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洲
标志一:华为成为500强企业
2010年7月,《财富》公布年度世界500强榜单,深圳华为公司以年销售额218.21亿美元,排名第397位,净利润达26.72亿美元。
这是继联想集团之后,中国闯入世界500强的第二家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也是500强中唯一一家未上市公司。
不过,与联想不同,华为不是通过并购世界一流公司的方式实现销售公司大幅增长而跻身世界500强的,而是通过一个个国际市场,战胜世界一流电信设备公司而成为500强企业的。
标志二:TCL成为国际企业
2003年,中国最著名的市场化公司之一的TCL集团,收购了世界彩电巨头法国汤姆逊公司。
汤姆逊公司是世界彩电第一公司,在彩电专利、欧美市场渠道方面非常强势。而这些,都是雄心勃勃的TCL拓展国际市场,成为跨国公司所需。因此,TCL几乎毫不犹豫地并购了汤姆逊。
TCL的迫切心情是可以理解的。2003年之前,TCL不仅是电视机、手机的中国别名公司,也是中国第一家整体上市公司。TCL当时的风头之健,甚至盖过联想和海尔。
由于在中国市场异常成功,TCL董事长李东生自信满满,TCL对外宣称“18个月解决汤姆逊亏损”,实现盈利。实际上直至2007年,TCL才靠国内市场扭亏。
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让TCL咽下了苦果,甚至错失了中国市场的机遇。如今,虽然TCL是一家国际化公司,但在中国市场曾经的统治地位,已经基本失去。当然,这些都是企业升级成本。
标志三:联想并购世界巨头
联想是北京中关村的代表企业,也是中国最市场化的公司之一。
联想掌门人柳传志一直有个梦想,让联想成为世界500强企业。根据国际公司的壮大惯例,柳传志要想实现理想,必须依靠收购。
IBM想舍弃PC业务,让柳传志看到了达成心愿的通路。于是,联想通过努力,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业务。并购交易价格为17.5亿美元,其中含6.5亿美元现金、6亿股票以及5亿的债务。
不过,收购是容易的,而整合是艰苦的。2009年,联想出现巨额亏损,市场占有率大幅下滑。无奈之中,已经退休的柳传志披挂上阵,不得不复出拯救新联想。
直至2011年9月,联想开始盈利,重新夺回PC第三的宝座,柳传志宣布第二次退休,联想国际化步伐才算初步完成。
标志四:吉利并购沃尔沃
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耗资18亿美元获得了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股权收购协议涉及沃尔沃轿车、吉利集团和三方之间在知识产权、零部件供应和研发方面达成的重要条款,这些协议充分保证了沃尔沃轿车的独立运营、继续执行既有的商业计划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吉利集团将保留沃尔沃轿车在瑞典和比利时现有的工厂,同时也将适时在中国建设新的工厂,使得生产更贴近中国市场。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吉利沃尔沃真正的市场只在中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也就是说,吉利收购了一个国际汽车品牌。想借沃尔沃品牌在国际上进行销售,至少目前可能性不大。
标志五:三一重工进军德国
2011年1月31日,三一重工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100%股权。
德国是世界机械工程最强大的国家,普茨迈斯特则是德国工程机械巨头,因此,收购普茨迈斯特,对三一重工品牌国际化是不言而喻的。
三一重工的此次收购,被市场喻为“蛇吞象”的壮举。三一重工将得到两样回报:代表顶尖技术的“德国制造”产品标签;普茨迈斯特在中国以外的全球销售网络。这也正是三一重工所需要,特别是走向世界所必需的。
标志六:光明集团完成三次跨国收购
在完成新西兰、澳大利亚的国际收购后,中国最大的食品集团之一的光明食品集团,又在英国完成一次国际收购。至此,光明集团三年完成了三次关键收购,既拥有了国际资源平台、流通平台,也获得了国际品牌。
2012年5月3日,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12亿英镑收购维他麦(Weetabix)60%的股份。
维他麦成立于1932年,是英国第二大早餐麦片品牌制造商,在英国家喻户晓。据统计,维他麦产品在英国市场占有率为7%,在北美、南非、德国、西班牙设有分支,全球雇员约2000人,产品出口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收购维他麦,光明集团可谓一举多得:既借助英国本土知名品牌成功进入英国市场,拥有了维他麦这个著名品牌,可又以通过维他麦分支机构进入北美、欧洲市场。
光明集团三年的三次收购,基本上解决了国际资源、国际品牌、国际通路等短板问题,成功地由中国国有企业转型为跨国公司。
标志七:海尔在日本设立研发中心
经过十年的不断努力,2012年初,海尔将亚洲总部和研发中心设在了日本,实现了向世界第一家电大国的迈进。
2002年1月,日本海尔销售株式会社成立,海尔开始构建在日本的销售据点。2002年2月海尔和三洋成立三洋海尔株式会社,两公司开始在中国和日本的合作销售。2002年6月,海尔日本控股公司成立,负责管理海尔在日本的相关公司。
不过,真正标志海尔产品进入日本市场的,是2010年9月,海尔在日本上市10kg洗干一体式滚筒机,海尔品牌正式进入日本主流市场。
2011年7月,海尔从松下集团手中接管“三洋电机”,同时接管三洋在日本、印尼、大马、菲律宾和越南的家用电器业务,包括洗衣机、电冰箱等的销售。有了这些步骤,才有了2012年2月,海尔在日本成立“海尔亚洲总部”和研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