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 构建高效课堂

2012-04-29 00:44何红霞
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7期
关键词:正方体交流数学

何红霞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探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作为教师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在组织教学活动中适当引入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会使学生感觉数学学习很有趣、很奇妙、很有用。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高效运行。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思维源于问题,在有问题的情景中学习,会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思、去想。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挖掘利用教材,采用直观形象的具体材料,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教学《十几加9》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景:“同学们,课外活动时间,你们最喜欢做什么活动?”学生七嘴八舌说着自己喜欢的活动。这时,出示画面:“瞧,多热闹的课外活动啊,你们从图上能看到些什么数学信息?”学生在认真观察后,小手高高举起:我知道了:“跑步的有15人”“踢毽子的有9人”“跳绳的有12人”……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吗?此问题一提出,只见学生的热情更高了,他们不但提出了用加法解决的问题,还提出了他们现有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如“跑步的比跳绳的多多少人?踢毽子的比跳绳的少多少人?踢毽子的再添上几人就和跑步的一样多?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在这样的问题情景中,学生带着对新知的强烈渴求和对学习材料的浓厚兴趣,愉快地参与到新知的学习活动之中。

二、尝试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创造性的“做”,才可能是有效的。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目的地探究和自主尝试实践解决问题,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如教学《图形的拼组》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然后提出:“用2个、3个、4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拼一拼,可以拼成哪些图形?再用几个正方体拼一拼,你有什么发现?记录下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感受到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而要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则需要8个小正方体。最后,让学生用这些图形自己设计一幅图画,并给大家讲一讲自己的想法和都用了哪些图形。这样,学生在拼一拼、摆一摆的过程中,熟悉了图形的特征,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

三、合作交流,激发学生互助性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但合作学习成功与否,还要看教师的组织指导能力的高低。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对方,善于倾听对方;有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等。其次,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如教学“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让学生“抓棋子”这一环节时,教师应讲清要求:l.每组先派一名学生抓棋子;2.抓棋子时要求只抓一把,但尽可能多抓;3.再有一个人抓的比他多得多;4.再有一个人抓的比他多一些;5.每人数一数各自抓了多少个,然后用“多得多、多一些”说一句话。这样把操作部分的步骤交代清楚,学生才能明白合作要解决什么问题,不至于匆忙展开合作,表面热热闹闹,实则不知道要干什么。

今天,强调个性化学习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想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之后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交流空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方法的内在联系,各种方法有无相对合理、简洁之分。在此基础上让他们从交流中不断作出选择和调整,才会使学生的合作交流富有意义而不是杂乱无章。合作后的交流不要成为学生汇报结果、教师统计成果的简单罗列。如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动手摆小棒、画图等方法很快得出了计算12-9的方法。下面是全班交流反馈时的教学过程。

生1:我是这样算的,12-2=10,10-7=3,所以12-9=3。

师:谁听懂他的意思了?能解释一下吗?

生2:12的个位上是2,就把9分成2和7,先12减2等于10,10再减7等于3,所以12-9=3。

师:为什么要把9拆成2和7而不是其他的两个数呢?

生1:我看被减数是12,12减2算起来很方便的。

师:你真会动脑筋。

师:与他的方法一样的还有吗?(许多小朋友举手示意相同)有与他的方法不一样的吗?

生3:我是这样算的,12-10=2,2+1=3。

师:谁听懂了?能解释一下吗?

生4:他把减数9看做10,先12-10=2,因为多减了1,所以要再加l。

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生5:我是做减法想加法,因为9+(3)=12,所以12-9=3。

生6:我是把12分成10和2,先算10-9=1,再算1+2=3。

师: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还有小朋友想说一说与他们不一样的方法吗?

……

教师不仅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方法,而且引导他相互理解对方的方法;不仅让学生了解方法的多样性,而且让学生理解了方法的合理性,培养优化意识;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还引导学生想出与他人不一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开放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若学生要解答的题的条件是正好的,答案又是唯一的,长此以往,学生就形成了用一种办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学生的创造性就会退化。因此,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应更重视开放题的作用。开放题有条件开放、问题开放、策略开放、方法开放等多种形式。

如条件开放:小明做了15道题,______,小红做了几道题?

问题开放:大卡车有59辆,小汽车有30辆。______?

策略开放:设计租车方案。

大客车:限坐42人,每辆每天1000元。中巴车:限坐24人,每辆每天600元。

教师27人,学生203人。请你设计一种租车方案,怎样租车更划算。

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开放题的训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理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意愿上,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习得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使数学课堂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正方体交流数学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给正方体涂色
多少个小正方体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