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华
衢州市衢江区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浙江省的重要生态屏障。衢江区七山一水二分田,是个典型的林区县(区),林业产业在农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如何抓住衢州建设“两地三城”的重大机遇,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建设高效富民林业,谋求山区经济科学发展,是目前衢江区林业工作的首要任务。
发展林业产业造福一方百姓
2012年2月17日,衢州市第六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赵一德指出,要把衢州建设成为“浙江海洋经济的绿色腹地、山区经济的示范高地,神形兼备的人文生态城、开放包容的活力创业城、和美富庶的民生幸福城”,进一步突出了“绿色发展、生态富民”这一核心。
衢州市衢江区全区土地总面积262.4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95.9万亩。林木总蓄积量273.8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2.9%。现有林业加工企业236家,其中产值500万元以上的33家,5000万元以上的5家。2011年,全区林业生产总值22.84亿元,农村居民林业收入89977万元,林业收入占农村居民收入的比重为28%,林业增收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2.6%。
竹产业是衢江区农村经济四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全区现有竹林总面积46.34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25.7%。人均拥有竹林面积2.92亩。毛竹立竹总量6797万株,资源储量位列全省第四位。2011年,全区实现竹业总产值12.97亿元,一二三产分别为2.41亿元、8.80亿元和1.76亿元。
与其他农业传统支柱产业相比,竹子分布面积广、管理成本低、产业链长、产品价格稳、增产潜力大,是目前山区群众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也是所有林业产业中群众增收最多、最稳、最快的一大产业。近年来,衢江区林业局积极与省内外各科研单位开展合作,引进推广了“一竹三笋”、“毛竹覆盖春笋冬出”等国内最先进的经营技术,竹林亩产出连续突破五千元、一万元大关,建成了一批可学、可比、可看、可推广的示范基地,培植了一批掌握先进技术的科技示范户,建立完善了以示范户为主体的区、乡、村、户四级责任林技推广体系,为全区竹产业的进一步提升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玫瑰根系发达、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极强,是近年来低丘缓坡开发地、废弃园地整理地、低次桔园改造的先锋树种。同时玫瑰鲜切花市场目前价格稳定,玫瑰每亩产出可达5000元以上,是柑桔等的10多倍;玫瑰花瓣通过精深加工生产的精油、食品等系列产品,市场供不应求,发展空间巨大。2009年,衢江区引进了省林业龙头企业浙江九九红玫瑰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成九九红玫瑰产品研发基地,研究开发出玫瑰精油、玫瑰花茶等系列产品10多个,建成玫瑰种植示范基地600亩,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玫瑰种植5000余亩。同时公司在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建成了产品销售网点,形成了完整的一二三产全面发展的产业链条。2011年,衢江区成功举办“绿色中国行——走进衢江玫瑰园”大型系列公益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并首次被命名为“浙江省玫瑰之乡”。因此,大力发展玫瑰产业,不仅能促进农村群众收入大幅增长,而且还能提高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是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科学跨越”的主要方向和林业产业生态富民新的增长点。
油茶适生范围广,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对保持水土、改善生态作用明显;茶油又被称为“东方橄榄油”,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一路上涨,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发展油茶产业,也可替代其他油料作物,节省耕地,对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具有积极意义,社会作用明显。衢江区有油茶林面积6.31万亩,涉及山区人口9.8万人。油茶基地面积虽大,但由于多年来一直处于失管状态,产量效益低,大部分亩产出不足百元。最近两年,衢江区林业局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组织实施油茶产业提升等项目,基地产量与效益成倍提高,油茶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主体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二三产同步发展的良好格局,业已成为目前山区群众除竹产业外增收作用最大的林业产业。
面向未来兴林富民
根据当前衢江区林业产业发展的实际,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将突出竹子、玫瑰、油茶三大产业,围绕“基地建设增效、完善设施节本、培植加工增值、发展旅游增收”四个环节,重点扶持竹林提质增效富民、林区道路建设维护、万亩玫瑰基地建设、万亩千元油茶基地建设、林业机械进村入户、林业生态旅游产业建设等六大工程。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总要求和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进一步拉高标杆、追赶跨越,积极转变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改善林业生产基础条件,大力发展生态高效林业,加快推进现代林业建设进程,持续增加山区群众林业收入,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全力打造“五个衢江”,加快在全省后发崛起和四省边际率先崛起,确保与全省基本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衢江区地处钱塘江源头,是我省的重要生态屏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衢江区的最大优势。因此工程的建设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林业产业富民的新路子。
我们将立足衢江区森林生态资源优势,坚持“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拓市场、山中兴旅游”的产业发展之路,积极实施六大工程,让“来料加工上山、绿色农产品下山、城市游客进山”,做实以资源培育为主的第一产业,提升以竹木产品、森林食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带动以森林生态休闲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全面推进林业一二三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持续增加山区群众的林业收入,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拉高标杆、持续突破、科学跨越”。到2015年,实现年新增林业产值4亿元以上,全区20万山区农业人口实现人均林业增收2000元以上。具体做法为:
(一)竹林提质增效富民工程
进一步加大先进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全面提升竹林基地的产量和效益。到2015年,全区竹业一产产值达到3.5亿,竹林总面积达到50万亩,毛竹林基地平均亩产达到700元以上,工程建设惠及全区12个竹区乡镇的15.6万竹农,人均竹业增收630元。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具体实施竹笋覆盖“百亩百万”示范行动、竹林高效经营“万亩千元”示范基地建设、毛竹中低产林提升改造等重点项目。
(二)林区道路建设维护工程
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以改善毛竹林基地的生产经营条件为重点,积极向上级政府部门争取项目资金,每年建设竹林道路100公里,四年完成400公里。到2015年末,全区林区道路建设总里程达到1000公里以上。项目完成后,全区80%以上的毛竹林生产经营条件将得到根本性改善,受益竹农达到11.7万人,每年可节省运输成本3800万元,人均实现节本增收325元。
(三)万亩玫瑰基地建设工程
每年新发展玫瑰基地5000亩以上,其中结合新垦土地实施地里提升种植2000亩以上,低产低效桔园的改造种植2000亩以上,在村庄周边、乔木林下、房前屋后等零星种植1000亩以上。预计到2015年,全区玫瑰种植总面积将达到3万亩以上,每年新增玫瑰一产产值一亿元,项目惠及全区7个乡镇约8.9万农村群众,人均实现增收568元。
(四)万亩千元油茶基地建设工程
重点在上方、峡川、岭洋等8个油茶面积千亩以上乡镇,通过推广劈山抚育、配方施肥、带状垦复等技术,每年改造低产低效油茶林1万亩。到2015年,建成每亩产值千元以上的油茶基地4万亩,每年新增产值3000万元,项目惠及8个山区乡镇的9.8万人口,人均实现增收306元。
(五)林业机械进村入户工程
在全区63个竹林面积千亩以上的行政村重点扶持发展毛竹初级加工专业户,到2015年,竹林面积千亩以上的村有一家以上的竹加工专业户,12个重点竹区乡镇实现原竹不出乡,每年新增竹加工产值8000万元,项目区15.6万群众人均实现加工增值增收641元。
引导鼓励广大农户、各经营主体在竹林、油茶等基地经营管理中推广应用先进林业机械,扩大设施林业的建设规模,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争取到2015年,林业基地建设机械推广使用面积10万亩以上,每亩实现节本增收200元,每年2000万元。
(六)林业生态旅游产业建设工程
依托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内山川秀丽、林被清幽,生态环境良好的独特优势和国家4A级景区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部门联动”,培育“一村一品”的农家乐特色旅游。同时结合本地林业产业特色,积极开发竹笋、杨梅、柿子、枇杷、桃、李等林产品的自助采摘游项目,提高林产品的附加值,形成以生态景观为主体,其他景观为辅助,“林家铺子”为补充的生态旅游圈。使林业生态旅游产业成为我区林业产业富民工程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取到2015年,全区林业生态旅游产业年新增产值3000万元以上,工程惠及重点山区的6.2万群众,实现人均增收484元。
(责编:耿国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