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中核心大企业的金融功能拓展

2012-04-29 00:44陈建昌
金融发展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产业链

陈建昌

摘要:产业链中的核心大企业具有明显的信用优势和资金优势。核心企业发展基于产业协作的金融交易,能够实现上、下游产业协作企业利益的帕累托改进,相对于单纯的金融市场化交易,在网络资源、交易费用和交易规模等方面显示出较大的优势。

关键词:产业链;核心企业;金融功能

Abstract:Core enterprises in industrial chain have obvious credit and bank resources advantage,and they develop long-term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with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enterprises in real industry. Through developing financial functions and finance trade which is based on industry cooperation,the Pareto Improvement can achieved,which have more advantages than merely financial market trade in internet source,trade fee and trade volume.

Key Words:industrial chain,core enterprise,financial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6-0023-05

一、引言

中小企业不是孤岛,而是产业链上的一个个环节,众多中小企业有的是核心大企业的上游零配件供应商,有的是核心大企业下游的销售商和终端用户,直接或间接服务于核心企业。多数情况下,核心大企业是商业银行的重点营销对象,并不缺少资金,但其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则普遍面临融资难题。通过研究F公司开展金融业务的历程和效果,我们看到,在银行信贷创新产品的支持下,大企业利用对产业链的控制力,通过向中小企业批发商业信用,可以实现银行和企业的有效对接,这种实体产业协作基础上的内生性金融交易,比单纯外生性金融交易更有效率。

二、理论综述

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大致有三种外部对接银行的方式:一是成立各种形式的担保公司,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道德风险。但各类信用担保公司同样面临银行贷款时所面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且还普遍存在商业银行不分担合作风险等诸多难题,进而陷入不敢拓展市场和财务不可持续的困境。二是组织开展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互保,虽然成本低廉,监督有效,但因容易引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串连性风险而不被商业银行广泛接受。三是各级政府主导发展的区域集优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环节多,审批周期长,只能解决高端层次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在上述外生配套和对接银行为目的的融资活动之外,核心大企业与配套中小企业立足产业基础所内生的融资活动越来越广泛地展开,核心企业对中小企业具有良好的控制能力,信息不对称的程度非常低,在风险控制方面比银行更有优势,即使在缺少抵押物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其他的经济手段防范不良资产的发生或者实现补偿,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融资的成本和风险,依托核心大企业的担保和租赁等新型业务因为具有产业背景也更具生命力。F公司的金融业务实践为我们展示了这种高效率、低成本的融资模式。

三、案例

F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从事大型农业装备和工程机械生产的龙头企业,总资产105亿元,2011美国品牌实验室评定其品牌价值高达143.11亿元,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第64位,列国内农业装备行业第1位,部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0%。成立14年来,围绕F公司逐渐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体系,上游有2138家供应商,下游有2044家销售商,上下游企业和用户遍布全国各地。上游企业主要是根据F公司的工艺和规格要求,生产供应零配件,下游企业主要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和代理商以及维修工厂。在这个产业链内部,F公司处于核心地位,对整个产业链拥有强大的控制力,因为上游企业的产品主要是订单生产,F公司是唯一的买方,下游企业销售其产品,F公司依据其市场占有率的绝对优势,是下游企业为数不多的供应商之一。这些上下游企业就像是F公司的内部车间,根据其要求决定生产与销售,与之形成紧密的产业共生体。

(一)困境和抉择

2004年以前,F公司主要生产农业装备,当时的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单价也不高,一般的终端用户能够负担得起。随着F公司的技术研发水平不断进步,技术升级相应加快,从2004年起,F公司开始向高端农业装备和工程机械领域进军,但一系列问题开始出现。首先是上游零配件供应商生产不稳定,断货情况时有发生。其次是配送的零配件在工艺、品质等方面达不到F公司的要求,每次技术升级以后都不得不花大力气去重新寻找合格的供应商,因为没有长期的业务关系,采购成本也较高。第三是下游市场停滞不前,因为产品科技含量增加,售价也水涨船高,许多产品单价超过百万元,下游经销商和终端用户在购买时面临着资金实力不足的问题,产品的销售受到很大影响。

F公司经过调查发现,虽然上下游企业的生产经验特点各不相同,但这些问题其实可以归结为同一个问题,即:资金约束。具体来说,上游企业因为缺少信贷资金支持,有时会因为没有资金采购原材料而至停工,也没有力量进行技术的更新改造,导致零配件的工艺和品质上不去;下游企业则是因为资金约束,没有足够的力量全资购买高端产品,导致销售水平不能有效提高。F公司认识到,自身与上下游企业共生共荣,上下游企业的资金难题实际上就是自己的难题。如何破解发展困境的问题转化为如何有效解决上下游企业的资金约束问题。

F公司是各大银行争抢的贷款营销对象,授信额度远超其实际需求,每年都有巨额的授信额度用不上,如果把这些闲置信贷资源转移给上下游企业,就能够解决很大一批企业的资金问题。但是金融业务必然伴随着风险,如果上下游企业违约,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但是F公司很快意识到,依托对于产业链的良好控制力,这些风险是可以规避或者可以实现补偿的。首先,F公司通过产业往来对这些企业的资质和信誉非常了解,相互之间的信息对称度较高;其次,即便出现违约情况,F公司可以利用自身的核心地位,通过对上游企业延迟结算、对下游企业暂停供货等手段对其施加强大的压力,违约成本提高,可以有效降低其违约概率;最后,即使真正出现不良资产,因为机械设备使用寿命长的特性,还可以通过回收设备、翻新出售等手段获得部分甚至是全部补偿。因此,风险并不是原先想象的那么高。于是F公司决定开展金融业务,通过担保、租赁等形式批发出售自身的信用和资源,利用自身获得的巨额信贷资源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便利,成立了金融服务部,与律师事务部、融资与结算部和实体事业部相互配合,专门设计、开发金融产品,管理银行资源。

(二)金融业务

金融产品主要依据上下游企业的需求特性设计。上游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用于购买原材料和进行生产技术、设备的更新,但在与核心企业的产业往来中,核心企业往往延迟支付货款或通过票据形式结算,形成了“应收账款”,而且票据结算方式也不利于企业下一步的资金使用,事实上占用了资金。因此,金融产品的设计应立足于盘活“应收账款”和票据资金。

下游的资金需求,一部分是分销商购买设备后进行本区域的分销,但设备成本的不断抬高使他们的购买能力被日渐削弱,另一部分是终端用户面临资金不足的制约,买不起设备,这两部分都存在着担保抵押物不足的问题,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因此,金融产品的设计是立足于直接提供信用担保,帮助他们迈进银行的信贷门槛。

1. 支持上游企业的方式。一般来说,按规则,上游企业的配件发给核心企业后,3至6个月才能收到货款,这在中小企业的账面上就形成了“应收账款”,其实就是大企业对上游中小企业的资金占用。中小企业本来资金就紧张,这样一来,处境自然更加艰难。F公司的做法:一是尽量与上游企业用现金结算,方便上游企业支付。二是如果用票据结算,尽量使用经本企业承兑的商业承兑汇票,并向银行积极申请贴现额度,只要经F公司承兑的汇票,银行优先给予贴现,方便上游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三是为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担保贷款。在F公司和当地政府部门的推动下,银行推出了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由F公司提供担保,上游企业可以凭借F公司的应收账款从银行获取贷款。四是通过国内信用证议付方式,为上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降低融资成本。

2. 支持下游企业的方式。F公司最初对下游企业的支持方式主要是分期付款,但分期付款却占用了F公司的大量生产资金,显然不可以持续。基于对上下游企业的调查,F公司从解决下游企业的抵押物和信用担保缺失问题入手,为资信良好的下游企业和终端用户提供信用担保,从银行获得贷款,主要形式是按揭贷款。按揭业务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缺点也同时显现。以农业机械设备为例,银行规定还款周期是固定的,农业的特性决定了设备购买人每年只有收获后才能有充裕的资金还款,这就形成了还款周期和资金来源周期的不匹配,进行形成了贷款逾期,按揭业务开展以来,逾期率曾经一度达到了10%。针对这种情况,2008年,公司与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杠杆租赁业务。

这一业务开展后,使用人只需向融资租赁公司缴纳30%的保证金,由融资租赁公司出资购买设备,然后租赁给使用人,设备的产权属于融资租赁公司,与下游企业和终端用户商定灵活的还款周期。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只有当全部还款周期完成后,才将产品的产权转移给使用人,从而为F公司规避风险创造了又一个有利条件,如果买方连续逾期,F公司可以直接将设备拉回而不存在产权纠纷。这样,对用户来讲,原先只能买一台设备的钱,现在获得了三台设备的使用权,对F公司来讲,则大大增加了销售量,而且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

3. 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中小企业不只面临融资难的困境,还面临着融资贵和融资效率低的困境,大部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30%左右,企业财务成本高企通过零配件价格等渠道间接影响到F公司;另一方面,放款期限虽然有较大的不同,但基本在1个月以上,往往使企业错过最佳的资金使用时间,影响到配件供给和产品销售的稳定性。F公司通过三个方面的努力,提高了融资效率,降低了融资成本。一是实行信贷经理制度,向银行争取信贷额度,努力做到贷款的及时发放;二是实行集中议价,即通过信贷经理汇总全国范围内的信贷需求,由F公司集中向银行议定利率,增强了利率定价中的话语权;三是实行担保和租赁低费率,2015年之前不考虑金融业务的盈利性,担保费平均为1.3%,融资租赁不单独收费,只收取保证金的半年期利息。

四、成效分析

大企业利用自身的信用和资源优势,通过批发自身信用,解决了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银行获取了低风险和低成本的收益,大企业则实现了自我配套和市场扩张。

(一)银行

成本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银行的管理成本降低。因为F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信用担保,中小企业的违约行为必然由其代偿,F公司成为贷款的利益相关方,银行可以放心地把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的工作交给F公司完成。在切身利益的约束下,F公司会不断加强和完善对贷款企业的审查和管理,而且基于其产业背景和核心企业优势,效果会比银行更好。二是银行面临的风险降低。因为贷款经过了F公司的担保,而F公司处于产业链的核心,对产业的发展前景了如指掌,上下游企业和F公司之间是长期博弈的关系,巨大的违约成本有效制约了道德风险的发生。因此,银行面临的风险大幅度降低,2011年,经F公司担保后发放的贷款没有出现一笔不良,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有很好的保障。利率和风险成正比,风险降低了,利率水平自然会下降。但是降低利率以后,会不会损害银行的收益呢?可以简单测算一下。根据统计数据,人员成本和管理成本大约为利息收入的17%,银行利率的下降程度一般在基准利率的15%以内,所以,整体算来,银行的综合收益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提升了2%。

(二)中小企业

经过F公司担保的中小企业银行贷款利率上浮15%左右,明显低于同区域中小企业平均融资成本。F公司收取的担保费和租赁费非常低,担保费只有1.3%,低于商业性担保的3%,租赁费只收取保证金的半年利息。综合算来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与自行申请银行贷款相比降低了20%左右。

同时银行放款速度明显加快。在F公司的授信额度内,只要F公司审查通过企业的贷款申请,并报给银行,银行就能够立即放款,整个过程一般控制在20天左右,而如果直接向银行申请贷款,从提出申请到发放贷款,大型银行一般为2个月左右,中小银行也需要1个月以上,如果贷款金额超出审批权限,还需要上级行审批,期限将更长。贷款效率提高了,有利于中小企业更加及时地获得资金,增加了企业的发展机遇。

(三)F公司

F公司从上游供应商中筛选出700多家,从下游代理商中筛选出300多家,给予重点融资支持。站在F公司的角度上,首先是稳定了上游配件供给,不必再花费巨大精力去不断寻找合格供应商,确保了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而且,由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后,相应地降低了零配件的成本,向F公司的供货价格降低了5—10%。其次是扩大了产品的销售,部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80%,即使近几年来机械制造行业普遍低迷,产品销量却屡创新高,2011年实现销售增长12.3%,创历史最好水平。最后,虽然F公司目前不以金融业务作为利润增长点,但是金融业务却实实在在地成为了重要的利润来源,担保业务高达40多亿元,实现利润1亿元,融资租赁1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000万元,利润3000万元以上。

不仅如此,金融业务的开展还提升了回款管理效率与质量,2011年金融业务回款周期缩短至40天,比同行业的60天短20天,金融业务回款率提升至93%,比同行业的86%高7个百分点,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

五、协作基础上金融交易的比较优势

(一)资源优势

资源优势主要来源于F公司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作为整条产业链的核心,F公司通过采购零配件和建设销售网,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了广大的产业网络,与几千家中小企业建立了商业往来关系,进而形成了共生共荣的协作网,他们之间实现了产业发展的互补,上下游企业要依赖F公司才能生存,F公司要依赖上下游企业才能稳步发展。F公司的金融业务服务对象就是这些协作企业,改变了银行信贷的点对点模式,具有较高的规模效应。这种共生共荣的产业协作关系基础上的资源网络,成为F公司发展金融业务、批发商业信用的基础。

资源优势还体现在具有较强的风险处置能力。F公司作为下游企业的产品供应商,如果下游企业不能及时还贷,那么F公司可以通过停止其代理资格等措施,迫使其及时还款,或者通过收回机械装备的方式获得补偿。对于上游供应商,F公司可以通过暂停结算等措施实施控制。而同样情况下,金融机构则只能停止再继续贷款或行使抵押权,而不能有效对企业施加还款压力。

(二)交易费用优势

一是信息对称降低了融资成本。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比较严重,是制约其融资的重要因素,但是F公司介入以后,这种状况得到了非常大的改观。银行和F公司之间因为存在结算、信贷等频繁来往,相互之间比较了解,信息较为对称,F公司处于产业链的核心,与上下游企业的商业来往比较频繁,通过业务往来,对这些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产品技术水平、是否具备发展潜力、是否诚实守信等情况非常了解,信息也较为对称。F公司架起了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传播桥梁,破解了融资难的最大瓶颈,降低了银行面临的风险程度。在F公司网络优势的共同作用下,降低了银行的信贷管理成本和利率定价,实现了融资成本的降低。

二是增加了合作收益。金融业务的开展,除了对F公司形成隐性和显性收入外,还有力地支持和带动了中小企业的进步。这可以从F公司配套企业的发展中获得例证。C企业成立于2005年,成立之初主要是为F公司供应零配件,当时产值仅仅2000余万元,从银行贷款几百万元都非常困难,经常因为从银行贷不到款导致生产经营停顿,受益于F公司金融业务,C企业快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1年的产值达到3亿多,银行贷款超过1亿元,其产品也从单纯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发展到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

(三)交易规模优势

F公司的金融业务实现了银行信贷门槛和交易费用的双降低,大量中小企业从中获得了信贷资金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贷额度快速提高,F公司年销售收入180亿,净资产20多亿,其注册成立的担保公司和租赁公司规模也非常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也明显大于当地的新型金融机构。二是地域优势明显,新型金融机构主要服务于本地企业,而F公司上下游企业众多,且地域分布非常广泛,是全国性的产业链条,由此决定了其金融服务所涉及的企业和地域也非常广,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发现优质企业进行金融支持。三是更加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银行通过给大企业授信,由大企业去决定支持哪些企业,与银行直接选择企业相比,更加能够选择符合产业政策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果将更加明显。

六、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对产业链的控制能力是金融功能有效拓展的重要前提

F公司之所以能够较为顺利地拓展金融功能,实现金融服务实业的目的,对产业链的良好控制能力是重要的前提条件。对产业链的控制能力决定着风险控制能力的强弱,根据前面的分析,较强的风险控制力能够有效地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使银行获得低风险收益,F公司的金融业务也能够实现健康和可持续运作,中小企业、银行和F公司的利益得到共同增进,从而使各方都能够维护这种交易模式。风险控制能力的弱化,必然导致违约率上升,三方利益难以实现帕累托改进,这种金融模式就会出现不稳定因素。

(二)银行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创新

在本案例中,最终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是银行,而不是核心大企业,核心大企业只是利用自身的信用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和租赁服务,中小企业能否从银行获得信贷资金,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银行的信贷产品是否对路。F公司对上游企业的支持,主要通过为上游企业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提供担保实现,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是2007年底才由当地建设银行推出。在此之前,即使F公司提供担保,上游企业要从银行贷款也并不容易。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开办以后,才充分体现出F公司的信用优势和对银行资源的调动能力:2011年,仅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就占到该行全部贷款发放额的57%。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核心大企业的信用优势可以有效带动信贷投放,但其前提是银行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创新。

(三)道德风险和违约风险集中于核心企业

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处于优势地位。如果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良性合作,可以将他们的边际信用提高到与核心企业同等水平,但是如果核心企业出现道德风险,为实现短期收益最大化,可以利用价格、交易、账期方面的优势,侵占上下游企业资金,诱导这些企业从银行融资,使其承受高债务负担。

银行将大量的信用资源授信给核心大企业,如果该行业处于景气阶段,核心大企业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银行的信贷资金自然有保障,但是如果发生全行业性的停滞甚至衰退,当核心大企业面临生存和发展困境时,可能会出现违约,从而威胁银行资金安全。

七、结论

F公司通过金融功能拓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示出协作基础上金融交易的巨大优势,实现了中小企业、核心企业和银行的三方共赢,在融资效率、融资规模、担保效率和风险控制等多个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势。鼓励核心大企业拓展金融功能,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促进产业链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江波.以互助联保为基础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J].金融研究,2008,(2).

[2]张曼.核心企业在供应链融资中的作用[J].冶金财会,2011,(8).

[3]刘同贵.坊子的“方子”[N].大众日报,2011-12-5.

(责任编辑 刘西顺;校对 XS)

猜你喜欢
产业链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贺州市全方位打造石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走进核电全产业链
纺织非遗,保护链+产业链
铲除论文造假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产业链春之奏鸣
手机恶意软件产业链博弈及演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