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敏 龚新蜀
当今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的优化升级及转型,在与时俱进的积极探索中,文化产业作为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平台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文化以其独特的功能,自古以来就被国人所重视所推崇。文化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越式发展的动力,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智慧、胸襟及创新能力等软实力。文化还体现在民族精神中,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共同理想和精神动力,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同时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提升人类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而将文化产业化则更利于我国文化的建设及发展,建立文化消费市场,提高文化消费水平,不仅将我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而且有利于当代文化的创新;不仅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能促进社会文明及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发展文化产业——顺应时代潮流
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各国科技竞赛和产业振兴的大势所趋,每一次大的经济或金融危机的背后,都有传统产业利润下降而造成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发展脱节的现象。由此,战略性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此次经济危机过后,各国都纷纷展开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开启了创新与振兴产业的新时代。并且这些新兴产业大都以低碳、节能、环保为出发点,符合历史与时代的发展要求。例如,美国要将研发的投入提高到GDP的3%这一历史最高水平,试图在新能源、基础科学、干细胞研究和航天等领域取得突破;欧盟宣布到2013年以前,将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保持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英国从高新科技特别是生物制药等方面,加强产业竞争的优势;日本重点开发能源和环境技术;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中在谈到未来需要重点发展的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还提出要将文化产业发展为支柱产业,这说明我国已经将文化产业提升至战略发展的高度。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扩大内需是中国应对危机的主要举措。钱津认为要进一步发展经济,就要进一步扩大人们的消费,而消费的扩大必然要由必须生活消费扩大到非必需生活消费。例如:大批的人从事文化创意工作,这与大批的人从事必需生活品生产,在扩大消费的意义上,是同等重要的。非必需的生活消费的扩大是现代市场需求的重要特征,非必需的生活消费是作为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消费内容存在并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越是发达,越是要促进和保证市场实现更多的非必需生活消费。这也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理论。在发达国家,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所占比重较高,在中国进入工业化腾飞阶段之后,在“十二五”期间,也应提高这类产品的消费。如上例所说,作为非必需生活消费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亮点,已经成为美国、英国、日本、西班牙、韩国等国家主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文化产业虽然刚刚起步,但其产业发展前景已十分令人鼓舞。文化产业以其丰富的经济功能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着越来越强的支持。
二、现阶段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
1.文化产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形态。文化产业的建设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并且文化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的消费,有其特殊性,所以在短期内文化产业要像其他产业那样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还存在很多困难。目前很多文化企业规模小,生产的文化产品与其他市场较好的产品出现同质化、低水平竞争现象,影响了文化市场秩序;要提高文化产品的竞争力,文化产品的生产标准还有待于提高,品牌意识及市场影响力还有待于加强,并且对于产品的监管,包括文化产品的生产及流通运作等环节,还有很多缺陷;另外,任何产业都包括投资、生产、流通、消费这些环节,文化产业也不例外,然而由于许多市场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及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文化产业在这些环节的衔接上还需要按照市场规律做很多调整。
2.任何一个产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领域,如果不能吸引大量民间资本到那里去投资,如果不能调动民间资本到那里投资的积极性,那就不可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需招商引资,虽然文化产业将来会发展成为一个吸金产业,然而对于它的投资也存在一定风险,当人们还没有看到它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盈利时,则相应的投资于文化产业的战略者会显得匮乏。当然大企业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融资方式与渠道较多,然而对于小企业来说,资金的缺乏则往往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首要瓶颈。
3.新技术的使用与文化产品的生产是相伴而生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会给文化的传播方式,表现形式和发展样式注入新的活力,高科技有助于艺术或者文化的繁荣,美国的3D电影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而当前我国新技术发展应用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还不相匹配;此外,由于各地经济水平的差异,科技的发展水平也存在很大差距,从而导致了各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层次落差较大。
4.当今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文化被颠覆性破坏,人的价值底线受到冲击,出现了文化的灰色化、中性化以及低俗化。一些人打着文化产业的旗号制造垃圾文化,传播有害信息,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甚至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一些文化失去了其应有的尊严。
三、做大文化产业——实现文化强国
1.各地应积极开拓特色文化市场。我国文化资源丰富,除了电影、游戏、动漫等文化,还有戏曲文化、旅游文化、革命文化以及古建筑文化等,各地应注重发展特色文化,尤其是我国少数民族较多,民间和民族文化也应进一步挖掘和传承,使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丰富文化产业内容,为文化产业创造一个百花齐放的宽松环境,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此外,大企业凭借其自身实力和良好的运营模式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而中小企业的出路在于开拓属于自己的特色市场,应该走差异化路线,细分市场,创造广大人民需求的文化产品,并充分挖掘农村市场,做强自己擅长经营的文化品牌。
2.用财政政策鼓励文化企业发展。目前国家对出版社给予了降低增值税税率,出版物增值税先征后退等优惠政策,动漫、电影企业也享受了国家减免增值税、营业税等优惠。另外,政府方面应采取更多的政策扶持中小企业,比如对中小企业提供更高的财政补贴,各种商业银行也出台相关信贷支持政策。而中小文化企业自身应加强建设,运用改革创新的体制思维,打造现代化开发,管理与市场理念,选好创意,选准市场,好的创意自然会吸引民间资本的投入。通过各方的努力使文化产业形成一个良好的融资体系。
3.加强科技与文化产业的融合。高科技已经在文化产业中实现了其商业属性,要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加快高新科技在文化领域的运用,更好的展现文化的内容。一方面要让大企业扶持小企业,通过合作来提供科技支持;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互助,如文化产业发展迅速、龙头企业较多的一线城市可以对口支援在技术上有困难的二三线城市,以此协调地区间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也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城乡服务均等化的进程。此外还应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互动,不但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来生产和创新文化产品,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要建立国际品牌,建立海外消费市场,促进文化产业的对外发展。
4.以法律来保障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法律形式来规范文化产业的运行,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将法律渗透到文化产业的各环节,保证其顺利运行。多年来,很多优秀的文化产品因为版权问题产生了很多纠纷,所以应该从源头抓起,加快完善版权法律政策体系,提高版权执法监管能力,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并且运用法律手段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我们宝贵的文化资源,维护文化消费市场的秩序。
同时,在文化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下,应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创作生产力,建设宏大的人才队伍,也可以借鉴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即资金相对缺乏的小公司与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合作形成了生产和市场营销发行的链条。整合各种传播,营销以及技术资源,使文化产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文化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特征,是典型的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和朝阳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创业,有利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的文化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新趋势,文化与经济相融合产生的竞争力将成为一个国家最根本、最持久、最难替代的竞争优势。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