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选尘埃落定,盛大的群众庆祝活动业已结束,巴黎巴士底狱广场恢复了平静。
在5月6日的第二轮选举中,以“改变,就在现在”作为竞选口号的奥朗德成功赢得大选,成为自1995年以来法国第一个左翼总统。在1981年到1995年期间,当时左翼社会党的领袖——已故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曾连任两届7年任期,而密特朗正是奥朗德初入政坛时的领路人。
但是,这位继密特朗之后的又一任左翼总统,面对的是分裂的国民、泥潭中挣扎的欧洲。
大器晚成的左翼领袖
虽然性格温和的奥朗德在国际政坛上并不知名,但在法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的政治人物。25岁就担任后来成为法国总统的密特朗的经济问题顾问,27岁进入总统府经济班子,并长期担任法国最大反对党社会党第一书记,是左翼政坛元老级人物。尽管出道较早,但现年58岁的奥朗德仍给人大器晚成的感觉,毕竟比他还年轻一岁的竞争对手萨科齐已经在总统位上干了一任。
奥朗德1954年出生于法国西北部城市鲁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名医生,母亲是工人。具有左翼政治倾向的母亲对他的影响颇大。
总的来说,奥朗德的政治生涯算不上太顺利。他毕业于有“总统摇篮”之称的法国国家行政学院,也曾进入国家审计院任职,在巴黎政治学院任教,而这些早期经历似乎没有为他的政治生涯加分。
1981年的立法选举中,奥朗德首次在克莱兹地区参选,遇到了强劲对手——后来当选法国总统的希拉克,因此第一轮交手只获得了26%的选票。1988年,他在克莱兹的首府图勒市当选国民议会议员,1993年连任失败,1997年又卷土重来。
2001年,在两次尝试失败后,他终于成功当选图勒市市长,直到2008年当选克莱兹省议会主席时才离任。2011年4月1日,他选择在克莱兹获得省议会主席连任的日子宣布将参加社会党总统候选人初选,借地方普选的民意合法性,为未来总统选举的全国性普选预造声势。
奥朗德是任期最长的社会党第一书记。1997年至2008年他一直担任这一职务。但这11年中,他不得不时时维护自己在党内的威信,证明自己的领导能力。如果说上任初期,曾担任法国总理的若斯潘的政治影响使他难以大展身手的话,那么2002年社会党总统大选失败、若斯潘当晚宣布退出政坛则将奥朗德推向了政治前台。
当时,奥朗德面对的是一盘散沙的社会党,他带领这个党实现了短暂的反弹。2004年,社会党连续取得大区议会选举、省议会选举和欧洲议会选举三项胜利。可好景不长,仅仅一年后,欧洲联盟宪法公民投票又使社会党再度内部分裂。2007年,社会党在总统选举中失败,这已是社会党连续第三次在总统选举中失败。
不少人将社会党难以东山再起归咎于第一书记,认为奥朗德过于在意谋求共识,缺少果断。奥朗德自己则认为他注重的是党内的团结与统一。
奥朗德处事冷静、行事低调、口才出众、善于谋求共识,被视为左翼温和派代表人物,人送绰号“安静的男人”。但与密特朗出任总统前领衔过十多个内阁职务不同,奥朗德除担任党内职务外,在中央政府任职方面几乎是白纸一张。
左右分裂的法国
奥朗德,这位从未担任过任何行政职务的法国总统,上台以后首先面对的,恐怕是国内左右分裂的局势。
尽管拥有源远流长的革命历史,但从传统上讲,法国仍是个右倾的国家。此次大选奥朗德以51.6%的支持率将萨科齐拉下马,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众望所归”。在危机中执政了4年的萨科齐仍是右翼选民心目中的英雄,48%的选票也非一败涂地。
奥朗德获胜的结果播出后,现场一片压抑,但片刻后人们重新开始高喊,口号则换成了“谢谢你,萨科齐!”
萨科齐发表败选讲话之后,大部分人呆呆站立着。三四分钟之后,由年轻的男孩子们带头,现场响起了“我们倒霉了,我们要倒霉了”的歌声。“法国完了,左派会将我们拖人深渊。”一位中年男士叹息道。
人们聚在一起互相安慰,“别灰心,立法选举再见。”他们表示将在6月举行的立法选举中尽最大努力扳回一局,以“阻止左翼势力”掌握“全部政权”。
左右分化,这将是奥朗德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实。
此次大选,无论是要求“停止批准移民”的极右翼国民阵线候选人马琳·勒庞,还是宣扬为“第六共和国立宪”的极左派候选人梅朗雄,激进极端的政治主张在此次大选中都获得了远多于往届的选民支持。左、右两派的政治意见愈发有势如水火之态,两个阵营的支持者都在指责对方是社会矛盾的根源。
面对这样的局势,奥朗德如果想要履行竞选承诺对法国经济体制动手术,重重阻力也将使他举步维艰。
画纸上的大饼
经济政策永远是总统大选的核心议题。特别是眼下希腊、西班牙的经济状况一再恶化,算上萨科齐在内已经有9位欧洲领导人黯然下台。
奥朗德在此次竞选中提出希望疏通已经被堵塞的社会涓滴效应,通过向年收入百万欧元以上的人群征收边际税率为75%的“巨富税”来“劫富济贫”。同时增加公务员职位缓解失业问题,并将大幅提高最低工资以提升购买力刺激消费。
这些政策确实“看起来很美”,奥朗德“将法国带回密特朗时代”的愿望也无可厚非。不过,“钱从哪来”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被社会党令人信服地解释清楚。如何解决“巨富税”所带来的资本外流问题也缺乏一个可行性报告。“国家指导下的经济增长”要求国家的经济信誉足够强大,而整个欧洲的危机核心问题恰恰是主权信用下降,难以带动和引导私人资金的运转。
法国能否继续领跑欧洲
对于法国的邻国来说,法国今后的欧洲政策将会如何是他们最关心的。
此前奥朗德一直被他的对手冠以“敌视欧洲”的标签。因为,面对欧债危机,奥朗德主张的经济政策和之前萨科齐、默克尔已经达成默契的紧缩路线大相径庭,他曾对法德两国对新财政协议的联合推动——法德联手已被戏称为“默科齐”——公开提出过质疑。竞选期间他曾表示,如果能够当选,就会对欧元区的新财政协定重新进行谈判。奥朗德还曾公开质问法国最近在其中到底有没有产生过影响。
他的这番话不仅反映了社会党的态度,也反映了法国政府内部广泛认同的态度。在巴黎,许多人对协议条款都抱有怀疑。他们担心疏远德国,但更担心继续对德国强硬的经济政策亦步亦趋所造成的后果。
对于欧洲邻居关心的问题,奥朗德心里有数。在举行完第一轮投票后,奥朗德说:“这次选举将左右欧洲的未来。所以,很多人正在看着我们。他们不那么想知道获胜者的名字是什么,而特别在意(法国)今后的政策是什么。这正是我不以个人特色为竞选重点的原因。”
奥朗德的此番表态颇有给欧洲邻居吃定心丸的意思。毕竟目前多数欧洲国家由中右或右翼人士执政,如果法国出现左翼政府,势将对欧洲尤其是欧元区的政经动向产生深刻影响。德国媒体认为,德国总
理默克尔对法国大选的关注程度,甚至超过对德国地方选举的关注。在欧债危机问题上,法国新总统能否继续与德国保持同一战线,实在关系重大。
其实从上世纪50年代的欧洲煤钢联营以来,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每一步,都有着法国积极推动的影子。现在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作为一体化“两个轮子”之一的法国已经不再积极。
有评论指出,在经济危机之中,是否需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也是欧盟各国换届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法国新一轮左翼政府在原有政策上多大程度地继承或调整,不仅关系到法国的前途,更对欧洲有着牵一发而动全局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当,甚至有可能为下一轮动荡埋下新的伏笔。
从近期欧洲各国的重大政治事件来看,欧洲民众确实倾向于抛弃紧缩路线,拥抱刺激消费政策。德国这个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却仍在强调财政紧缩以削减赤字的重要性。奥朗德如果坚持一力改变目前欧盟的财政路线,一番角力在所难免。
“惧华”心态
本次法国大选中,外国议题的热度,德国问题自然排第一位,其次就是中国。
尽管奥朗德本人无论公开还是私下场合都屡次宣称法国需要良好的中法关系,但他在三大议题上持有强硬立场——这不仅因为出于选举考虑,他必然与萨科齐“和华”策略唱反调,也是延续法国左派以价值观而不是实际利益为主的传统,毕竟,他当选要依靠左派选民支持。
首先,奥朗德反对中国经援欧洲,他认为这会影响法国的主权;其次,他把中国当做法国贸易逆差的祸根,声称不接受不可兑换的人民币,这已成为他总结法国经济问题的一个重点论调;此外他也考虑到法国影响力有限,把解决中法经济上的分歧提升到欧洲层面,提议欧洲应对不遵守社保原则和环境保护的产品征额外税,这一建议如果落实,受影响最大的自然是中国产品。
不过,奥朗德也给自己的主张留了余地。他声称自己不拒绝中国产品,而是希望双方贸易平衡。
人权问题是法国左派的价值观底线,在这个问题上,社会党的立场将始终如一:既不回避,也不根据形势来调整立场。奥朗德要建立与萨科齐现行外交政策完全切割的法国国际关系准则,这一立场不是针对中国,而是面向所有相关国家。当然,奥本人不是顽固左派,而是改良主义者,他作为总统拥有外交专属权后,可能会更柔性地处理中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