其参政党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在社会管理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这是其它社会组织、公众团体所无法比拟的。
(一)联系社会群众的广泛性
在长期革命、改革和建设过程中,发展和壮大的民主党派有各自较为明确的社会基础和所代表的特定社会群体。如民盟以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界的人士为主要成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中国民主促进会主要联系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群体,中国农工民主党是以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中国致公党由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和其他有海外关系的代表性人士组成。由此可以看出,八大民主党派成员职业分布极为广泛,覆盖教育、科技、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础。此外,民主党派属于精英型政党,成员大多是本领域专家学者和优秀人才,他们具有较高学识、专业技能、较强的民主意识、参政能力和对社会群众的亲和力,通过这些党派成员与群众的互动交流,扩大了民主党派联系群众的广泛性和包容性,为参与社会管理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整合社会利益的便捷性
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就是了解社情民意,不同基层群体的利益诉求,把分散的、肤浅的利益要求集中归纳,整合深化,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信息参考,从而影响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减少政策偏差,消除社会阶层对政府的不满和对抗情绪。很显然,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利益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和关键环节,而我国社会阶层分化、利益诉求多样的现状加剧了整合社会利益的难度,普通的社会组织难以完成。作为政党组织的民主党派,能够很好发挥政党本身具备的利益的表达整合优势,实现利益诉求的收集采纳、提炼深化。民主党派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展开主题内容多样、反映民生的调研活动,整理提炼调研结果,汇集社情民意,归纳社会利益的要求和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三)解决社会问题的实效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逐渐暴露积聚,引起群众强烈不满,群体性事件屡屡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管理成效的重要制约因素。这些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涉及到大多数社会群体的具体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疏通和解决。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职能主要是反映社情民意和建言献策,借助通畅的议政渠道将群众具体的困难上报给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督促落实解决。民主党派成员可以通过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参加党委、政府、政协召开的会议以及讨论大政方针、重大问题决策的协商活动,直接提出反映民声民情的看法和建议,使社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或成为制定政策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
三、民主党派参与社会管理的实现路径
从宏观上阐述民主党派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参与社会管理,实际上这与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密切联系,两者不能截然分开。民主党派参与社会管理的过程同样是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过程,或者说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职能与社会管理有机结合,拓展了民主党派的发展空间和政党影响力。因此,民主党派参与社会管理的立足点在于充分发挥和履行基本职能,寻求与社会管理具体事务的契合。
(一)着眼于社会民生的改善和决策信息的供给
改革开放引发中国各个层面利益的调整和分化,一些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民生问题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此外,部分群众因为生活上的困难长期得不到帮助,而采用极端的方式获得社会救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社会民生问题,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采取多种政策举措保障民生,党的十七大专门部署了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民生建设,各级政府相继提出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毋庸置疑,社会民生已成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关键问题,民生问题处理不好社会管理难以实现和谐有序发展。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职能要求民主党派广泛联系社会群众,深入了解群众的想法和意愿、现实困难和利益诉求。与此相对应,民主党派参与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应着眼于解决群众生活中遇到的具体民生问题,并将普遍性的社会问题通过议政渠道反映给决策部门,维护和促进社会管理追求的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在这方面,民主党派一直以来就有调查研究的传统,以社会民生为主要内容有组织、有计划开展调研活动和专题研究,掌握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通过议案、提案、研究报告等有效方式直接反映到有关部门和领导手中,促使具体社会民生问题的解决,把改善民生作为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评价标准。
(二)以基层组织和社区为载体构建民主党派社会协商网络
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协商民主日渐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新的民主范式,它强调多个社会群体就利益相关的事项、决策共同参与、商讨和达成共识,其核心理念在于协商和共识。广泛运用的民主协商方式同样适用于主体多元化、利益需求不尽相同的社会管理领域,通过平等对话、协调各方利益的方法化解纠纷达成一致。事实上,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所倡导的“社会协同”原则本身就蕴含处理社会事务的协调和商讨理念,这也决定了社会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共同参与、民主协商、达成共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职能就是民主协商的体现,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就经济社会运行的重大事项和决策、重要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展开座谈、讨论和协商。民主党派发挥民主协商的优势参与社会管理,要在政党利益表达整合功能的基础上,建立调节利益、对话协调、化解矛盾的社会协商机制。由于社会管理所涉及的具体事务繁琐多样,民主党派社会协商机制不仅仅在于宏观的利益整合,更重要的是将社会管理延伸到基层,以基层组织为载体构建社会协商网络,及时处理具体社会问题、满足普通群众利益诉求。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开展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和广大成员的社会协调作用,畅通基层群众寻求解决问题的渠道,将协调关系、消除社会风险工作重心下移,更能体现民主协商的真实性和高效性。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民主党派社会协商网络对社区的覆盖。随着人们自主性的增强,就业单位流动性较大,在一定地理区域形成的社区成为人们密切交往和活动的场所,是社情民意的集散地和利益诉求较为集中的基层单位。民主党派应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可采用“结对子”或对口联系的方式,由统战部统一部署,把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参与社区管理作为日常工作重点,制定实施与考核细则,明确基层组织与社区“结对子”、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职责,使这一举措制度化、规范化。除了基层组织进社区的途径以外,还应注重发挥社区内民主党派成员个体的作用,提高他们社会参与意识,组织发动党派成员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管理,了解社区居民对公共事务的看法、要求和意见,做好思想工作缓解矛盾冲突,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
(三)健全相关制度保障民主党派参与社会管理的成效
制度建设更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稳定性,发挥民主党派自身优势,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除了参与内容、方式、载体创新以外,迫切需要加强制度建设以保障民主党派参与社会管理的成效,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民主党派参与社会管理的立足点和基础是参政议政职能的发挥和履行,具体来说民主党派知情议政的范围和程度直接影响到反映社情民意、协调利益的效果。保障民主党派有序参与社会管理,需要进一步建立政府与民主党派直接、经常性的联系机制,从定期联络到日常联络,从单方联系到双向互动,及时向民主党派通报本地区公共事务、工作部署和社会重大问题,听取民主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定和完善。
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管理主体、内容、方式方法的重大变化实际上反映出党和政府施政理念、管理职能的深刻变革,从单一行政化管理方式转向主体多元、互动沟通协商的方式,特别是关乎社会利益的公共决策更应该重视民心民意和利益诉求,拓宽社会主体参与决策的渠道,在充分听取意见、互动协商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程序依法决策。因此,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推动政府管理观念、权限、职能的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政府转型的过程中,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机制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民主党派成员对政府部门贯彻落实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情况的调研、对政府公务人员行使公权力行为和决策规范化的监督、对及时处理群众反映问题的督促都将有利于凸显政府社会服务职能,促进社会管理为民惠民、公正和谐的价值目标的形成。
民主党派有序参与社会管理还要完善民主党派干部挂职制度,选拔优秀民主党派干部到政府部门、基层单位任职,直接参与社会具体事务的管理决策,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在这方面,民主党派的人才资源十分明显,党派以文教、科技、出版、医药界的知识分子为主要界别,大部分成员具有高中级职称。他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较好的思辨和逻辑判断能力,社会责任感强,具备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意识和才能。并且处于参政党相对超脱的地位,民主党派干部能够客观理性分析问题,以多样化的视角灵活处理矛盾解决问题,适应不同利益群体寻求解决问题途径和方式的需要。因此,重视和发挥民主党派人才资源优势,加大选拔民主党派优秀干部直接管理社会事务的力度,是为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侯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