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洁予
一、深化认识企业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
1.揭示企业经营管理薄弱环节,促进企业自我约束。企业的活动不仅要受到国家法规、宏观政策的制约,而且还要遵守本企业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在企业内部相对独立地对企业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客观的反映企业日常运行和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这是对企业运行和经营的一项自我约束性的检查,通过这项自我约束性的检查,内部审计能够揭示企业经营管理薄弱环节,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2.监督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和实施,提供决策依据。内部审计能够有效地监督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计划的贯彻和实施,为企业内部控制实施再控制,为管理层和企业内部的其他部门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信息,作为经营决策的依据。
3.促进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流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内部审计通过对经济活动流程的全面审查,通过对企业相关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揭示各项经济指标之间的年度性、季节性差异和其他差异,分析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评价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的规律,从而为有效地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
4.监督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维护企业合法经济权益。确定各个受托责任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是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有效地维护企业的合法经济效益,避免经济损失。
5.监控企业财产安全,促进企业财产保值增值。内部审计通过对财产物资的经常性监督、检查,可以有效发现企业在财产监督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企业在财产物资管理中出现的漏洞并提出对这些问题和漏洞进行处理的可行性意见和建议,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且合理评价企业的各项资产的投资活动,提供合理的投资建议,在此基础上实现财产物资的保值、增值。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和传统内部审计的区别
1.审计业务的侧重点不同。传统内部审计往往只是注重对财务的查错防弊,并不注重审计业务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少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除了注重对财务的查错防弊外,更加注重一个审计项目对企业的增值作用,不仅能够带来传统业务所带来的效果,而且能够为企业增值。
2.审计关注的角度不同,对企业来说,传统内部审计往往只是从怎样减少费用的角度出发,内部审计取得的效果往往是费用的减少;增值型内部审计更加注重风险评估,是典型的风险导向审计,通过对企业运营过程当中各项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评估并确定出企业经营管理当中的各项风险,估计出各项风险的重要性水平,为企业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服务。
3.审计效果触及的范围不同。传统内部审计业务涉及的范围和增值型内部审计相比要小的多,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审计所达到的效果上远远大于传统的内部审计,不仅能够为企业的财务查错防弊,更重要的是能够对企业日常管理进行全面审计,其所考虑的因素包括企业业务流程、决策等,与传统的内部审计相比更加合理、更加科学,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的作用更大。
4.审计记录数据的范围不同。与传统内部审计数据库相比,增值型内部审计数据流量大量增加,在内部审计的过程当中记录的不仅仅是企业的财务数据和有助于减少费用和负债的相关数据,还包括与企业经营管理当中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值的所有相关数据。
三、确保发挥企业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条件
1.正确认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IIA提出的内部审计新定义,用“独立、客观”取代了“独立”,说明不应当把目光仅仅局限在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上,同时应当确保内部审计活动具备客观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独立性的作用是要使客观性最大化。
2.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提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必须提高内部审计地位,使审计建议和结果能够直接向决策层报告更容易得到落实,审计目标更容易实现。因此,应将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董事会或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并且在此基础上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范围、业务权限、报告管理,从而为增值型内部审计提供企业制度上的保障。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合理利用外部专家。内部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是内部审计是否有成效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在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关注内部审计部门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以及合理的运用外部专家。特别是知识结构,应当配备复合型的内部审计人才,因为内部审计工作是一个综合、系统的审计过程,单一的知识结构会导致审计工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不能及时查出内部控制中的缺陷,对内部审计的质量有着致命性的打击;同时,合理的运用外部审计专家,能够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并且能够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新的思维和新的力量。
4.营销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应该学会营销自己。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正确地制定营销计划,对不同的审计客体有不同的营销目标和营销战略。从而有效地消除企业内部部门对内部审计的抵制,推广内部审计给审计客体带来的改变和好处,促使内部审计更好地开展工作,发挥增值功能。
四、实现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新途径
1.评价并改进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为了更好的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明确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确保企业面对风险能够解决问题。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对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估和报告,帮助企业发现并评价重要的风险因素,指出其控制缺陷并指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帮助企业改进整个风险管理流程,规避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
2.创新审计手段,降低审计成本。内部审计应当注重成本效益的原则,通过不断地加大联网审计和非现场审计,减少内部审计成本,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在现阶段,现代化的企业都基本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企业的ERP系统也在大规模的信息化过程中得以上线,内部审计的对象、内容、程序、方法也由于ERP系统的出现而得以变化,这些变化客观上要求审计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以达到适应新的外部和内部环境,达到节省审计成本的目的,从而实现内部审计的增加价值的目标。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是做好内部审计的重要因素。必须建立一支思想素质高、专业技术好、能打硬仗的审计队伍。首先,应该对内部审计队伍进行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认识,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内部审计工作方法和技巧,同时让内部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积累实际工作的经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4.评价并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状况。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充分性与有效性的深入评价,有效地找到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向企业管理层和相关部门提出改进内部控制的措施,防范和化解经营活动中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具体而言,内部控制评价可以分为制度建设评价、制度执行评价和制度保障评价,制度建设评价主要评价内部控制是否健全,企业制定的经营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等;制度执行评价主要评价各部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制度保障评价主要是对监管部门职能履行情况的评价。
5.调和内部审计氛围,开展多角度审计。内部审计氛围的失调,往往会使审计目标得不到实现,所以调和内部审计氛围十分重要。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应当通过改进部门成员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方法来达到与被审计单位的有效沟通的目的;另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应当转换和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将被审计单位视为自己的客户,视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调和内部审计氛围的目的。
6.改良企业的治理程序。治理程序是企业日常管理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是对管理层执行的风险和控制过程加以监督的程序,其包括两类治理机制,一类是外部治理机制,指来自企业外部主体和市场的监督约束机制,尤其是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等市场机制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和利益的作用和影响;另一类是内部治理机制,是企业内部通过组织程序所明确的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等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利分配和制衡关系,具体表现为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决策权利分配等一些企业内部制度安排。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定期的评价外部治理机制对企业的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还应当定期评价企业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决策权利分配等一些企业内部制度安排的有效性,披露背离企业内部相关政策以及其他不正当行为,规避道德和法律风险,内部审计人员还应当通过对治理程序的完整性、有效性、合法性等作出结论,并提请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遵守法律法规、道德和社会规范,保证企业完成各项治理目标,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
7.改革和完善内部审计组织管理机制。一般来说,内部审计部门层次越高,其权威性和独立性就越强,增强内部审计组织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改革企业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在股份制企业当中,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在董事会或其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以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未实行公司制的企业中,内部审计应当由企业的负责人直接领导。企业在改革和完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的过程当中还应当建立有效的全面审计质量控制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发生。同时内部审计还应当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审计工作制度、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审计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内部审计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必然带来审计质量、效率的大幅提高,从而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
(作者单位:上海运动宝体育用品商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