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剑萍
希腊:历史上第一个主权违约的国家
“国家不会破产”,是1967-1984年间任花旗银行董事长的沃尔特瑞斯顿的名言。但是国家真不会破产吗?不是的,沃尔特瑞斯顿这句话说于花旗集团向拉美国家大肆放债并赚得盆满钵满之时,不无利益考虑之嫌。其实,主权国家债务违约古已有之,自1800年至2009年,至少发生过250次主权外债违约。大的违约潮共有5次,分别为拿破仑战争时期,19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以及20世纪八九十年代拉美新兴市场的债务危机。
每次债务危机的发生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走出危机的过程缓慢而痛苦,通货膨胀高企、经济衰退,失业加剧,社会动荡,让经历危机的国家和人民苦不堪言。但是,惨痛的教训却仍未阻止危机的重演,债务危机就像幽灵一样,隔段断时间就会在世界某个地方出现,并且每一次的出现都愈加复杂和棘手。
比如,目前发生在欧洲大陆上的由希腊引起的债务危机,就让欧元区多有不眠之夜,让全世界人民跟着惴惴不安。
希腊历史悠久厚重,有着很多的最早和第一,很讽刺的是,在主权违约上,希腊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生的国家。早在公元前4世纪的阿提卡海洋联盟,当时13个希腊城邦中就有10个未能偿还提洛神庙的借款。
历史如斯,当今的希腊会否重蹈覆辙就格外牵动人心。
从希腊爆发危机以来,今年是欧元区各国和各大机构对希腊有多大可能赖债违约脱离欧元区进行评估的第4个年头了,尤其是今年5月12日,前三大政党组阁均告失败后,政治危机引发各方担忧,他的债主们就更忙碌了,各种声音层出不穷,从瑞信集团的“几率应是15%左右”的含蓄保守,到花旗集团的“希腊将于2013年1月1日退出欧元区”的言之凿凿都有。
希腊债务的来龙去脉
希腊到底借了多少钱,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像今日这般不堪?
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以神话古迹和碧海浪漫闻名全球。在这个以“不自由,毋宁死”作为国家格言的国度,人民每天平均工作4-6小时,一周工作20-30个小时,享受各种法定节日外一个月的带薪休假,一年拿14个月的薪水。工会力量非常强大,企业不得随意解雇员工,即便解雇理由成立,也要补上不低于17个月的薪水。所有失业人员,每月有600欧的失业救济金。1100万人口中,十分之一是公务员,公务员除享受薪资外,每月还能领取1300欧元的津贴,并且公务员40岁后可申请退休,领取退休金,享受退休前的大部分收入;国家公职人员死后,其未婚或离婚的女儿可以继续领取父母的退休金。
然而这些慷慨的,完善得有些离谱的高福利,不是因为希腊人们勤劳节俭的积累,也不是因为希腊拥有高竞争力的实体经济实力的创造,其大部分是靠希腊政府不断向欧洲的银行借债实现的,是寅吃卯粮的提前透支。
受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出游人数大幅减少,靠旅游业作为经济支柱(占GDP17%)的希腊终于撑不住了。于是,2009年12月,希腊政府被迫宣布国家负债高达3000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3%,财政赤字更是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2.7%,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60%和3%的上限。鉴于希腊政府财政状况显著恶化,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希腊债务危机拉开帷幕。自救在当时已然不可能,希腊只好求助于欧元区。
考虑到希腊违约就是个潘多拉盒子,将带出多米诺骨牌效应,因为希腊国债的主要债主正是欧元区各大银行,而一旦银行因此倒闭或者流动性紧缩,势必影响整个欧元区的发展和稳定。而且,一旦希腊违约退出欧元区,势必为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有类似情况的国家开不好的先河,欧元区的分崩离析大有可能,波及全世界不可避免。于是,再不情愿,欧元区各国也不能坐视不管希腊。
2010年5月2日希腊前总理帕潘德里欧宣布与欧盟、IMF达成协定,为3年内削减300亿欧元额外预算以换取援助打开大门,是为欧元区成员国对希腊的第一次援助。
2012年2月21日,欧元区财长会议批准对希腊的第二轮救助计划,总额为1300亿欧元,私营部门债权人将对所持的近2000亿欧元希腊国债进行53.5%的减记。由此,希腊将能够偿还3月份到期的145亿欧元国债,从而避免了无序违约。
不过,欧元区国家对希腊的两轮救助并不是免费的午餐。在第一轮援助时,德国总理默克尔就表示,德国要求希腊先拿出可持续的计划再提供援助,希腊必须满足相关条件,采取进一步的节支措施,必须证明其能够回归可持续的经济成长,举止适当。而在正式敲定第二轮救助协议前夕,欧元区国家就要求希腊主要政党领导人作出书面保证,不管将来哪个政党上台,都将不折不扣地实施协议规定的紧缩和改革措施。换言之,如果执行这些措施打了折扣,那么救助资金就有可能出现“断供”。
拉美经验
那么,希腊目前的等待救援和不断紧缩之路,可行吗?答案是不可长久,因为这两种方式都只是手段,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救援是为了解除燃眉之急,获得短期流动性;而紧缩是为了让国家的资产负债表变得漂亮和表示希腊勒紧腰带,勤俭节约的姿态,以恢复外界的信心。终极目标必须是希腊要靠此赢得时间,实现经济转型和改革,走经济增长之路,靠自己的机体健康造血。
上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从解决流动性问题,到解决偿付能力问题之路就印证了这一点。而拉美债务危机与希腊债务危机的共同点,也决定了拉美经验能为希腊解决危机提供思路。共同点包括:一、两次债务危机中的债务国对债务货币都没有控制权,拉美的债务是美元,希腊的债务是欧元;二、两次债务危机都源于廉价信贷,希腊加入欧元区后,享受了类似德国的低利率,因此大肆举债;上世纪70年代,大量美国银行向拉美国家提供贷款,有些银团贷款参加银行达500家之众;三、两次债务危机都以全球金融危机为导火索。
拉美债务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和拉美国家尝试了多种方式以消除消极影响,思路之一是进行债务展期和重组,将大量的短期债务调整为中长期债务,以缓解债务到期的短期压力;之二是按照IMF专家开出的药方,实行严厉的紧缩政策。这些措施确实有利于改善拉美国家的资产负债表状况,拉美国家也因此获得了一些新贷款。但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拉美国家在这一期间经济发展停滞、社会矛盾激化、政局动荡。
希腊现阶段正是这样的情形。2008年以来,希腊经济已连续衰退四年,倒退总幅度接近15%,在两轮救助后,公共债务仍高达3560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攀升至160%,财政状况将进一步恶化。
拉美债务危机之所以解决,前面解决流动性问题的两步只能算是短期止血,后面的贝克计划和布莱迪计划才是重建关键的造血能力。
在IMF的药方医不好拉美,并让作为主要债权人的美国商业银行们扛不住时,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贝克宣布美国将向拉美国家提供新的贷款,前提是拉美国家必须进行必要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这个贝克计划的核心是以经济发展来缓解债务危机,标志着债务危机的严重程度使得紧缩必须让位于增长,也标志着美国政策转向,从而逐步营造了化解债务危机的外部环境。
1989年,美国又提出了布雷迪计划,其核心是通过有序的债务减免计划来最终解决拉美债务危机,该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拉美国家以债务资本化为主要形式的减债要求。
由此,在债权国和债务国的共同努力下,拉美撇除了沉重的债务包袱,着力经济增长,走上了漫长的十年恢复元气路。
俄罗斯之路
如果因为拉美诸国的经验之道是个案而不够有信心的话,看过俄罗斯同样以促进经济增长,走出债务泥潭的案例就不应有怀疑了。今年的俄罗斯俨然是债务节制和财政谨慎的典范,所欠债务不到去年出口或由俄罗斯中央银行掌握的外汇储备额的3%。
世界正是扭转了180度。时光回到1998年,夹杂于金融危机、生产危机、预算危机之中,俄罗斯爆发了债务危机,债务偿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58%,市场信心受到巨大打击,国际资本大规模撤离,卢布迅速贬值,银行挤兑、居民抢购,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当年的形势较之当今希腊有过之而无不及。
俄罗斯拒绝了借新债还旧债,果断地分析了债务结构,对大债主之一的外国政府贷款(以巴黎俱乐部为主),双方谈判达成协议进行延期;对大债主之二的外国商业银行和公司贷款(以伦敦俱乐部为主),从总额318亿美元债权中,免除103亿美元,剩余215亿美元在俄罗斯政府的担保下转换为30年期的欧洲债券,在卢森堡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其三,对前苏东国家的欠款,以货抵债。
这样,俄罗斯就为自己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相对轻装上阵地调整国内结构,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实力。同时,受益于美元贬值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经济迅速恢复的俄罗斯与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代表并称为“金砖五国”。俄罗斯成为公认的解决债务危机的成功案例。
希腊会像拉美和俄罗斯一样,走上经济发展之路来解决债务危机吗?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