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距离,保护白日梦
我现在暗恋一个男生,他很优秀,成绩很好,打篮球更是年级数一数二。看到他,我就很自卑。我想表现得更好,引起他的注意。他不是我们班的,所以跟他会有距离感。即使作为同个英语老师的课代表,我们偶尔会碰面,他对我也从来都是视而不见的。也许我生来就是路边的石头而已。现在我只能幻想,我这个丑小鸭有一天也会变成白天鹅。
阿 雅
有人以为暗恋很可怜,但说句实话,暗恋其实挺美好。因为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引发了你的好感,你可以时时感觉到他(她)的“在场”,所以也更充分而确凿地印证了自己的存在。无论你暗恋的对象是否注意到你的感情,是否有过你期望的回馈,你内心里体会到的那种美好是不可剥夺的。你本未曾想占有,又如何会纠结于得不到?你不妨引用一下这句已经说滥了的诗来宽慰自己:“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心理学者李子勋的这个说法也很有道理:“爱情是一种白日梦……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爱着谁,也许只是因为我们堆积了强烈的欲望与美好情绪需要有谁来承受!”所以请相信你已经是幸运的了。
你感到了一点自卑,这没什么了不起的。自卑与自恋的根其实是长在一起的,都有着强烈的自我关注。自卑是因为想变得更完美,所以有时候它反而会是一种积极的塑形力量,正如你想表现得更好以引起他的注意一样。作家史铁生曾说,自卑会让人产生爱的期盼,“你想走出这小小的躯体的囚禁,走向别人,盼望着生命在那儿得到回应……”在没有现实缠绕的爱情的白日梦里,幻想自己成为白天鹅的这种意向会给你提供一种自我完善的潜在动力。所以,请享受朦胧,保持距离,保护自己美好的幻想。
让脚步追得上心头的愿望
小学时我的成绩不怎么好,但我一直很努力。不知怎么的我居然考上了当地最好的中学,因此,我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新班级,我上课发言十分积极,还当上了课代表及班委。我一直想做得更好……只是,真的好累,而且我发现离目标越来越远。我竭力想做好课代表的工作,可还是有人背地里说:“这个课代表不怎么样。”有一次月考,我竟然在年级排200多名(我们一个年级才300多名学生),我真的很害怕,不知该怎么办。有时不免会想,也许我真没有资格来这所学校吧,能进来纯粹运气好而已。不过最近一次期中考试,我成绩还是不错的。
昕 昕
从来信中看,你经常处在自我怀疑的心境里,似乎深受困扰。虽然我并不主张每个孩子都要攥紧拳头高喊“我是最棒的”(这是极其表面的所谓“自信”),但常自我怀疑显然不是一种良好的生长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找到自己能力边界的过程,在学习、交往等活动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优势所在。
你并不失败却有失败感,这种糟糕的感受来自哪里?来自你越来越高的自我期许。本来,升学无非是一道门槛,迈进去以后就该放下,可是由于升学成功以及担任课代表等的激发鼓舞,你对自己的目标要求也水涨船高了。有更高的自我期许是对的,希望不断拓展自身能力的边界也理所当然,我们平常老说的“自我超越”其实就是这个意思。梦想总是走在现实的前面,有动机才会有动力。可是,一个人应该善于设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怎样算合适呢?其实就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六个字:“跳一跳,够得着”。
针对你的情况,我还有几句话要说。
第一句是:在寻找自我能力边界的过程中,学着把自我怀疑变为自我确认,即不必特别着意于“我不能干什么”,而应更强化“我能干什么”。
第二句是:别人未必有你想象的那么强,你也没有你自以为的那么糟。
第三句是:希望你能从努力学习的过程中找到真真切切的快乐(解开一道题就是一个小目标的实现),而不是试图用一个终端性的成果来肯定或证明自己。
第四句是:如果你坚持让自己的愿望“水涨船高”,那么,请务必建立起“逆水行舟”的决心。
对待唠叨责骂不可“犟”
父母对我十分严厉,在周末我看电视或者玩游戏超过10分钟,就会被骂,说什么又不抓紧时间学习。我感觉好累,就假装对一切都不在乎了。父母看到又说我对什么都无所谓,以后怎么办。其实我很在乎很在乎学习,也许就是因为太在乎了,才变成这样。现在我真的感觉很累,很烦。
我是含着泪写下这些的,您帮帮我吧,我该怎么办?
一 凡
恕我直言,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唠叨的中国父母很多,可是你面对唠叨或责骂的反应似乎有一点过度。有些事,你当它是一个问题,它就成了一个问题。比如,有的同学因为多玩几分钟游戏或贪看电视被父母骂时,他的态度是吐吐舌头或者不好意思地笑笑,关掉电视、游戏机,赶紧做功课去了。他不会觉得这有多累、多烦。可如果他犟起来要看电视,甚至与父母争辩自己有玩的权利,那么父母的唠叨和责骂就会成倍地增加,给他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这就像“牛不喝水强摁头”一样,越犟,就越容易招致更多的控制。
我并不认可你父母的管教方式,但孩子其实应该懂得如何聪明地化解父母加在自己身上的那些压力(他们的期望也是一重压力)。在父母唠叨或责骂时,应尽可能地让自己的反应大体上合乎父母的期待,否则小问题会变成大问题,小压力会变成大压力,此“引火烧身”是也。
你慢慢会明白,在家庭里,逻辑的较量、是非的争吵是最没意思的事情。只有能够顾念到对方的“亲情”“苦心”“善意”,才是唯一重要和有价值的——而且必须要自己首先顾念到,甚至是只有自己顾念到。身为孩子,在家里不妨多顺着父母一点,你这样做了,除了父母的唠叨和自己的烦累,你不会损失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