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录起 刘伟峰
生态园林在城市建设中已凸显出对城市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园林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文章在分析我国一些园林城市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必要性和发展方向,阐明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作用,对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怎样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进行阐述。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1.生态园林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生态园林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城市化的进程中的生态问题。城市是什么,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集聚为主要的居民点。城市的形成是与产业和人口联系在一起的,产业和人口的聚集形成了城市。城市不仅是产业的中心,更是生活、消费、休闲的中心。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和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不断形成成为必然。然而,城市化的进程也使人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在:城市人口急速膨胀,居民的基本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户外体育休闲空间极度缺乏,广大劳动者的身心再生过程不能满足。土地资源极度紧张,因此通过大幅扩大绿地面积来改善环境的途径较难实现。通过郊区化来改善居民环境的道路在中国难以行得通。自然资源有限,生物多样性保护迫在眉睫,整体自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欧美文化侵入,乡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生态园林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应当建设怎样的城市,“我们的城市应当是为人设计和建设的,实际上是一个放大的家园,服务设施应有,青山绿水温馨舒适,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我们建设的应当是一个适宜人居的城市、一个生态的城市、一个绿色的城市、同时还应该是一个健康的可持续的城市。党的十七大鲜明地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在改善城市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这将对提升城市品味和形象,发展和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建设景观生态的现代生态园林城市
从人类古老的祭奠神灵之类活动起,便有了远古的园林,近代园林经历了由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三个阶段。农业时代的园林服务的对象以皇权贵族为代表,造园是造美的风景;工业时代园林以大工业的发展使社会产生巨变为背景,园林开始以公园绿地系统为创作对象,服务对象为工业阶级为主体的广大城市居民,讲求以人为中心的再生论;后工业时代是社会进入到信息与生物技术革命及国际化时代,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公园绿地已不足以改善城市环境,自然的生态过程受到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消失、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延续受到威胁,园林专业的服务对象不再限于某一群人的身心健康和再生,而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生存和延续,研究的对象扩展到大地综合体和协调不同空间尺度上的文化圈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从园林的发展我们看到,今天的园林不再是简单的种花种草、布置园路,现代意义上的园林,因工业化对自然和人类身心的双重破坏而兴起,以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己任。与以往的造园相比,最根本区别在于,现代园林的主要创作对象是人类的家,即整体人类生态系统;其服务对象是人类和其他物种;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
经历了近、现代曲折的社会发展,我们的思想变得开始落伍,城市如此,园林也如此,当改革开放的大门开启后,设计师们急切的走出了国门,去西方求取改善城市面貌的“真经”。当他们回来后的几年中,我们城市面貌确实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超大广场、景观大道、模纹花坛、大草坪、豪华铺装等景观一夜间在大江南北传播开,于是,城市原有的城市面貌被彻底改变,我们在用西方曾经走过的而历史证明,西方人已经摒弃了的具有纪念性但缺少永恒价值的城市景观城市美化运动装点着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园林开始追求“档次”,所谓的“档次”就是宏大的气派与豪华考究,而不考虑本身经济与社会效益,同时,园林在天天大谈“以人为本”的同时在很多地方不再关心人性,我们把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追求的最大目标,人们常常忽略他的功能却乐道于他的形式美,我们的园林设计重榜样而不重创新,“创新”仅仅是与众不同的形式,而对理解场所精神并综合协调各种因素却漠然处之,我们热衷于“模纹花坛”,热衷于把公园当花园建,热衷于把自然地当作公园作,热衷于“诗情画意”,热衷于奇石、大树,热衷于所谓的欧陆风格、法式、意式、英式风情等等,我们讨厌野草,我们是尽可能地让他变得跟农村不一样。我们喜欢看到高楼大厦,我们逃避自然。
建设现代大城市,需要能够承担起设计和协调人与生态关系的重任,再造安全、健康的城市环境生态景观的园林。
克服小农思想,树立大国民、大社会意识。中国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城市社会,人们向往的是高楼大厦,是宏伟壮观的视觉美。我们城市的新建公园、绿地从设计到管理,都充斥了农业时代小农园林的手段与方法。或是大量的花坛布置,人工整形修剪,除草施肥,引种异地观赏植物,或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构筑“诗情画意”,而把"公园"的主要的本质功能忘却,更谈不上把公园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栖息地和维护自然生态过程的跳板。这些对于解决中国城市紧迫的环境问题,无异于南辕北辙。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空前的城市化进程中,现代园林必须面对重大的现实问题,我们的园林必须放下小农园林思想包袱,走向更广阔的空间,以成为维护自然生态过程、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改变整体人类生态系统为己任。
理解人、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尊重人、尊重人类文化。西蒙兹在他的《景观设计学》中提到:理解人类自身,理解特定景观服务对象的多重需求和体验要求,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景观设计中对诸要素的综合考虑必须放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前提下。做为园林的建设,首先应该从普通使用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同时符合当地的自然过程和文化,体现理解人、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尊重人、尊重人类文化的精神。而在一些人眼中园林不是考虑平民的生活和生态环境的需求,而是搞一些大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切实的、宜人的但不能立竿见影的、看不见的就被忽视,大广场、精致花坛、亭台楼阁等既没有时代需要也没有历史和生活含义的农业时代小农式的空洞模仿却大为盛行。
树立科学的时代审美情趣和价值观。中国当下流行的景观审美,一是中国古典主义——以自然中的与水土保持和生态系统息息相关的“奇石”和大树为主要元素的造景方式,意味着对自然的掠夺;二是西方古典主义——以精致的工艺见长,布置修剪整齐的花木、动态的喷泉,铺砌光亮、奢华的大理石庭院,耗费着巨大的维护成本和资源,极尽繁琐与奢华,这都意味着对可持续发展的对抗。
而我们这个时代需求的审美趣味应以生态为基础,兼顾一切事物的审美趣味,而非视觉的美艳。美来自于平衡与和谐,时代呼吁乡土之美、野草之美,甚至于廖荒之美和遗产的锈蚀之美。概括一下,即可持续之美亦或伦理化之美。
学科的融合与互补。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目前从事这一职业的大多毕业于林业院校的园林系(偏重绿化)、城建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偏重建筑、规划)、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偏重小品、造型)等,从目前风景园林涉及的范围来看,应该是上述三种专业的综合甚至有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宗教、美学等人文学科的研究和领悟潜在地影响着其规划设计作品的品质。因此,现代园林应当做好各学科的融合与互补,才能设计、建设符合时代和人类需求的城市园林生态景观。
3.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园林
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是于1980年由自然保护国际联盟(IUCN)首次提出。其后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广泛接受并使用。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发展”。如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
现代园林是社会进入到信息与生物技术革命及国际化时代,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公园绿地已不足以改善城市环境,自然的生态过程受到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消失、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延续受到威胁,现代园林的服务对象不再限于某一群人的身心健康和再生,而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生存和延续,研究的对象扩展到大地综合体和协调不同空间尺度上的文化圈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今天的园林不再是简单的种花种草、布置园路,而是以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己任。与以往的造园相比,最根本区别在于,现代园林的主要创作对象是人类的家,即整体人类生态系统;其服务对象是人类和其他物种;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
近年来,建设部大力倡导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也就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2006)。广义的讲,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就是生态化的城市绿地,也是可持续的绿地。节约型城市园林无疑是现代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1%,却只拥有世界上7%的耕地和水;全国600多座城市中,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而且被污染的城市河流比比皆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城市园林设计应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的重任,而不再沉迷于那些虚伪的精致。而面对这样的重任,园林必须走向广阔、真实而寻常的土地,汲取古人在土地上生存的技术和艺术,坚持可持续发展和节约型城市园林之路。
有两种不同的景观:一种是朴素、真实的,饱含了辛勤的劳动,繁荣至今;另一种则是宏伟的、壮丽的,如海市蜃楼一般,但却都已成为废墟,比如古罗马的城市、玛雅的城市,还有中国被焚毁的圆明园。
一段时期以来,我们的城市景观设计都沉缅于所谓高尚文明的浮华装饰、纪念碑式的建筑以及“人间天堂”般的花园造景之中。无可否认,这是继续建造腐朽,而不是为了生存。其实,对城市进行精心打扮的行为,如当前城市建设中斥巨资来摆花、建规模超常的广场等,是最不生态的做法、是城市文明不成熟的表现,因为斥巨资建的花坛、修的广场等不能自我照料、自我生息繁衍。长期而言,城市会因精致装扮型的景观设施而背上沉重的包袱。
建设现代城市,需要能够承担起设计和协调人与生态关系的重任,再造可持续的、节约健康的城市环境生态景观的园林。
设计结合自然。麦克哈格是第一个把生态学用在城市设计上的园林设计师。他的设计只有两个目的:生存与成功,也就是健康的城市环境。这需要每个生态系统去找其最适合自己的环境,然后改变自己和改变环境去增加适合程度。适合的意思是:“花最少的气力去适应。”这也是他的设计手段。
麦克哈格认为,大多数的规划技术都是用来征服自然的,然而,自然是各种因素平衡的结果,因此,自然环境的破坏将对生态体系造成干扰。他认为设计应该与自然相结合而不是与自然相对抗。麦克哈格认为:美是建立于人与自然环境长期的交往而产生的复杂和丰富的反应之上的。
只有结合自然的才可能建设具有可持续的、节约健康的城市园林。
体现乡土与寻常,建设真实的园林景观。从中国的第一个皇家园林和第一个文人园林开始,乡土便遭到了上层文化的忽略。席卷今日中国的“城市化妆运动”步履了美国和欧洲“城市美化运动”的后尘,但其实也正是中国自己的虚伪、空洞、畸形的造园传统的延伸。
乡土与寻常,指的是日常,白话和方言,是平凡的人和平常的事物,它相对于豪华和异常而论。要重建文化归属感和人与土地的精神联系,我们就必须珍惜普通人的文化,关注他们日常生活的需要,珍视对于脚下的土地而言是真实的普通事物。要让人人参与设计的过程、关怀环境,必须重新显露自然过程,让城市居民重新感到雨后溪流的暴涨、地表径流的汇聚。从枝叶的摇动、感到自然风的存在;从花开花落、看到四季的变化;从自然的叶枯叶荣,看到自然的腐烂和降解过程。城市的绿地景观是用来显露自然和生态过程、显露土地上的历史与人文过程的。园林不单设计景观的形式和功能,他们还可以给自然现象加上着重号,突显其特征以引导人们的视野和运动。雨洪不再被当作洪水和疾病传播的罪魁和城乡河流湖泊的累赘。雨洪的收集和再利用的过程应通过城市雨水生态设计与绿地系统相结合,成为城市的一种独特景观。自然水系和山林的保护,这些特殊自然景观元素或生态系统是千万年自然演替和进化的结果,是生物与土地,生物与生物,人与人,以及土地和其它生命长期共存共生的结果,体现为独特的生境和种群,以及人与土地和谐共生的文化景观(如梯田、风水林、宅旁的药用和薪碳林)。
坚持乡土与生物多样性及自然生态系统的演化原则。自然系统是博大的,它包含了丰富多样的生物,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与自然合作就应尊重和维护其多样性。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景的多样性。
在城市绿地中,保留适量的荒地是非常受孩子们欢迎的。所以在城市绿地中,保留适量的野地,并使其与整个公园用地有机地衔接在一起。同时,除了允许游人进入的大型疏林草地和运动场草地外,尽量不种植耗水量大的大面积观赏性草地,植物配置以乔木、灌木、湿生植物和观赏性地被植物为主,在大型树林下留有空间供草本植物自然演替。这样,既可以增加物种多样性,也为市民提供了一处风景优美同时又富有自然气息的休闲观光场所。
节约、再利用和再生。节约、再利用和再生将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战略。
园林中合理地利用自然,如光、风、水等,可大大减少能源的使用。城市绿化中即使是物种和植物配植方式的不同,如林地取代草坪,地带性树种取代外来园艺品种,也可大大节约能源和资源的耗费,包括减少灌溉用水、少用或不用化肥和除草剂,并使植物能自播繁衍。
再利用。利用废弃的土地,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
再生(Recycle)。在自然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是一个由“源—消费中心—汇”构成的、头尾相接的闭合循环流,因此,大自然没有废物。在现代城市生态系统中,这一流动是单向不闭合的,要实现再生,必须向自然学习,创造环境之形引导功能之源。
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环境。按照城市与自然共存的要求,城乡绿化是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市区绿地延向郊区渗透,郊区绿地成为城市外围的嵌体。城市园林必须从与农家争地转向农林牧园相结合的道路。城市绿地向农林牧生产绿地延伸,郊区确保优良的农田同时发展林网、林带(可考虑经济林),使城乡绿化融合协调,形成生态绿地网络系统,并具优美的田园景观。
建立乡土植物的繁育之地。建立绿化带也好,建立公园绿地也好,田园城市也好,都要依托于乡土之地,乡土植物。没有乡土,只能到山里去挖大树,到别的地方去引入植物,像引入美国的草坪。各地有各地的植物,各地有各地的生物,必须有大量乡土的植物,杨树、柳树、榆树、槐树、椿树,这些都是乡土植物。要种这么多树,到哪儿去找?没有,必须搞乡土植物苗圃。这个苗圃基地一定是规模很大,乡土植物就是当地的植物。只有这样,城市的绿化、美化,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才会有它的基础。城市绿化用野草,在野地里它看起来是很美的,在城市里面就变得更加漂亮,很脱俗。这些都需要乡土植物苗圃。部
现代园林认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致力于在自然和人类并存的前提下,或者说缝隙中使二者之间的关系走向融洽;意味着将生态学的思想作为一切行为的前提。城市需要现代的园林,用现代园林理念,才能建设一个健康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