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矛盾的调和

2012-04-29 00:44朱岚晖
考试周刊 2012年60期
关键词:调和层面考试

朱岚晖

摘要: 教师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线实施者,要发挥的主观能动性,调和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层面及学生层面的现存矛盾,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学从形式与内容上的开展得到质量上的保证。

关键词: 大学英语矛盾的调和四六级动机

1.引言

从1979年大学英语教育恢复至今,大学英语教学一共发展了30多年。“据此,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1980年—1984年的恢复阶段,1985年—1993年的发展阶段,1994年—2001年的巩固阶段,以及2002年至今的提高阶段。”[1]P40虽然大学英语教学等各个方面仍在蓬勃地发展着,但是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发展仍然在不同层面上暴露出了不同的矛盾。

1.1学生层面

学生能够过四六级是非常值得兴奋的事,但是由于很多原因(以往的英语学习经历、心理等方面的因素),进入大学后的大学英语学习流于形式。学生一方面渴望学好英语,渴望通过四六级等考试,一方面发现自己不能踏实学习,坚持学习,从而进入半途而废的怪圈,甚或因发现大学英语的课程似乎没有比一套套的真题来得实在,因此不乏一些学生利用大学英语上课的时候自己看真题。

1.2教师层面

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教好英语自然是每位教师心中最渴望的事情。但是面对心中的渴望,很多外在的客观条件又会使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制约。首先,对于上述提到的学生在大学英语课上的表现很多大学英语教师都遇到过,但是学生的确是在为日后的四六级考试做准备,因为他们认为现在所学的教材与他们的四六级考试并没有太多的联系。大学英语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是可以温和告诫,但还是不能保证学生在收起四六级真题后全身心投入课堂。其次,高校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授课是教师必备的素质。因此,即使教师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授英语,但是由于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课时量的限制,也使得教师只能按部就班地教学。

1.3学校层面上

基本上中国的每所大学都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大学英语。从提供学生素质和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方面来看,这说明了大学英语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应试这个方面来看,四六级与相应的学位制度挂钩,又使学习英语变得似乎有些功利。

1.4社会层面

一方面我们大声高呼改革开放,与世界接轨,借鉴国外先进知识先进技术,因此英语学习热情不断高涨,也致使N多英语班的出现。另一方面,毕竟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英语学习的热情虽然很高,但是日常英语的用武之地少之又少。因此,很多在校的大学生也好,还是社会上的英语学习者也好,他们不能坚持学习英语的一个原因就是“就算我不会英语,我每天的生活根本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正是因为英语学习与大部分国人的生活的关联并不是那么密切,所以坚持的动力就会有所下降,从而,英语学习将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英语学习是不可缺少的,蓬勃发展的方向也势不可挡。因此,面对发展了三十多年的大学英语教育活动,我们当今应调和上述提到的矛盾,如何开设大学英语,如何教授大学英语等问题依然不可忽视。

2.解决教师自身层面上的矛盾

2.1教师的期待和激情

首先教师要有一种期待,一种信念,如果学生认为英语没用而不学不听,教师也这样想,大学英语教学就真的是流于形式了。因为“教学效果的研究者及教学提高活动的成员们将期待看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2]P154对于所提到的期待,专家给出了两种不同的期待,一种是“可能性的期待(probabilistic expectations),即一种我们认为可能发生的期待”,另外一种是“规定性的期待(prescriptive expectations),即这种期待更倾向于用‘应该来形容。”[2]P154-155基于现实考虑,我们并不能勉强每一个学生都爱英语,都能掌握英语学习方法,毕竟人与人的志向、兴趣等方面各不相同。但是,我们同样要承认,毕竟在一个班中还是有很多学生渴望学习甚至是能学好英语的,只是因为暂时的一些客观原因而没有全身心投入抑或是半途而废。因此,教师首先要有的就是可能性期待,并且通过与学生的交谈找到阻碍学生学习英语的其他方面的原因,进而使这种期待变为可能。

教师不仅要对学生有期待,对自己,对此门课程有期待,而且要对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充满热情。老师对此门课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态度。“很多人相信热情是教师利用动机实施成功教学的最重要的一个组成成分。学生会通过教师如何看待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找到教师对此活动的态度。”[3]P120部分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学习英语已经形成了恐惧、拒绝等态度,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在我国国内即使不会英语根本不会对生活有任何影响,因此开设英语课还不如像大学语文教一教一些求职信等应用文写作来得实在。那么在这种现状下,教师如何看待大学英语这门课程更是尤为重要。因此,如果教师不对此门课程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学生就会认为老师默认英语没用的观点。如此情况,英语教学还将如何开展?所以老师应尽可能“和学生分享自己个人学习二语的兴趣及和学生共同学习二语的兴趣”,并且“向学生展示出二语学习的意义及二语学习的过程是满足与提升的过程。”[3]P121唯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及课下和学生沟通时找到阻碍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症结,并通过相应的帮助激活学生学习的动机,从而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2.2教师的调和作用

正如在第一部分所分析的那样,大学英语教学至少牵扯了社会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及学生等四个层面。在这四个层面中,唯有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即教与学的关系最为直接。作为课程实施的最主要参与者,教师虽然面对各个层面所存在的问题,但是主观能动性是最大的,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在各个层面中起到相应的调和作用,从而使各个层面和谐发展。

大学英语教师的授课是严格按照学校制订的教学计划实施的,教学计划也是本着教书育人,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目的而制订的。但是,部分的大学英语教师还是遇到过学生上课不能专心听讲而在底下干自己事情的情况。学生所采用的无非只是四六级的题海战术,学生的心情和渴望教师可以理解。但是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一方面要按教学计划实施授课,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良苦用心能够理解。笔者认为其实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学生过级的想法并不冲突,冲突的是学生急于求成的心态和语言学习过程的漫长与艰辛,也就是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来说应该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学生却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大学英语教学完全对立起来了。这样的话,不难理解,可能有些学生觉得大学英语无非就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上课听讲了也不可能在考试中遇到考题,所以还不如抓紧时间搞题海战术。正如刘润清老师和韩宝成老师在《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中指出的那样“四六级考试曾为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形式发展之快,使它暴露出内在的缺陷。学生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天天做模拟试题”[4]P58,其结果是“学生、教师把很多时间花在应试上,或多或少影响了学生对英语本身的掌握和运用。”[4]P58因此“不论教师是如何紧跟教学大纲,教师还是有必要和学生交流一下对教学大纲自己的读到的见解。”[5]P174那么,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良好的师德向学生剖析大学英语授课的过程及目的与学生内心的想法和期待是一致的,只是双方在用不同的方式进行。

3.解决学生层面上的问题

3.1教师调和下的目标制定

大学的学习生活多多少少和初高中的学习生活有些不同。经历了中考和高考的磨砺,部分中国学生似乎熟悉和适应了教师做决定的学习方式。但是来到大学后,一下子就进入了完全不同的学习氛围,教师和学校不会再像初高中那样要求学生,而更多的是学生自己为学习乃至日后的方向进行规划。一些学生似乎真的是做到了自己管理自己,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还有很多学生走了很多弯路,浪费了很多时间,因为他们曾经在这样相对宽松的环境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样做了。所以正像Ho和Crookall所提到的那样:“自主性经常需要学生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独立学习,这需要和老师共同做决定,同时也需要提出和老师不同的意见。因此,不难看出为什么中国学生会觉得自主性的运用并不尽如人意。”[5]P55-56这时,尤其是面对新大一的学生,教师并不能完全退出学生目标制定,步骤制定,学习方法选择的过程中。虽然自主学习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这并不说明教师可以完全不起任何作用,而且,在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的转变下,教师应该辅助学生对其适应。

在解决教师矛盾层面上,已经谈过了教师要对学生有期待,教师要对大学英语教学和自己有期待,但是这种期待并不是指那种虚无缥缈的不切实际的,而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条件和状况制定出来的一步步的循序渐进的阶段性目标。这就是所谓的“熟练掌握型目标,即‘任务型目标或是‘学习目标,旨在针对学习内容的掌握”[3]P27,可以说“熟练掌握型目标是一种信念,即通过努力会取得成功,旨在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增加。”[3]P27当然,这是在和学生协商沟通后才能做的,毕竟目标的制定是为学生本身。教师起到的只是调和和引领的作用,以及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来判断此目标是否遥不可及还是不能被实施。通过笔者与一些高校大学生交流后得知,以往他们自己也制定过目标,有过学习的期待,但是这些方法对他们来说似乎基本没什么用处。他们总是周而复始地进行着计划—憧憬—实施—失望—放弃的过程,从而导致他们产生了英语学习基本上就是负担的想法,做了和没做是一样的,因为没有任何的教学效果。马克特纳教授从认知的角度阐述过:我们认为因为结果是那么的突如其来而且那么的明显,所以导致结果的原因也一定是突如其来而且是明显的。但是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伟大而戏剧性的结果会是原因渐渐变化产生的。[6]P232对于常人来说,母语习得看似简单,那是因为操母语者将渐渐地习得过程压缩在一起了。在学习二语过程中,由于太期望早日成功而过于注意每一个努力的细节,因而总会带来挫败想以致难以继续坚持。其实无论是母语的习得还是成人后第二外语的习得,其过程都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没有哪个能力的提升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如果目标的设定一下子就是自己最终想要的结果,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完全有可能全部放在目标没有实现上,而不会审视自己真的在一点一滴地为那个目标进行积累没有。其实“你压缩在一起的一个事物所有不同的面都是在大脑中经过了不同的处理后产生的,并不是自动压缩生成的。”[6]P232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分步骤、分阶段地帮助学生制定现实可行的目标是保证学生逃出上述怪圈的有效方法,从而可以从目标的实际性和可行性上帮助学生更好地坚持设定的分阶段目标,最终对目标的坚持形成习惯和执著。因为“高度坚持目标的做到需要(a)个体相信目标是重要的;(b)相信目标是可以达到的(或者至少努力向着目标前进。)”[3]P26

3.2教师调和下的知识超链接

“每个人对教师是强有力的动机调动者没有任何异议”[3]P35,同时教师还是教学活动中的“感情放大器,教师的吸引力及自己的学习经历对激励学生起着关键作用。”[3]P35通过笔者对大学英语上课的观察,一部分学生没有什么学习的动力,而有学习动力的学生则会因为四六级考试的应试压力在课上不听讲并自己搞题海战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发挥调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一个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热情和期待激励对英语死心的学生,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习动机,对于认为上课无用只搞真题的学生,最主要的是要利用他们本身已经有的动机使他们认识到上课和四六级考试没什么冲突。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真正爱英语的人就不是很多,而且从感情上,我们也不能一下子让某个人对某个学科有所转变。既然教师可以激励学生的动机,投入感情,那么就完全可以一点点影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和动机。因此,解决学生层面上因觉得上课内容与四六级考试相差甚远或是根本就没关系,不如题海战术来得实在的问题,教师可以花上一些工夫将课本上的知识点与四级相关考点做个超链接,在最初阶段通过教师的外在帮助,让学生从理性上了解知识点的融合(blend)及概念的整合(conceptual integration)。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因为学生的目的和教师的教学目的通过小小的超链接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应的一致,而且可以有效通过上课有限时间帮助学生备考四六级,并通过知识的融合让知识点在学生的头脑和心智中形成链接,从而学生能从一次授课中得到更多,即“融合(blend)是‘从无中得到有的方式,是从一个层面的事情或一类事中生成另一个层面或另一类事的方式。”[6]P49通过最初的知识点超链接,学生的认知在帮助学生打包(pack)他们已经吸收了的知识,以便为日后的运用做储备。进行下一次学习的时候,学生在头脑和心智中“会通过拆开并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来建立知识网络(network),然后重新将知识网络打包。”[6]P74这样,学生会通过日常的学习及老师知识点的超链接,反复进行着打开已有结构—融合新知识—建立知识网络—重新打包的认知过程。大学英语授课中的知识和四六级考试的考点将通过反复的打包融合变成学生自己内化了的知识。学生将不断融合打包的知识点储存起来,这样他们可以在日后遇到任何问题时都拆包解决,而不需要在什么知识都没有的情况下紧靠题海战术侥幸通过考试。毕竟四六级考试也好或是其他类型的考试也好,考题可以无限翻新,但是知识点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即使“学生倾向于跟随自己的计划而不是教师的计划”[5]P65也没关系,因为教师已经通过调和和知识点的超链接,将学生和自己的方向调和成一致的了。

3.3教师调和下的文化一点点

虽然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要求并没有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要求严格,但是大学英语的授课目的还是希望学生尽可能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其实四六级考试的目的也是针对语言的这几个方面的能力进行测试。我们在习得母语之时,可以说是对外物概念的建立同语言的发展与建立的时间差并不是很多。对于大部分接受大学英语教育的学生来说,学习英语就相当于在已经有了母语构建的概念下学习另外一门语言了。虽然可以说我们对世界的认同有着很多的相似点,但是不同语言承载了不同的文化。马克特纳也曾说:“词汇本身没有意思,他们只是被用来促进我们建构意思的。”[6]P101所以有的时候,虽然学生学了似乎不少的单词和课文,但是由于单词的意思并不那么固定而是取决于其出现的语境等,因此只是简单认识了单词还是不能帮助学生理解英文,做四六级试题的各项内容时起到相应的作用。比如做听力的时候,也许学生听出了单词,但是由于并没有在和听力测试的相应考题的语境达成共识,即使听出了单词,对考题意思的理解还是可能会出现偏颇的现象。“如果你有相应的文化结构,你会注意到你能够很好地理解情景中的句子”。[6]P136针对于此,为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有关英语的文化课可能有些不现实,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效仿母语习得过程中文化知识建立的模式,一点点地建立,而且并不以考试为目的。就像是为学生介绍外面的大千世界一样。每天上课,花上5分钟左右的时间,一来可以为正式授课前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做铺垫,二来通过轻松没有考试负担的聊天式文化普及,可以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前提下,像听故事一样渐渐了解英语所处的文化氛围。笔者为越南留学生上过汉语课,客观地说,他们的汉语水平并没有好到读懂《红楼梦》。但是他们在越南学习汉语的时候,《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经典形象曾被提及。一次在和学生开玩笑的时候,我直接将林黛玉脱口而出,但是话音刚落,我马上意识到他们并不是中国人。我突然抛出中国文学中的一个人物,恐怕他们即使在认识林黛玉这三个字的情况下也不能明白我刚才到底在说什么。但是这样疑虑被学生的回答打消了。然后我还是不放心地问了他们,他们都说听说过《红楼梦》和林黛玉。日常上课的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深入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结构。进行此项活动的目的并不是帮助学生猜测四六级试题,而是在母语已有的文化结构和概念的帮助下,认知马克特纳所说的“并不存在意义的”英文单词,然后将这些单词再融合到日常文化等方面知识的积淀中,从而达到单词并不再是干巴巴的单词,而是帮助学生构建意义的工具,以致学生可以利用单词——这个意义建构工具去迎接任意的考试。

4.结语

活跃在教学一线的大学英语教师充分拥有着主观能动性,虽然大学英语教师不仅面对着自己本身层面上矛盾,还担当起调和其他层面矛盾的重任。唯有如此,大学英语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实现自己,完成学校教学大纲的任务,不辜负社会的期待,最终帮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内学习好英语,真正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陈红.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0):40.

[2]Desforges,C&Richarded,F.Teaching and Learning:the Essential Readings[M].Blackwell Publishers,2002.

[3][英]德尔涅伊(Dornyei,Z.).动机研究与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2.

[4]张雅萍.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根本需求与课堂教学[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1):57.

[5][英]本森.自主性研究与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2.

[6]马克·特纳(Turner.M).马克特纳心智与语言十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11.

本文系“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科研基金项目(教学改革类,项目编号2012JGLX03)”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调和层面考试
江阴市三个层面构建一体化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机制
五味调和醋当先
从“调结”到“调和”:打造“人和”调解品牌
调和映照的双Lipschitz性质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你考试焦虑吗?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