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设施种植业生产者状况调查研究

2012-04-29 14:03:27李凤菊宋治文王晓蓉王丽娟
天津农业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调查研究天津

李凤菊 宋治文 王晓蓉 王丽娟

摘要:通过对天津市设施种植业生产者的实际调研,发现生产者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内在和外在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设施种植业;天津;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F326.1 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6.026

设施农业是通过采用现代农业工程和机械技术,改变自然环境,为动植物生产提供相对可控制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和营养等环境条件,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它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产量和高效益等特点,是最有活力的农业新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5]。

在天津市委、市政府促进现代农业、推进“三区”统筹联动发展战略的有力推动下,天津市设施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截止2011年底,天津市发展设施农业总投入累计超过200亿元,仅设施种植业年产值达60亿元以上,在有效满足城乡消费需求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增效和农民的增收[6-7]。本研究通过对有农业的区县进行实地调查问卷,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设施种植业生产者现状与问题

在天津设施种植业生产中,依旧是以分散经营的生产模式为主,生产者的综合素质难于满足技术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为:首先,生产者年龄普遍偏大,即使是在新建基地,种植户以36~45岁和46~55岁的群体为主,分别占被访人数的42.03%和34.78%,35岁以下的青年人仅占到10.14%,而在老菜区种植户老龄化更为严重;其次,受教育程度偏低,新建基地的种植户的学历虽然普遍高于大田种植户,但仍以初中学历人群为主,占被访者的50.72%,对于新科技接受度较高的高中及中专学历和大专以上学历的人群仅占21.74%和占5.80%;第三,设施生产方式仍以相对落后的分散经营模式为主,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也不利于新技术集中推广,耗费了大量人力和时间,致使种植户没有相对完整的时间去参加科技活动和培训班课程。

1.1 种植户的栽培管理技术水平低

一方面,茬口安排与设施性能不匹配。在新建设施基地,种植户由于缺乏设施种植经验,出现了在条件较好的越冬温室中周年种植叶菜的生产模式,或在最低温低于5 ℃设施中种植越冬茬果菜等问题,导致产量不高和经济效益低下。另一方面,设施生产管理粗放。通过调查发现,新建设施基地在通风温度与时间控制、闭风温度与时间控制、草苫、膜和保温被的卷放时间等管理环节,多以经验管理或跟风管理为主,未能根据作物生长特性和设施性能进行有效、精细管理,从而导致病虫害频发,设施产能降低。

施用肥料的种类单一,且呈现低质化,肥料投入成本在农资费用中所占比重较大。设施蔬菜施用的肥料主要是化肥和农家肥,而价格较高的优质商品有机肥和生物菌肥使用者极少。在农家肥中,鸡粪的施用量最大,占农家肥施用量一半以上,其次是猪粪和牛粪。大多数种植户处理农家肥都是自己在设施附近露天发酵后施用,由于农家肥未完全腐熟,烧苗现象时有发生,增加了病虫害发生率。水肥管理粗放,采用传统的大水大肥管理方式,由于不合理的轮作制度及过度施肥,导致了部分老菜区根结线虫、根腐、疫病等土传病害与土壤盐渍化程度比较严重,且对周围土壤、水源等自然环境和基地清洁卫生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种植户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低

蔬菜病虫害种类增多,抗药性严重,防治压力加大。一是设施蔬菜常年发生病虫达200多种,给病虫的准确诊断识别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调查发现,近几年白粉虱危害严重,造成番茄减产,目前仍没有十分有效的防治方法;二是疑难病虫不断增加,如根结线虫病、烟粉虱、南美斑潜蝇、西花蓟马等重要害虫在许多地区发生危害十分严重,2009年突发的烟粉虱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给番茄生产上造成了严重危害;三是农药过量使用的现象普遍存在,既造成了不必要浪费、环境污染或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防治效果,耽误了防治时期,刺激病虫产生抗药性,防治难度加大。

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种植户基本无法在第一时间正确诊断作物的病情、病因以及虫害种类等,只有等病虫害严重时才寻求帮助,造成大量不必要的损失。由于信息不畅、成本较高、技术难以掌握等原因,化学防治仍是目前病虫害防治的最主要的防治技术,有98%的被访种植户采用该技术,如在果菜的设施生产中,平均一茬打药的次数在13次左右;65%的种植户可掌握传统农业防治技术,主要采用的是深翻晒垡冻垡和太阳能土壤消毒,而32%的种植户采用防虫网、黄板等物理防治技术,只有1%的种植户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1.3 种植户接收科技信息服务渠道不畅

尽管天津农民培训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专门针对设施种植业的培训活动过少。通过问卷调查同样发现,虽然新建基地的种植户参加培训与讲座的次数要高于老菜区,最大值可达30次·年-1,但是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2.49和4.79,表明在参加培训与讲座的次数方面种植户之间差异较大,且没有参加过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40%以上。另外,科技人员指导力度仍显不足,有30%以上的种植户在一年中从未受过科技人员的入棚指导,以至于种植户在生产中遇到问题时,由科技人员解决的不足40%,而询问农资部门和亲朋好友成为多数种植户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设施农业信息化水平偏低,缺乏多功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8]。新建基地种植户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仍以亲戚朋友介绍为主,占到被访人员的62.32%,其次是电视、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报刊/杂志/书籍分别占到47.83%、44.93%、40.58%,专家讲座、广播、科技示范活动占到23.19%、15.94%、11.59%,而使用互联网、手机仅占到7.25%、2.90%。此外,农户还会通过聘请的技术员、农资部门、种子公司、光盘等获得所需的科技信息,但也有种植户找不到科技信息的渠道。

1.4种植户的生产经营风险加大

经营风险加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引起经营风险加大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人工等费用的上涨,设施维护与更新所需费用过高,导致了生产成本超过了生产者承受能力,降低了利润空间。 调查发现,在每种设施类型的生产中,肥料费用皆在1.95万元·hm-2左右,在农资费用(种子费用、肥料费用和农药费用)中所占比例超过了50%,而在总体日常生产费用(设施维护费用、农资费用、水电费、雇工费、租赁费)中在20%以上,仅次于设施维护成本[9]。二是由于生产的盲目性、从众性,缺乏高附加值产品和大规模品牌产品,造成结构性、季节性、地区性的过剩或短缺,导致产品上市价格的大幅波动,收不抵支的情况时有发生。三是地产地销仍是设施农业的主要销售模式,销售渠道相对单一,本地农民仍没有定价权。四是在贮运方面,由于设施农业产业集中度不高,主产区贮藏设施不到位,缺少相应的包装处理和预冷设施,产后损耗大,无法避开集中上市期,造成了增产不增收。五是由于设施农业生产依然受到自然条件的的影响,因此在市场与自然灾害双重风险的夹击下,效益难于保障,这也在相当的程度上降低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2设施种植业生产者水平提升对策

2.1壮大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根据基层农业科技服务机构承担的职能和任务,科学测算和确定人员编制,并通过严格的选拔机制,逐步扩充基层特别是乡镇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同时,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基层推广队伍,作为基层技术人员,既要求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更要求有丰富的基层生产实践经验,一个成熟的技术人员至少需要3年的生产实践,通过实践成为“土专家”;不断扩大影响,借助“大学生村官”吸纳高技术人才,积极营造一个宽松、稳定的环境,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和手段,提升服务能力。组建“三员”队伍,即农技推广员、监督协调员及产品经销员,制定管理办法,保证每个重点建设村都有“三员”,做到“良种良法直接到棚室,质量监管直接到地头,产品销售直接到基地”,为大规模发展的设施农业提供技术支持[10-11]。

2.2着力分层培训模式创新

针对以小农户为主体的基本农业经济制度短期难以改变的情况,本着服务主导产业、尊重农民意愿、规范培训管理、突出培训实效的原则,制定中长期培训计划,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同时,通过政策扶持及示范户引导带动等建立长效培训机制。结合《天津市农民教育培训条例》制定培训管理办法,确保培训计划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通过阳光工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职业技能开发等财政补助项目,分层次、有类别、多渠道地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充分利用农村成人教育教学网络、各类农业技术学校,依托技术培训中心,重点围绕设施农业工程建设、优良品种引进、土壤及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在培养对象上以农村优秀中青年为主,采用集中教学、现场指导和网络答疑等方式,提高实用技能运用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加快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国家政策、立足农村实际、善于驾驭市场的设施农业经营人才。

2.3加快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构建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体系,搭建专业的设施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确保信息服务的“进村、入户、落地、到手”,及时为广大设施农业从业者提供农业技术咨询、农业技术装备与机械、农业技术普及、农产品安全追溯、农业气象等信息服务,为设施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提供到位的信息服务。重点将结合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市场预测及信息发布工作,充分发挥信息服务在生产、流通之间的纽带作用[12-14]。

2.4扩展社会化服务内容

在现实生产中,基层的农资经销部门、生产大户及跨国种业公司等在技术传播及新品种推广应用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已成为区域内推进设施农业技术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在加强公共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政府要在政策指导、市场管理、信贷金融等方面为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队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在消除体制障碍、打破行业界限和条块分割方面发挥作用,成立盈利或非盈利的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并在一定的时期内提供一定的费用支持,解决好项目审批、工商登记、征用土地、税收等方面的问题,积极引导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队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谈春成.浅谈发展设施农业的意义及举措[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3):122-124.

[2] 刘立军.我国设施农业发展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 208(10):78-79.

[3] 孙振.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J].山西农业科学,2009(9):84-87.

[4] 张兆敏,赵阳,任子君.河南省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机制初探——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例[J].河南农业科学,2011(8):5-9.

[5] 夏雪莲,高春梅,高振江,等.包头市设施农业存在的主要气候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6):93-94.

[6] 孙国兴,巩前文.天津设施农业发展进程与趋势探讨[J].天津农业科学,2010(1):18-22.

[7] 张建树,王学忠,李小刚,等.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天津农业科学,2010(1):1-4.

[8] 王晓蓉,贾宝红,王丽娟,等.都市设施农业科技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2, 287(3):413-415.

[9] 谢玉佳,傅新红. 农户蔬菜生产行为分析——四川省彭州市西北村蔬菜生产农户的调查与分析[J].农村经济,2005(3):53-55.

[10] 杨丽.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1(5):18-21,58.

[11] 张顺.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农机推广促进农民增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5):23-24.

[12] 白成云,任永玲.发挥科技优势推动新农村建设[J].山西农业科学,2011(2):190-192.

[13] 郑江.科技信息服务“三农”的几点思考[J].河南农业科学,2011(4):10-12.

[14] 刘启文.赤峰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1):6-8.

猜你喜欢
调查研究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艺术启蒙(2022年9期)2022-10-08 01:33:06
天津战“疫”必胜!
求贤(2022年1期)2022-02-17 13:48:12
天津卷
学生天地(2019年30期)2019-08-25 08:53:22
《天津造纸》征稿启
天津造纸(2019年4期)2019-06-13 06:48:10
《天津之眼》
天津
汽车与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1:56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2:19:18
大学生运动损伤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