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弯路”与“捷径”

2012-04-29 00:44程显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年6期
关键词:弯路哲人捷径

程显龙

威尔逊要到山里参加为期两天的野营,他自己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妈妈检查他的行李时发现他没有准备足够的衣服,也没有带手电筒,这些都是野营时的必需品,但妈妈没有提示儿子。儿子回来后,妈妈问他玩得怎样,威尔逊回答说衣服带少了,而且没有手电筒晚上很不方便,并对妈妈说:“下次再去,我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前不久读过的另一个故事:有一个渔王,他有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从小跟随父亲出海,但是捕鱼的技能却在一般人之下,更不用说和父亲相比。渔王特别沮丧,于是去请教哲人,哲人问渔王:“这三个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跟着你捕鱼的?”渔王说:“他们从小就在船上长大,没离开过渔船。”哲人问:“孩子们都是跟你学习捕鱼技术吗?”渔王说:“从小我就手把手地教他们,一丁点儿闪失都没有。我总是把我最重要的决窍毫不保留地教给每一个儿子。”哲人问:“孩子们自己捕鱼的时候都在哪里?”渔王答:“当然在我的船上。每次都由我给他们把关,他们就不会有闪失。我常告诉他们,哪种征兆有大鱼,怎么样起网会有最好的收获。”哲人告诉渔王:“你儿子们的悲哀就在于他们的一切都被你安排好了。他们得到了你的经验,但缺少了捕鱼的教训,他们没有离开过你,自己出去实践,所以没有教训,不知道坷坎和困难。你一生由教训总结出来的经验,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些平庸的教条。”

儿子们捕鱼水平的限制是他们自己造成的吗?不是,真正的原因在于渔王,渔王教给儿子们太多宝贵的捕鱼经验,可这些经验不是儿子们自己的,是渔王的。经验是只有自己经历过多次失败后才能得出的感悟,而这三个儿子们缺少的正是这可贵的失败和挫折的教训。

当今的教育中不也同样存在这种情况吗?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减少失败,为了尽快提升成绩,许多教师便开始改走“捷径”,代替学生们去体验和探索,而后直接将验证的“经验”灌输给学生……可是教育的结果却总是令人遗憾。面对结果老师一脸迷惑,总是在苦苦思索:这到底是怎么了,是自己的讲解不够细致,还是学生根本就不是学习的料?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渔王的故事已经清晰地阐明了:教育是没有“捷径”可循的,教训和经验一样,都是通向成功的阶梯,二者缺一不可。我们既要手把手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在适当的时候学会撒手,给学生提供体验生活和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失败中接受教训。

首先,教师要清楚认识到失败不是学习过程中的“弯路”,推开“失败之门”,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美丽的景色。人生只有累积经验和教训才能有所感悟。对待学生的失败,我们不能用“弯路”去界定它,应把它当作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一次教训的体验,一次可能使人生发生转变的良机。所以教育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学会还学生以本来面目,把我们所包揽的,本应该由学生自理的各种事务还给学生,还学生以探索的空间和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眼光观察世界,用他们自己的智慧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让他们学会经历生活的挫折和打击,在生活的磨练中受到真正有效的教育。

其次,失败是走向成功的助推器。人的思想转变很难在平静的生活中发生,它往往在面临一件接近其承受阈值的事件时产生跃变,因为只有改变思想和行为,才能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正确看待失败,而不是一味地讳疾忌医,因为在失败中常常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失败也常常是对成功经验的一种特殊呈现方式。在教育过程中,只要教育者能够换一种眼光看待学生的失败,并适当加以引导,失败就会成为学生茁壮成长的“助长剂”,它会为学生插上再次腾飞的翅膀,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再次,教育没有捷径,失败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学生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积累经验的过程。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让他们学会自己去面对生活中的困苦,自己去冲破学习和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凡是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探索的,教师和家长决不替代,学生探索过程中遇到险阻、产生畏惧时,也不拖着走,而是点燃他们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们继续向前探索,让他们靠自己的努力赢得成功。这样他们就会在一次次的失败和反思中不断地修正自己,逐步地适应环境,最终真正学到本领。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第一中学,威海,265100)

编辑/于 洪黄才玲终校/杨 怡

猜你喜欢
弯路哲人捷径
琵琶哲人刘德海与他的《哲学笔记断想》
生活上的哲人
智珠2则
智珠2则
捷径,是更漫长的道路
上了985才发现,拼命读书是大多数人的捷径
画与理
放弃捷径
走点“弯路”并非坏事
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