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站撰文提醒,如果你出现了下列六种症状,一定要先排除是否存在心律失常:
1.心悸。心跳异常明显时,我们会感觉心脏怦怦地跳动,或者前心有空落落的感觉。
2.胸闷。胸部有说不出的不舒服感觉。
3.气短。心脏泵出的动脉血需要充足的氧气,情绪紧张和剧烈运动后发生心律失常时,原有呼吸节奏不能保证氧供,就可能有吸不上气的感觉。
4.眩晕。脑部是人体“司令部”,它对血液的供应非常敏感,如果你感到眩晕,可能是脑部供血不足的信号。
5.虚弱或疲劳。无论是肌肉,还是支配肌肉的神经,都需要血液的供养,如果供血不足,就感觉身上没劲儿,易疲惫。
6.晕厥。不管什么原因,如果你晕倒过,一定要检查心脏跳动是否正常。
心律失常会干扰心脏血液输出,影响全身脏器供血,因而有的患者会出现突然晕厥,或突然眼前发黑(一般会很快恢复)等情况。此外,缓慢心律失常患者会出现憋闷、气短、乏力、头晕等不适;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会出现心悸、心慌,有时还伴有出汗、气短等症状。这些都是心律失常发作的信号。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与个人感觉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的中重度心律失常患者仍无明显不适感觉。所以,为避免心律失常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出现上述信号后应尽早就医明确诊断。
初步判断心律失常的最简单方法就是摸脉搏。脉搏过快、过慢或不齐往往提示有心律失常发生。心电图可明确诊断大多数心律失常,在临床上最常用。但绝大多数心律失常都为阵发性,患者就诊时若未发作,心电图可能仍为正常。这时,可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连续记录心脏24至48小时的跳动捕捉心律失常。应对心律失常,患者还需要注意生活中的诸多细节。饮食上,每餐不要过饱或少吃多餐,少喝浓咖啡、浓茶。在饮食合理的前提下,多吃些乳制品、坚果等,及富含钾、钙、镁的食物。此外,体温每升高1℃,心率每分钟会增加8~10次,很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因此要预防感冒、发烧。需要注意的是,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时,病人自己最能发现问题。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
另外,对于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下面几个小方法可以救急。心慌发作时,患者要先坐下,数数自己的脉搏,如果心率超过100次/分钟,可用手指在颈动脉搏动最明显处(颈动脉窦)向后按压(每次不超过5秒钟);如无效,隔几秒钟,再按压(但不宜在左、右颈动脉双侧同时按压);或闭眼,用中指从眼眶上缘滑向眼球,适度压迫眼球,每次10~20秒,以刺激迷走神经。如果不能缓解,要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