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强,刘峰
摘要:本文以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为例,对在就业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从职业指导的角度展开原因分析,同时开展了一些具有针对性、创新性的职业指导实践做法,对促进毕业生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毕业生;职业指导;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84-03
数据表明,我国大学毕业生逐年递增:2008年559万人、2009年610万人、2010年631万人、2011年660万人,教育部预测“十二五”期间全国将有34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1]。如果解决不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势必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隐患,也将极大地浪费宝贵的人力资源。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本文从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实际情况出发,阐述了在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促进毕业生就业。
一、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我院在每年11月(就业前)、6月(就业后)对毕业生的调查情况,发现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实际情况如下:
1.就业期望值过高,不愿到基层就业。我院专业设置以农科为主,主要是针对服务三农、农业科研为目标对学生进行培养。但面临的实际情况是,90%学生基本都留在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城市,不愿到基层就业;75%的同学在就业时将薪酬水平定在2500以上,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同时我院是在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最多的学院,每年毕业研究生约有180人左右,其中的农药学、植物病理学、农业害虫与昆虫防治等大多专业为农科专业。毕业后绝大部分毕业研究生都流向了以非农业主导的发达城市、珠三角地区等地,而一些以农业为基础的单位(如广西钦州农业局、江西正邦、惠州银农等)来我院接收毕业生时,往往是招不到毕业生,或是在接收后1年内大部分毕业生选择离开。
2.眼高手低,欠缺吃苦耐劳精神。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许多学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但往往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不佳。我院有5个本科专业,其中植物保护、资源环境科学属农科,在就业过程中,有许多农科学生为了留在城市,80%转行的同学大多选择了在销售、采购行业就业。而这些行业要求毕业生能吃苦耐劳、有拼搏精神,如果是在中小民营企业工作的话,则更加要求有个人牺牲精神。2011届本科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有不少同学通过了一些外企、上市企业和笔试、面试,进入了实习阶段,但在实习过程中流失率比较高,到最后真正能留下来的不多。据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看,主要是毕业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分配任务的时候争先恐后,但真正能花时间、花精力完成任务的不多,在不能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往往会找各种客观理由来为自己解释,而没有从主观上找原因。
3.法制知识欠缺,劳动权益受损。2008年7月1日开始实施了新的劳动合同法,虽然在每年的毕业生职业指导时也给毕业讲解了一些重要部分,但仍有95%的在每年就业前,75%的同学在就业后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仍不了解。在2007~2011年的就业工作中,每年都有毕业生因为欠缺相关的法律知识,而与用人单位产生纠纷或自己忍气吞声,致使自己的劳动权益受损。如2011届的小张通过参加招聘会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正式建立劳动关系后,在接后的2個月,小张发现用人单位并没有依照劳动合同所约定的承诺支付劳动报酬。小张多次与用人单位交涉未果,随后,其与用人单位大吵一顿,甩袖而去,没有想到依法力争自己的合法权益,后来在学院辅导员的建议下,找到了天河区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才追回了自己应得的劳动报酬。
4.信息不对称,没有充分利用就业信息。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模式是:学校联系用人单位—发布用人信息-组织供需见面-双方满意后达成协议[2]。但在实际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用人单位过来后,少人或无人参加招聘面试的情况,而又还有不少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当然,其中不排除有个别企业在知名度、提供的待遇、成长平台等方面有所欠缺,对毕业生缺乏吸引力。但往往有些各方面都不错的企业、单位来招聘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时更多的原因是由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毕业生对企业的文化、背景、制度、成长平台等不了解而造成的。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毕业生最关注的是单位的薪酬,而对其他方面了解不多,甚至有10%的毕业生对招聘的企业完全不了解。还有不少毕业生不了解国家、地方的政策规定,导致了就业信息的利用不充分。
二、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实践做法
通过调查分析,出现以上问题,主要是由于毕业生的价值观出现多元化;职业指导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就业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造成的。针对实际情况,我院联合各方力量,通过改变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丰富第二课堂实践教学、调动班主任积极性、校企合作办学等做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1.进行分类指导,增强职业指导实效。①对不同专业、不同职业取向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学院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时,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素质特征,结合个人的价值趋向和兴趣爱好。并考虑人才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设计职业发展目标和实施计划。学院在工作过程中,将不同专业、不同职业取向的学生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实践教学、第二课堂中进行分类指导,如团体辅导、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其次,注重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人需求、社会需求。学院在指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时,教育、引导学生根据职业需求的变化对职业生涯的影响,进行弹性规划。主要教会学生学会分析、收集社会需求信息并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调整职业生涯的规划。②调动班主任积极性,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但学院职业指导人员有限,为了更好地对学生个人进行职业指导,学院邀请了专业师资对班主任进行了职业指导方面的培训,使班主任具有职业指导的基本知识,可以针对班上同学个人进行简单的职业指导。
2.改变毕业生看法,引导基层就业。①营造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校园环境。我们一是利用学院网站、宣传栏等多种宣传手段,大力弘扬献身基层、志愿服务西部的毕业生的崇高精神。二是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基层就业氛围,学校通过挖掘基层就业毕业生的优秀事迹并将其艺术升华,排演出小品、戏剧等多种形式的文艺节目,对在校生进行启迪教育。三是树立典型,弘扬先进,增强榜样的教育示范效应。②协助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一是组织毕业生参加组织部门的基层选调。近年来,我院通过广东省委组织部选调到基层42人,通过广州市从化、增城委组织部选调到基层20人,其中99届毕业生王某2005年已担任镇委书记。二是引导毕业生志愿服务西部,援藏支疆支边。2007年来,全院共有25名毕业生被挑选奔赴西部。三是支持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创业。我院积极为回生源地毕业生就业、创业创造条件,学院老师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发挥技术优势,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自主创业,如创办特种种植场、养殖场、进行农业综合项目开发。
3.丰富校园文化,职业指导全程化。①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弥补课堂教学不足。在课堂教学之外,学院邀请校内外的专家、企业家、有成就的校友等知名人士举办专题讲座;通过开展“朋辈”帮辅活动,请高年级优秀的同学与低年级同学交流;在课堂外积极开展就业技巧、创业能力等方面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发布、问题咨询等多方面的远程互动。通过多样化、多形式的就业指导,让大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知识,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职业素养,提高从业能力。②针对不同年级,跟踪指导。在一年级在大学生中开展个性倾向测试,职业素质测评,了解学生的特长、爱好、潜能、性格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为学生量身订做符合其发展的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和培养方案;二年级在大学生中开设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等相关课程,不断强化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观念和责任感、使命感,让大学生对自我能力、优势进行评估,自觉进行适应性或超前性学习,不断完善未来职业生涯所需的知识结构,促进职业素质的提升、职业能力的塑造和职业道德的养成。三年级在大学生中开展实习和培训活动,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提高个人职业素养。四年级针对毕业生在就业期间碰到的困难进行个别指导。
4.构建信息平台,畅通信息渠道。①巩固就业信息传播渠道。就业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渠道是否通畅,直接影响到毕业生就业信息的获取。现学院拥有短信平台(可点对点直接发送信息到个人)、网页、宣传栏、Q群、微博、学生干部队伍等多重渠道,保证就业信息传递到每一个毕业生。②拓宽企业—毕业生双方沟通渠道。企业与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往往导致“招人难”与“就业难”的情况同时存在[3]。为了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学院主要通过与企业多沟通、企业到学院举进讲座、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企业工作校友的座谈等方面,让毕业生对企业无论从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生产销售、企业人才培养等各方面有更理性的认识。通过近年不断努力,在2011年的招聘当中,来我院招聘的企业基本都招聘到满意的员工。③宣传就业政策法规。对大学毕业生宣传国家政策,必须与开展国情和形势教育相结合,这有利于帮助大学生了解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状,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树立做普通劳动者光荣的思想境界[4-5]。学院通过宣传国家政策与开展职业测评和职业规划教育结合,使学生客观地评价自我,调整择业期望值,确定位置,确立合理的择业目标;通过宣传就业法律法规与保护毕业生权益相结合。学院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就业小品、就业宣传手册、宣传栏、就业案例分析、就业知识竞赛等形式,把宣传国家政策、就业法律法规在广大学生中宣传,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5.校企合作办学,增强学生实践教学,拓宽就业门路。①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和企业签订书面协议,规定双方的责任和权利,学院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企业成为学校的学生实习基地和毕业生就业基地,双方确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院在原有实践基地的基础上,2010年与清远卓银农资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大三学生中挑选部分同学,成立“卓银班”,经过一年的培训并于2011年暑假的实践,同学们都纷纷表示收获非常大。2011年9月,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探索,学院与深圳诺普信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进一步扩大了校企办学门路。②加强校企互动交流,增强实践教学。双方开展互动式交流与宣传活动,企业派出技术专家不定期到学院开展企业形象宣传活动和举办职业指导报告、学术或科普讲座,帮助毕业生了解企业和行业情况及就业形势和职业要求,在每年的新生入学、就业动员教育时,我们都会邀请企业的专家、管理者来校作报告,2007年累计共48场;学院也派出专家学者到企业宣传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提升学校的影响力,突出我院毕业生的品牌形象。2007~2011年,我院共派43名教师担任企业科技特派员。③校企联合,组织学生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样一些实践环节的培养,促进学生和企业的互相认识和了解[6]。对学生来说,增强了适应社会和岗位的能力,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对企业来说,这是最好的形象宣传,也是挑选新员工的良机。2008~2011年,我院共派了243名大三的学生利用暑假期间到先正达、中化国际、拜耳等企业进行实践,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它们都会在我院接收毕业生。
在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个人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不断出现新的问题需要解决。要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国家、地方可以在宏观上对政策、就业环境、产业结构调整等多方面进行调控。在微观的层面上,从职业指导的角度来对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采用职业指导的手段及方法可以针对性地解决一些问题,并且起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庄新豪.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研究[J].学理论,2010,(3).
[2]吴琼.高校就业指导专业化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
[3]张义秋,李升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及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2).
[4]陈洁.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发展[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
[5]吴长旻.案例教学法在大學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的运用[J].思想教育研究,2009,(S2).
[6]王攀,贾佳,马沁芳.如何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J].中国成人教育,2008,(3).
作者简介:马强(1978-),男,广东韶关人,讲师,硕士,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职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