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致俭:古调传新曲

2012-04-29 00:44翁思再
上海艺术评论 2012年6期
关键词:幽篁古琴上海市

翁思再

古人常说:“琴者,禁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琴由一件乐器,逐步演变为古代知识分子修身养性的道器。古琴的修养被称为“琴道”,古琴的学问被称为“琴学”,这就是古琴在中国文化史、艺术史上的地位。

爱之欲其生

古琴,亦称琴、瑶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琴棋书画”之首。是古代文人必备的修养。

古人常说:“琴者,禁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琴由一件乐器,逐步演变为古代知识分子修身养性的道器。古琴的修养被称为“琴道”,古琴的学问被称为“琴学”,这就是古琴在中国文化史、艺术史上的地位。

虽然早在唐朝的刘长卿就有“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的感慨,但古琴自古即使知音难觅,却绝不放低格调。难怪子期一死,伯牙只好摔琴了。

然三千年来古琴艺术虽然历经坎坷,却在最艰难的时期也一缕未绝,终得绵延至今。何哉?盖因其“一缕”之传承者有慧根,可与古人心有灵犀。现在站在我们面前的上海七弦古琴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杨致俭,就是这样的人士。

三十多岁的杨致俭已经将相当的精力投向公益,发起古琴基金会,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前,杨致俭业余喜欢历史与文化,且箫笛、围棋、书法、绘画均有涉猎,后来一旦接触古琴,就仿佛洞见自己的前世,找到自己的人生。他先后师从著名古琴家龚一、李祥霆、戴树红等老先生,潜心研习广陵、虞山派曲目,领略到中国古人是在清贫的、简单的生活里,求取一种更美好、更丰富的趣味,而支撑这种趣味的,则是先哲有关人与自然之间平和共处的玄妙理念。

为了追求这个境界,杨致俭经常通宵达旦地流连在琴声里,明月孤灯,抚之弄之,尽情享受心静如水、以琴声同古人对话的乐趣。其痴迷如此,爱之欲其生。

以民间力量传承古琴文化

中国的古琴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活着的、成熟的乐器。2500年前的商周时期即有“士无故不撤琴瑟”的说法。春秋时期“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的诗句;汉朝时期,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的典故;三国时代,诸葛亮与司马懿《空城计》的传奇故事,无不反映了古琴在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生活中的重要性。历史上,孔子、蔡邕、嵇康、阮籍、陶渊明、苏轼、欧阳修等,皆为精通琴学的著名文人。

近代以降,社会巨大变革导致传统文人阶层的灭失,古琴一度濒临绝境。上世纪三十年代,全国能琴者仅200人,至1956年就不足100人了。幸而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复兴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国人的自我振兴更引来了世界的瞩目。2003年11月,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文化的保护应包括对古琴传承人的艺术钩沉,古谱的搜寻、整理、打谱、记谱、录音,古董古琴之调查、统计、造册、收集,以及古琴文化培训等内容,这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面对这一文化使命,杨致俭希望集聚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古琴文化之传承、保护和传播。

早在2005年底,杨致俭开设了“钧天琴韵古琴馆”,供爱好者学琴。2008年,又在淮海中路的宋庆龄故居旁,租下一幢三层楼的独立洋房,办起了“幽篁古韵古琴文化会”。走进“幽篁古韵古琴文化会”,只觉古色古香。庭园流水潺潺,花草丛生,颇有江南园林的风姿,目前已成为淮海中路上的一道文化风景。数年来,“幽篁古韵古琴文化会”吸引了数千名同道,一起来感悟古琴的神韵。

悟道卫道传道

杨致俭认为,弘扬古琴文化并非要培养技巧精准的“古琴家”。而是让更多国人了解真正的古琴,并让他们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尊重的。

2011年1月28日,上海七弦古琴文化发展基金会经杨致俭发起,由有关部门批准设立,并在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登记注册,业务主管单位为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地址就设在淮海中路1801号的“幽篁里”。

有了这个平台,使得更多古琴爱好者近悦远来。

杨致俭的呼吁很快获得了积极的响应,社会贤达的资金陆续注入。基金会之下还分设了一些专项基金,分别用于支持古琴研发、专业院校古琴学生奖学金、传承人保护等内容。

为了降低古琴学习门槛,基金会还推出了学费补助、免费租赁古琴等项目。让基金会真正成为一个传播古琴文化的公益组织。

在基金会成立的近两年以来,基金会申报成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保护单位,推荐了多位上海市的非遗传承人。

成功举办了中国“非遗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当今古琴泰斗李祥霆教授古琴独奏音乐会;中国琴会副会长、中央音乐学院赵家珍教授古琴独奏音乐会;中国古琴学会副会长、香港著名古琴家唐健垣博士古琴独奏音乐会;2012中国古琴大师新年音乐会。其中,2012年元旦举办的“首届中国优秀青少年古琴邀请音乐会”荣获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群众文化优秀活动项目”奖项。

基金会还参演了2011年、2012年上海市精神文明办、上海市文广局等单位主办的“海上生明月中华家国情”——“我们的节日”上海嘉定中秋月诗词诵读晚会等市级演出活动。

2012年11月3日,基金会主办的“中国古琴群英会”登上了第14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是文化部主办、上海市政府承办的重大国际文化活动,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国际艺术节。这也是古琴第一次作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的非遗项目出现在上海国际艺术节。

基金会还积极进行古琴传统文化保护,组织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长林、成公亮等古琴大师来沪举办大师班、系列讲座及保护性唱片录制等工作;多次在上海市群艺馆、上海市社科院、上海音乐厅、上海市创意协会论坛等举办古琴文化公益讲座;并在2012年3月接待摩纳哥官方代表团访问(来访人员包括王妃Charlene殿下、摩纳哥驻华大使Catherine女士等)。2012年,基金会还发起成立上海幽篁古韵古琴艺术团(市级)。

让更多的人来喜爱和传承古琴文化,已经成为杨致俭人生的组成部分。古人云“礼失而求诸野”,杨致俭踵武其行。

为了信念,杨致俭正在悟道、卫道、传道的路上蹒跚前行。诚如当代古琴泰斗李祥霆教授所言:上海七弦古琴文化发展基金会的成立可以视为一项开创性的盛举,在古琴史上具有特别意义,将在古琴艺术的保护、继承、传播、发展中,得以充分的体现。

猜你喜欢
幽篁古琴上海市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寻琴记:古琴的前世今生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寻访千年古琴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古琴的收藏价值在何处
竹里馆
上海市制冷学会四专“双·阳”行
有一种青春叫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