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斗士运动的文化审视及其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复兴的范式价值

2012-04-29 20:19张祝平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张祝平

摘 要:脚斗士运动被誉为最有希望进入奥运会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较短时期内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是我国拥有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运动项目,其发展轨迹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复兴具有何种范式价值,值得深入探析。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脚斗士运动的文化属性及范式价值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脚斗士运动同时具有休闲文化、竞技文化、传统文化、流行文化、草根文化和精英文化的文化属性;认为文化发展的多元化、竞技文化的自身特征,以及传媒业的发展是脚斗士运动得以广泛传播的文化学根源;脚斗士运动具有促进体育文化消费和产业化发展、促进青少年生命价值观表意性符号的形成、促进社会教化功能的文化功能;脚斗士运动在商业化运营模式、运动规则的制定、软硬件设施及相关人员的培训、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宣传推广等方面均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较强的范式价值。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脚斗士;文化审视;范式价值;文化

中图分类号: G 852.9 文章编号:1009783X(2012)06050704 文献标志码: A

脚斗士运动对抗性强,锻炼价值较高。经常参加脚斗士运动,能有效地增强人体腿部肌肉的爆发力、力量耐力,增强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灵活性,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耐力和动态平衡能力[1]。具有强对抗竞技特点的脚斗士运动,安全性高,训练和比赛中配戴护膝、护臂,可有效地避免运动伤害,所以该项目一经推广,就在极短时间内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至2007年就已经培养了3万多名运动员,并成功地举办了有1万多人参加的全国脚斗士大赛,参与脚斗士运动的民间爱好者超过2 000万人,了解、关注脚斗士的大众超过1亿人[2]。全国脚斗士大赛推广委员会先后举办了由中央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的“全国脚斗士大赛”“挑战脚斗王”等全国性大赛。脚斗士运动的国际化战略也初见成效,目前已在全球83个国家进行了商标注册和知识产权保护,并成功举办了“中日韩脚斗士争霸赛”等一系列国际赛事。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中国奥委会主席刘鹏称赞脚斗士是“群众喜爱,易于参加,便于推广的一项好的群体活动”[3]。

1 脚斗士运动的文化属性

1.1 休闲文化与竞技文化共存

虽然脚斗士运动已开始积极探索职业化进程,并且产生了一部分职业选手;但绝大多数参与者还是将其视作业余爱好,而且就其运动本质和发明初衷来讲,它具有休闲娱乐方式的内涵。被纳入职业运动范畴,是商业时代体育运动项目共同面临的被选择的结果[4]。脚斗士运动就其起源和本质而言,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民间体育运动项目,传统的存在方式就是人民大众在田间地头、工厂学校等场所,以青少年为主体在工作、学习和其他必要的活动时间之外进行的、用于休闲娱乐、提升生活质量等目的而进行的一种休闲活动,具有典型的休闲体育文化特征。

脚斗士运动同时具有体育竞技文化的内涵,需要一定的柔韧性、协调性、弹跳性和力量等身体素质为基础,是一项“用脚进行竞技搏斗”且决出胜负的运动。脚斗士不仅具有一般有氧运动改善心肺功能、减少脂肪、增强肌肉弹性、增强韧带柔韧性的功效,还具有协调人体各部位肌肉群,塑造优美体态,提高人体协调能力的功能。作为竞技体育,近年来,我国各大、中城市纷纷举办脚斗士大赛,“北京市大学生脚斗士比赛”“全国脚斗士比赛”“ 中日韩脚斗士争霸赛”等地方性、全国性和国际性的赛事不断,大赛形式和比赛规则也逐步完善。比赛在项目的时间、设置和比赛规则的应用等方面完全向国际性竞技赛事要求靠拢,宣传、发动、筹备、实施等环节均体现出竞技体育文化的色彩。

1.2 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同具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特征,是本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7]。传统文化也泛指文明史上和历史上存在过的、发生过的、被今天记忆的人类生存方式和生活乐趣,以及在今天仍然被沿用或有所变异、有所发展的上述生存方式和生存乐趣。传统不仅指过去存在过的东西,它更是指活在现在的过去。所谓传统是指时间上的历时性、延续性,是指那些过去有的,现在仍然起作用的事物,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事物[6]。

梁朝文献《述异记》记载:“秦汉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7]“蚩尤戏”是流行于我国古代北方农村的民间竞技,带有纪念与黄帝逐鹿中原的蚩尤氏的意义。蚩尤戏是一种角力竞技的游戏。“蚩尤戏”模仿蚩尤头上有角的形象,即模仿者头上装有带牛角的头套,主要动作是以角抵人,所以又称为“角抵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禁止民间私藏兵器,作为徒手相搏斗的角抵因此兴盛起来。《史记·李斯列传》记载,秦二世在甘泉宫“方作角抵徘优之观”,说明这时的角抵是包括各种技艺的综合性竞技表演。到了汉代,民间出现了一种由“蚩尤戏”发展而成的由2个人在公开场合表演的竞技活动[8]。多种文献资料表明,这个“蚩尤戏”既是中国戏曲的雏形,也是中国杂技、武术的雏形,换言之,它几乎是中国民间各种运动形式的起源;因此,有人认为脚斗士是基于一种运动形式,由“蚩尤戏”演化而来,在民间以儿童游戏的方式流传[9]。脚斗士虽然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时期名称各异,但它却历经5 000余年的传承而从未中断。

北京德道集团在现代脚斗士运动创立伊始,就将8~35岁年龄段的人群作为其主要参与群体,青少年往往是“流行”的始作俑者和最强有力的支持者。脚斗士运动从诞生到如今,迅速风靡全国大、中、小学校园和城市社区,短短几年时间已经有数千万人参与,并迅速走出国门,所到之处无不引起一阵阵流行风暴,并由这种运动形式向外延展,逐步形成了青少年文化的一种新的小众流行风格。比如,全国首届脚斗士大赛组委会特别制作的脚斗士专用运动装就分外引人关注。运动装分红黑两色,外表款式类似于简约版的中国古代士兵盔甲。上身的背心两侧采用了富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汗衫开叉设计,便于运动员在激烈对抗中汗液的排出。同时,运动装的材料采用棉麻布料,增加了参赛选手穿着时的舒适程度。运动上装的胸前为参赛队伍的标志,背后镌刻着嵌有脚斗士标志的大大的“斗”字,极富中国特色。脚斗士运动鞋、脚斗士纪念品的热销,说明青少年群体对脚斗士文化的高度认同,具有一定的流行文化属性。

1.3 草根文化与精英文化兼备

“草根”一词在英语中是grassroots,源于美国19世纪的淘金热潮,当时盛传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茂盛的地方,下面就蕴藏黄金。这种经验层面的解释后来进入到社会学领域,就是“基层民众”。 “草根”一词,于20世纪80年代经由港台新马传入中国大陆。浙江理工大学的文学博士宫富认为“草根文化”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没有经过主流意识的疏导和规范,没有经过文化精英的加工改造,充满着乡土气息,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共识,充满鲜活的生命力,是一种长期处于边缘性的、原生态的文化谱系。“草根文化”正如《草根的力量》一书所诠释的,草根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本土文化、一种土生土长的原生文化,而正是这种文化,让草根自身感觉到了无与伦比的快乐[10]。虽然脚斗士运动“经过文化精英的加工改造”,以竞技体育的方式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但原生态的脚斗士运动仍以“斗鸡”“撞拐”的原生态文化形式存在于我国的城市和乡村之间。它原本就是广泛流行于人民群众之间的一个传统游戏项目,它最大的功能仍是娱乐和消闲,它不受参与者身份等级、经济能力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是一个典型的平民大众的运动。

“精英文化”是与“草根文化”不同的文化谱系。“精英文化”是一种由知识精英创造的、蕴含着人文理想、体现形而上价值、寄托着乌托邦理想的、在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强势文化。它是通过一种自上而下灌输式的传承机制[10]。脚斗士运动已经被北京德道传媒集团认定为可以开发利用的项目,即被“经过文化精英的加工改造”, 由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院校专家从脚斗士运动的概念、起源、研发推广、技战术练习、运动训练、教学安排、竞赛组织、临场指挥等方面作了系统的规定和阐述。德道集团专门成立了推广机构,对脚斗士运动进行了市场化运作和大量的金钱包装,成立全国脚斗士大赛推广委员会,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中央电视台联手,将“挑战脚斗王”栏目打造成央视亮点品牌为目标,大力推动脚斗士运动的开展。可以说正是有了体育界、传媒界、商界及文化界精英的积极参与和运作,使得脚斗士运动有了精英文化的因素,才能够有效地推动脚斗士运动在全国的快速、健康发展。

2 脚斗士运动得以广泛传播的文化归因

2.1 文化多元化的必然趋势

在全球化浪潮日益汹涌的今天,异质文明之间的冲突和整合不断通过各种介质凸现出来,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11]。文化多元化是当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文化多元化的思潮既允许主流文化的存在,也允许非主流文化的产生,不仅允许现代文化的发展,也允许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允许本土文化的存在,也允许异域文化的融合,不仅允许大众文化的存在,也允许小众文化的生存。正是基于文化发展的多元化,才使得脚斗士运动这一传统项目在当代焕发了勃勃生机,才使得脚斗士运动得以被世界所认同。

2.2 传媒文化的发展

传媒文化有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之分。前者包括报纸、电视、杂志、出版、音像、电影、广播,后者是目前正在迅速崛起的互联网传媒。传统媒体具有自己的传播优势,例如,电视媒体就具有覆盖率高、受众广、便于记忆和视听合一等特征,可以将各类的脚斗士比赛等节目运用直播、重播和其他宣传报道等形式向电视受众进行传播,扩大脚斗士运动的认知率。由于中央电视台这家国内首屈一指的媒体对脚斗士的积极关注和大力推广,是脚斗士运动在国内迅速得到普及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互联网传媒具有及时性、虚拟性、交互性、共享性、多样性、开放性等时代特征,人们可以按其意愿形成无权威、无硬性设置、无社会分层的团体,脚斗士组织者或爱好者以网络为平台,以兴趣爱好为纽带连接着成员个体,一起切磋技艺、举行比赛,建立起相关网站或网页,如“脚斗士”官方网站。此类网站进行网上教学、赛事推介、项目进展、交流心得等,网络对脚斗士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3 竞技体育文化自身的魅力

经过重新塑造后的脚斗士运动被注入了更多的竞技运动元素,除了拥有竞技体育通常所具有的竞争性、规范性、公平性、集群性、公开性和观赏性的共同属性之外,也独具脚斗士项目自身所具有的独有魅力特征,譬如比赛中的个人赛采取一对一的PK方式,七局四胜制。在计分方面,跳起来进攻得3分,将对手挑翻在地得2分。团体赛在规则制定上,借鉴了中国象棋的一些元素,对阵双方如象棋中的红黑两方。每队各有8名队员:6名兵/卒,1名副将,1名主将(帅)。比赛共分为3个单元:兵卒对抗赛、兵卒挑战对方将帅赛和将帅挑战赛。脚斗士比赛融入了古代的兵家思想、田忌赛马的策略和中国象棋的排兵布阵法,集技巧、娱乐、健身和竞赛为一体,赛场犹如一盘活生生的立体棋局[12]。这种创造性的复式进攻法,使比赛场面悬念不断、变幻莫测,紧张刺激之中又彰显妙趣。

3 脚斗士运动的文化功能

3.1 促进体育文化消费和产业化发展

现代消费具有社会、心理和象征的意味,成为个性、身份和社会分层的建构手段,青少年群体的体育消费也是如此。营销学认为“在文化商品的选择和使用上,青少年越来越被认为具有实质性的且不可预测的决策权。营销者不再把年轻人界定为有着某种物质利益(反映了他们在劳动、家庭及教育结构中的位置) 并在消费趣味和习惯中表现出来的社会群体,而是将青少年界定为一种市场范畴”[13]。事实上,在脚斗士运动风行之初,敏锐的商家便捕捉到了其背后的巨大商业价值,积极投入到了这场中国唯一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运动项目的开发中。香港华美公司等商业机构已经或者正在积极与脚斗士项目展开战略合作,进行服装、鞋袜、箱包、护具,以及时尚装饰产品的开发。据业内人士分析,脚斗士的品牌成长空间巨大,因其承载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内涵,因此,有望打造成体育用品行业最具成长价值的国际化品牌。今后,脚斗士还将逐步有规划地向相关产业领域迈进[14]。

3.2 促进青少年生命价值观表意性符号的形成

生命价值观表意性符号概括地讲,可以理解为主体对于自己所选择和认定的生命价值目标,以及在追求、创造和实现价值方面所具有的观念、信念和信条的外部表象特征。脚斗士运动是一种流行文化符号,作为青少年文化,它传递出青少年开放的世界观:作为流行文化,它展现青少年的丰富个性特征和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作为休闲文化,它是肯定和享受生命的表现;作为竞技体育文化,它又体现出了超越自我、积极拼搏的一种形象。它能将对生命意义的体验融于娱乐和竞争之中,将价值准则融于健康趣味之内。脚斗士运动文化是青少年群体创造的一种新的运动文化生存空间,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旧有的体育文化规范与生存格局,促使青少年的体育文化生活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并呈现出无限开放的趋势,这也是当代人生存和发展所特别需要的一种过程和方式,促进了青少年生命价值观表意性符号的形成。

3.3 促进社会教化功能

当代体育的社会化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体育运动能向人们提供社会规范教育的手段和实践社会规范的模拟机会,从而引导人们融入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千百年来,政治变幻,世代更替,而脚斗士运动却能够生存下来,并能得以传承与发展壮大,离不开其社会教化功能。脚斗士运动的保存、传承和发展,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内化和延续的过程,脚斗士运动这种简单、自然、原始、质朴的社会教化方式却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一个个族群的乐观拼搏、机智勇敢、团结互助等民族精神,传承着公平、公正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

4 脚斗士运动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范式价值

4.1 确定适合推广的传统体育项目

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但并非每一项都适合于商业化运作,都能够像脚斗士运动这样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爆发式的发展规模;所以在进行传统项目的推广和开发时,要有目的地进行项目选择,所选项目的适合与否,直接影响到该项目今后的发展前景。德道集团在进行传统体育项目开发时,首先将表演性强、专业性强和难度大的项目排除出局。“撞拐”只是他们选中并进行测试的众多项目之一,经过一大批体育界专家的反复筛选和论证,德道集团最后选择了兼具草根性和民族性的“撞拐”, 并将它命名为脚斗士。专家论证报告表明:“脚斗士”竞技门槛低、大众参与度高;高水平选手腾空而起飞跃进攻,可将对方击出数米之外;对抗性强,比赛现场激烈,但伤害系数低于篮球。脚斗士符合可商业化操作的体育项目的共同特点,即真实性、对抗性和大众参与性。扭秧歌等一些项目都不太适合现代赛事运作的传统体育项目,就很难被列为比赛项目;因为表演性太强,而冲突性较弱。反观近年来中国推动武术进入奥运项目,而迟迟没有得到国际奥委会批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武术的评判标准私人化、不够客观,胜负难断,表演性强于竞技性[15]。

4.2 订立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运动规则和发展章程

北京德道集团在进行脚斗士运动项目开发时,首先是订立一系列章程[15]。对脚斗士运动的发展设计了科学的发展架构,组织国内大批知名专家先后完成了《“脚斗士”竞赛规则》《“脚斗士”裁判法》《“脚斗士”竞赛管理办法》《“脚斗士”比赛服装》《“脚斗士”比赛用鞋》《“脚斗士”比赛台》《“脚斗士”纪念品》等一系列规则和制度的制定工作。订立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运动规则和发展章程,是脚斗士运动得以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发展章程从宏观上为脚斗士运动制订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具体的运动规则则从细节上不断地修正并完善着项目的发展。运动规则与运动项目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相互促进,同时又相互制约。一方面,运动的产生促进了竞赛规则的产生和发展,并促进规则的不断改进完善;另一方面,运动规则的不断完善也限制了运动技战术发展的随意性,推动了项目技战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诚如光明日报的一篇评论文章所言:“一个体育项目,如果不能跟随社会的发展不断修改调整自身规则,迟早是要死亡的,不管它曾经多么辉煌过。”[16]

4.3 加强软硬件设施及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发,都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软、硬件设施为基础,都必须要有善运作、懂规则、专业化的相关人员为保障。北京德道集团在脚斗士发展章程和规则制定之后,便开始着手教练员系统、裁判员系统、训练基地、俱乐部等系统的建设。2005年在西安、石家庄、福州建立了3个“脚斗士”训练基地和30余个比赛场点,共进行了千余场比赛试验。从2006年6月起,全国120余所高校的骨干教师参加了北京德道集团举办的“脚斗士”培训。2006年9月,北京德道集团又组织了全国12所大学的骨干教师参加了“全国脚斗士裁判员培训班”,迄今为止,“脚斗士”已经在全国100多所高校内得以顺利推广。目前,德道集团开始着手规划和实施“脚斗士”的职业化模式,已有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河北师范大学等12所高校相继建立了12支“脚斗士”俱乐部,并以职业俱乐部的市场化模式进行运作。加强一系列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是任何体育项目进行商业化运作的基本要素。

4.4 重视运动项目的宣传推广工作

任何体育项目的商业运营,均离不开强有力的宣传推广工作,脚斗士运动创立伊始,就将宣传推广工作作为项目发展的重中之重,特别设立了一个完整、高效的品牌推广机构,加强与各级各类媒体的联系,先后与中国中央电视台、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取得了人民日报、中国体育报、文汇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体坛周报等多家平面媒体的大力支持,并与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南方网、腾讯网、大河网和千龙网等网络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了一套传统媒体(电视、报纸等)和现代媒体(互联网)相结合的立体宣传模式,并计划开设“脚斗天下”电视节目、拍摄脚斗士题材的影视剧,发展赛事电视转播权、成立jodose社区网站、创立脚斗士相关刊物、活动等。此外,北京德道集团还计划开发脚斗士娱乐产业,包括脚斗士游戏、动漫、动画产品,发展脚斗士明星经纪,并制作脚斗士系列歌曲及视频无限下载等多个项目。这些宣传推广工作对于脚斗士项目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助推意义。以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中心、全国“脚斗士”大赛推广委员会联合打造的大型民族体育竞技类节目《挑战“脚斗王”》为例,亮相央视体育频道以来,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第1期的收视率达到0.25%,在央视体育频道52个栏目中排名第13位。随后节目的收视率更是节节攀升,成绩相当不俗[17]。

4.5 创设一套科学合理的商业运营模式

任何成功运作的商业化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商业运营模式,即对该运动项目的投入和产出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在保证项目研发、推广等后续资金的同时,也应该有一定的商业化盈利,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才能够保持该项目健康、持久的发展。体育产业的盈利模式主要体现在赛事产品、体育产品2个方面。赛事产品主要包括赛事冠名及附属宣传赞助、俱乐部冠名、赛事门票、职业选手转、入会等。体育产品则涵盖了专用护具、运动鞋系列、服装系列、系列礼品、吉祥物等。在具体环节上,德道集团主要开展了企业合作、联合承办、产品合作和媒体合作这4大类商务合作模式,合作企业的签署和脚斗士运动鞋、专用护具等系列产品的开发,为脚斗士运动提供了长久的发展动力。

5 结束语

脚斗士的成功发展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今后的开展树立了榜样,提供了极好的范式价值,提振了复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信心,增强了国人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自豪感;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脚斗士运动的发展仍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之处。譬如:如何适应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将其列入学校体育项目;如何像我国另一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一样,使其进入中运会、大运会,甚至全运会;如何充分考虑到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等多方面特征来划分运动员的级别等宏观问题和具体细节问题。组织者应该妥善、及时地处理好脚斗士运动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才能够真正地把脚斗士运动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白扬威.关于体育教学中开展脚斗士运动之研究[J].体育世界,2008,32(4):3738.

[2]道德传媒.“脚斗士”亮相国展博得世博会头彩[J].广告人,2007,27(12):126.

[3]孔国琳.忆往系列之撞拐:锻炼平衡和耐力的儿时游戏[N].保定晚报,20091221(A4).

[4]赵芳.从hiphop运动看青年文化[J].青年研究,2002,30(12):1520.

[5]薛达元.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57.

[6]王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15(2):6268.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与跳跃投掷类游戏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