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2012-04-29 14:07张雄林
甘肃教育 2012年7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德育学科

张雄林

〔关键词〕 德育教育;德育因素;

原则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07—0047—01

德育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是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首要任务。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可见,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应仅仅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每一门学科都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将德育教育有机渗透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

一、找到各学科中的德育因素

思想政治课担负着比较全面、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教学中应以教材为载体,从教材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和训练。思想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行动,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和谐相处。因此,在政治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以致用,让政治与学生生活实际融为一体。

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工具学科,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们思维、交际、生活的工具,还是人们认识世界、继续学习的工具,同时该课程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品格的培养、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语文课要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和文章过程中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通过某些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形象感染,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良好道德、心理教育,在指导课外阅读和作文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操。

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关注学生情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接受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英语教学可以将学习英语目的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在英语教材的内容和语言训练中,渗透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规范教育。

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历史发展史实及规律,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通过对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了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实,进行热爱党和社会主义教育;通过对近现代中国国情的了解,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唯一正确的道路;通过学习我国古代、现代科技成就 ,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世界史学习,加深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和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认识。

二、找到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切入点

1.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教师既要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体会教材内的德育因索,力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于一体。

2. 在课堂训练、作业和试题中渗透。各科教师在编选作业、练习和命题时,要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其教育功能。

3.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渗透。教师应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以及健康的生活情趣。

4.在教学的日常性活动中渗透。任课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可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要遵守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

1. 坚持有意原则。牢固树立在每一学科的教学中都要渗透德育的思想,做到每课落实德育任务。

2. 坚持有序原则。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德育内容的序列性和完整性,对教学中的德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做到德育进程有条不紊,层次清楚;德育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坚持有机原则。找准渗透点,选择教学的某一环节、某一知识点或训练点作为突破口,适当、适时、适量地进行德育,避免穿靴戴帽,牵强附会。

4. 坚持示范性原则。教师是学生道德学习的生动教材。因而,教师要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道德修养,努力成为学生自觉学习的榜样。

总之,学生的道德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教学中只有将德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应当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穿新课改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德育含量”,把握学生的脉搏,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陶冶,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德育学科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德育》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