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程序设计基础课的社会化教学方法

2012-04-29 17:27郎大鹏,高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7期
关键词:基础课社会化教学

郎大鹏,高伟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今中国大学学科设置现状,针对计算机基础课面临的挑战提出社会化教学的概念,深刻探讨了社会化教学的意义和必然趋势。同时,本文从课堂的学生管理、学生激励和课程评价三个方面阐述加强基础课的社会化程度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做好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关键词:社会化;教学;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49-02

中国自古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启迪,一方面,造就了无数学生、家长心目中高不可攀的“名校”;另一方面,在就业和学术国际化的巨大压力下,这些高校又悄然沦为某些国家或跨国企业的“预科班”,为同行们选拔和输送苗子。因此,高校必须摆正自己位置,认清形势,在生存下解决持续发展问题。高校“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基础”的方针不变,就要从基础课教学做好。“程序设计基础”是计算机学院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相关专业的必修课,其初级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终极任务是培养人才。因此,要以培养“人”为目标、以培养“才”为手段,两者相辅相成。本文讨论的内容是:①将“程序设计基础”这门课程从大学的使命的角度来评价和衡量,挖掘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丰富该课程的培养目标;②针对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学生激发、教师激励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具体实施办法;③探讨这些方法的利弊,通过课程建设,将人才培养、评价放到社会的大环境中去衡量,阐述教学的社会化的含义。

一、什么是社会化教学

所谓“社会化”,是指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程序设计课程的社会化教学,就是要通过专业课这一媒介,帮助学生实现由少年向成年人的转变,视野从校园到世界的转变,知识结构由单一向全面转变。通过将基础课放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中来评价,在社会化的实践中,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符合特定社会要求的知识、技能、习惯、价值观、态度、理想和行为模式,成为具有独特人格的社会人。程序设计课程的社会化议题主要包括:

1.知识结构社会化,课堂讲授的知识不止包括书本知识、实验知识,更需要结合实际项目经验和当今前沿技术进行讲解。知识结构的完整和社会化更有利于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处于知识结构的位置。

2.教师意识的社会化。实践证明,高校不是象牙塔,而应当与社会接轨。高校教师也应解放思想,接受先进技术并引入课堂。通过自身意识的社会化,把握技术发展方向。

3.学校管理的社会化。高校逐步走向市场化,适应市场经济。同时积极与用人单位、高科技企业紧密合作,为学生、教师和企业搭建互利互惠的桥梁。

二、社会化教学的意义

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罗索斯基,在1978年提出了“核心课程报告书”,将哈佛通识课程开课的领域由原来的三类扩大到五类:①文学与艺术;②科学与数学;③历史研究;④社会与哲学分析;⑤外国语言和文化。有趣的是,北京大学也对通识课做出了类似的划分,分别是:A、数学与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哲学与心理学;D、历史学;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稍有不同的是,本科生在大學选课过程中,哈佛大学的“科学与数学”比例占总学分的20%左右;我国985所高校在2000~2001年度,“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学分超过了总学分的40%。由此可见,在我国,不论民办高校还是公立大学,重理轻文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学生对于自身素养的关注、对世界观的养成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往往十分有限。这就让我们不得不将目前高等教育中对学生的教育过于强调“专业化”而缺少人文关怀与“药家鑫案件”等恶性案件联系在一起,大学生犯罪正是揭了高等教育的短。因此,在专业基础课上,适当的补充人文知识不仅是课堂气氛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人格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程序设计基础”作为一门纯理工科专业课来说,应当有前车之鉴,在课程中设置人文知识的引入和启迪。

三、社会化教学的本质

现阶段,本科生在年龄上已经是成年人,但是在心智上远不成熟。具体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学习无目标、从众心理人云亦云、无责任心、抗挫折能力差、受心情影响严重等等。2007年胡总书记在澳大利亚悉尼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商业峰会开幕式中首次提出了“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和“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不仅应用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在教育中同样适用。这就是说,纵向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学习书本知识、编程技能,更要学习生存技能和思考方法;从横向来看,不但要“专”而且要“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以一推十,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有能力获得“可持续的幸福感和自信心”。教师在教授大学课程过程中,应当深刻认识到教的对象是“人”,不是“课”。备课时除了对于课程进度、重难点分析之外要考虑以下问题:①授课重心是在于培养学生,还是进行教师自己的科研示范;②学生应当被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还是培训成专业技术性人才;③授课素材选择应当博雅通识,还是锁定在专科发展;④检验标准应该是上课授课内容,还是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成果;⑤教师应该是人品学术榜样,还是课堂上掌管是否及格的官僚;⑥应该基于理念去适应外部变化,还是根据外部变化适应理念;也就是说,不管我们是否考虑到这些问题、是否喜欢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期末的学生为教师打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在学生心目中这些问题的答案与一学期下来教师授课过程中展示的方法和风度的切合度。

四、社会化教学的策略

实现社会化教学从学生管理、学生激励及课程评价两个方面进行。

1.首先学生考核主要是课堂管理层面,通过严格的制度、轻松的气氛、独特的授课风格等吸引和管理学生,做到“以德服人,以制治学”。国外学校的做法是,通过增加平时课堂考核和表现的分数比例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和投入。一方面“以考代点”,另一方面随堂考试的记忆效果更好。大作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强制学生使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获得信息。

2.课程的评价比较复杂,但是总体上课程评价应当考虑以下三方面:①在指导思想上:要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和激励性功能,重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价,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充分发展。②在评价的主体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改变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建立由学生、家长、社会、学校和教师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③在评价的方法上:避免过于重视评价的统一性,而忽略了由于课程、教师和学生特点造成的差异性和层次性。不但注重分数,更注重学生学习的动机、习惯和品行等。

总之,高校课程的社会化是一扇门,是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大门。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形成了为其生存环境中的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刺激能够给予合适、稳定的反应。基础课的社会化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趋势,通过这一趋势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单绍娟.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09,(2):28-29.

[2]赵昌木.教师成长:角色扮演与社会化[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4):57-58.

[3]周孝正.关注“风险一代”[J].中国经济周刊,2010,(2):62-63.

[4]余凯.通识教育与哈佛大学的发展[J].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2002:42.

[5]曾正军.在教学中对学生C语言编程能力的培养[J].南昌高专学报,2004,19(001):76-76.

[6]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郎大鹏(1983-),硕士,讲师,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师,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高伟(1964-),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师,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科研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数据库。

猜你喜欢
基础课社会化教学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