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峰
自诩为“国酒”的*ST通葡(600365)多年以来未能走出亏损局面,尽管业绩不佳,但公司在资本市场却极为活跃。自2009年开始,*ST通葡或试图转让股权,或筹划收购事宜,而最近的一次则是2012年1月份,*ST通葡拟以定增方式向大股东新华联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新华联”)等融资4.29亿元,不过该方案遭中小股东集体否决。
在历次的重组过程中,*ST通葡均以失败告终,不过我们发现,成功入主*ST通葡的新华联通过高位减持的方式仍然获得了不菲的收益,而此次*ST通葡推出的低价定增计划则更像是为新华联量身定做的方案——先高位减持,再低位增持。进一步分析不难得知,*ST通葡已经沦为新华联进行资本运作的棋子。
重组不止 屡败屡战
*ST通葡主营葡萄酒生产及销售,颇具历史积淀,但公司经营却屡屡陷入困境,在2009年之前,公司一直处于微利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ST通葡的控股股东新华联及二股东通化东宝有意转让公司股权。
2009年3月,*ST通葡(当时尚未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公告称正在与湖南浏阳河酒业有限公司(浏阳河)商讨股权转让事宜。按照初步设想,2007年即准备运作上市的浏阳河将作为股权受让方并购*ST通葡,并借助*ST通葡的“壳资源”实现上市,或者浏阳河取代新华联入主*ST通葡保留后者的上市资格。对于经营不见起色的*ST通葡而言,选择何种方式重组其实并不重要,不过仅仅一个月之后,*ST通葡一纸公告称新华联及通化东宝与受让方浏阳河谈判破裂,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ST通葡终止重组计划。据业内人士表示,*ST通葡当时困难重重,且公司冗员较多,浏阳河不愿意接纳。
与浏阳河告吹之后,*ST通葡并未停止寻求重组的步伐,公司旋即与云南红酒庄葡萄酒有限公司(下称“云南红”)进行了密切接触,而云南红的实际控制人通恒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通恒国际”)也有意将旗下包括云南红在内的四家公司置入*ST通葡。2009年8月,*ST通葡拟以非公开发行的股票作为对价,收购云南红等四家公司,若该资产置换过程顺利实施,通恒国际将持有*ST通葡约24.81%的股份,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此后,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重组过程均无实质性进展,直到2010年12月,*ST通葡表示重组方案未获得证监会通过,但随后,*ST通葡于2011年1月表示公司将继续推进与通恒国际的重组事项。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ST通葡并未履行承诺,时隔半年之后,公司宣布主动终止与通恒国际的重组计划。对于此次重组搁浅,业内人士称,云南红等公司于2009年7月之后进行了利润分配,*ST通葡认为该事项影响了重组资产的估值水平而要求更改对价,双方由是谈崩。
大股东操盘 高抛低吸
尽管与通恒国际重组失败,但*ST通葡并未就此放弃,2012年1月,公司再次故伎重演,称将向新华联及其一致行动人西藏合力同创投资有限公司定向增发3300万股,其中新华联认购约3000万股。对于此次增发事宜,*ST通葡的中小股东极力反对,2月7日,*ST通葡召开的股东大会否决了此议案。
表面上来看,自2008年以来,*ST通葡连续亏损,现金流濒临断裂,公司向大股东定增融资应属利好。不过据了解,*ST通葡的定增价格是5.36元,远低于*ST通葡目前的股价,更低于大股东新华联于2007年4月之后的减持价格。若方案被通过,就相当于新华联在高位减持*ST通葡而在低位增持,典型的“高抛低吸”。
資料显示,新华联于2004年以3.79元/股的成本受让*ST通葡29.07%的股份,出让人为原大股东通化长生农业经济综合开发公司。2006年股改之后,新华联持有*ST通葡3155万股,而2007年之后,随着*ST通葡股价的盘升,新华联便持续减持*ST通葡股份。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新华联持股数大幅降至1010万股,持股比例仅为7.21%。另据了解,新华联惯于波段操作,每当*ST通葡宣布重组而被市场爆炒的时候,新华联便逢高减持,至今收益不菲。对于新华联而言,*ST通葡只不过是一颗棋子,这也是定增计划被中小股东否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