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的数十万款iOS应用都可以悄无声息地读取你的通讯录信息。”继不久前移动社交网络Path被曝未经用户明确许可上传iPhone通訊录里的数据后,美国科技新闻网站发表文章直言,任何一款iOS应用都可以在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将存储在手机里的通讯录信息上传到服务器,“应用开发商既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寻找你的好友,永久存储这些信息,也可以任意处置这些信息。”毫无疑问,应用开发商变成了掌控用户个人信息的“上帝之手”。
如今,由于可以连接互联网,智能手机给用户带来的隐私安全隐患已不可忽视。而随着移动应用在智能手机平台上蓬勃绽放,防止隐私泄露需要堵住的通道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
首先,全世界百万计的各类开发者、移动应用产品公司的身影闪动在这个庞大的移动应用产品数目背后。谁也无法保证,每一个开发者和他们所开发出来的移动应用产品,都是善意的;其次,就算所有的移动应用产品都是善意的,也难保不会被那些恶意的程序、病毒、木马盯上。一旦被它们盯上,用户的个人隐私就犹如俎上鱼肉,任人宰割。
基于此,如何在自如地使用各项移动应用的同时,又能保证安全,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想整治,但技术等方面还存在难度;若把这些移动应用产品打入“冷宫”不再使用,又无疑是废寝忘食。以笔者看,不妨采用“一网两制”政策:对于关键性服务,比如金融、交易、健康等关键性应用,秉承“安全第一”的理念,设计较为封闭的可信隐私保护机制;而对于非关键性应用,则应保持互联网的自由性和开放性,以让用户使用更方便、有趣为主。由此一来,自由性和安全性达成平衡,智能时代才能更和谐。
——邹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