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兵
本课为北京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8单元的第2课时,课文是科普类小品文,用朴实易懂的语言,富有趣味地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等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最后以对未来的畅想结束全文。
文章结构简单,段式结构相似,多以贴近生活实际的一句话、一种现象或是一个事例引出一种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和作用,承载着使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并热爱科学的教学要求。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玻璃都非常熟悉,同时,他们对于学习科普类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易于感知5种新型玻璃的作用,但难于了解这几种玻璃“新”的特点,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结合关键文字及生活实际,拓展相关资料,了解每一种玻璃的特点,同时学习并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极”、“即使……仍然”等关键词语,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大胆想象及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画面等方法,体会新型玻璃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课文,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了解新型玻璃的作用。
难点:结合重点词语及相关画面,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
教学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本课是科普类文章,我坚持以兴趣为导向,通过多种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不仅关注科学知识本身,更展开与文本自主对话的过程。
(一)再现回顾,导入新课
1. 揭示课题,再现词语
窗帘 噪音烟尘
安然无恙 藕断丝连
急促 创造
调节 阻挡 ( )玻璃
设计意图:通过强调“窗帘”的读音、“噪”的形近字对比、“尘”和“恙”的书写、“急促”、“创造”、“调节”和“阻挡”的词语搭配等方式,从多方面再现词语,并由“玻璃”一词,引入本文的学习。
2. 导入新课,了解兴趣
(1)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再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课文内容 (随机板书5种玻璃名称) 。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选择喜欢的玻璃。
(二)导学学法
根据课前调查学生对新型玻璃的喜好,引导以“夹丝网防盗玻璃”为例导学学法。
1. 自由朗读1、2自然段,说说对这种玻璃的了解
多媒体出示:
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与自动报警器相连。罪犯划破玻璃,碰到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银行、珠宝店以及存放重要图纸或文件的建筑物都可以采用。
预计学生能感知其报警的特点,易忽视从“极细的金属丝网”中品味其报警的原理,难于从用途广的方面体会其作用。
(1)抓住重点词语“极细”感受特殊。
? 换词体会“极”,读中了解“极细”。
? 选择意思理解“极”, 读中感受“细到了极点” 。
①顶端,最高点;②地球的南北两端;③最,达到顶点;④竭尽。
(2)结合动词,说说这种玻璃是怎样报警的(特点)。
接通、相连、划破、碰到、响起来
(3)通过“可以……可以……”感受其用途广泛,了解其作用是“防盗”(板书)。
(4)读中体会“夹丝网防盗玻璃”的有趣。
2. 选定角色,练习介绍
多媒体出示:
我是一位推销员;我是“夹丝网防盗玻璃”;我是“夹丝网防盗玻璃”的设计师……
3. 小结,回顾学法
抓住重点词语,了解特点,并结合相关的语句体会“作用”。
(三)自读感悟,合作探究
依自学提示探究。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情,为学生提供帮助与指导。
1.默读3~5自然段,画出能说明每种玻璃特点和作用的词句,读一读。
2.以组为单位,选择其中最喜欢或认为最有趣的一种玻璃,试着填写自学表格,并练习介绍。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注意点拨圈画重点词语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四)品读课文,思辨交流
1. 以组为单位,推荐汇报,组间交流
根据学生的介绍顺序,引导学生了解其余4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关注学生运用学法的情况,落实朗读及口语表达的训练。
夹丝玻璃
预计学生能圈画出“坚硬”、“安然无恙”和“藕断丝连”等重点词语,了解其特点是坚硬、不易破裂,也能结合最后一句话体会其作用。但易忽视“猛击”、“仍”、“即使……仍然”等词语的作用。
多媒体出示:
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会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1)自由阅读,说说它的特点。
(2)想象“猛击”的动作,读出力量强。
(3)联系实际对比“藕断丝连”,读出不易碎裂的特点。
(4)对比语句,读出新奇有趣。
(5)结合书上图片和最后一句话体会其作用。
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多媒体出示:
夹丝玻璃( )可以采用,( )可以采用, ( )可以采用,( )也可以采用。
变色玻璃
预计学生易于结合文本语句了解,但难于归纳出特点和作用。
(1)角色转换,介绍变色玻璃。(板书:变色调节光线 )。
(2)结合内容填空。
多媒体出示:
“变色玻璃”顾名思义具有能够( )的特点,我可以从文中读到,这样,就可以有着( )的作用了,所以又叫“”。
吸热玻璃
预计学生能够结合“阻挡阳光”和“把冷空气挡在室外”的语句了解其特点,易于结合夏天和冬天的室内变化了解其作用,难于对二者进行联系。
(1)对比两个“挡”的对象,了解特点——“隔热防寒”。
(2)想象情景,体会作用——“冬暖夏凉”。
(3)人称转换“它”—“我” ,分角色体验朗读。
吃音玻璃
预计学生会结合“消除噪音的能手”了解其特点和作用,但难于区分,更难于体会噪音是难以对付的“隐身人”。
(1)结合实际说说被噪音干扰的感受。
(2)结合资料,体会噪音的危害。
多媒体出示:
噪音给人类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危害:它可以损害听力、损害视力、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还能影响人的睡眠,造成疲倦。科学证实,噪音超过70分贝是对人体有害的。
(3)阅读中了解是怎样消除噪音的。
(4)出示图片,计算中了解特点——“隔音”。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计算的方法了解吃音玻璃能够大大减少噪音,体会数字的说明方法,从而体会其“隔音”的特点。
(5)朗读课文,感受其重要的作用。
2. 结合课文及相关资料,体会新型玻璃的作用广泛
多媒体出示:
新型玻璃可以(),可以(), 可以(),还可以()。
设计意图:此句式一是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二是练习课文中的句式,三是展示搜集的相关资料,延续学生对新型玻璃的浓厚兴趣。
3. 整体回归,感受科学的魅力
(1)朗读课文,感受科学的魅力。
(2)修改和完善表格。
4. 了解构造特点
(1)学生自由交流介绍每种新型玻璃的制作方法有何异同。
(2)教师点拨:夹丝玻璃与变色玻璃写法相同:名称—特点—作用;其余3种玻璃有类似之处:开头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故事、一个句子、一种现象来引出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3)讨论:哪种写法更容易激发你的读书兴趣。
(4)从夹丝玻璃和变色玻璃中任选一种,写一写生活中需要这种玻璃的情况。(随机展示)
(五)萌发设想,拓展延伸
展开想象,你会设计什么玻璃?又会有怎样的作用呢?试着把表格的剩下一行填写完整,可以相互交流、帮助。(随机展示)
全文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到了不同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我相信你们也被科学深深吸引着,我更相信明天你们会用双手来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作业:
(1)朗读课文,把表格修改完整。
(2)展开想象,设计一种新型玻璃,仿照课文中对任意一种玻璃的写法,记录下你的科学发明。
教学反思
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调动,把对这些新型玻璃的“新奇、有趣、好奇之心”作为本课的情感基调,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使学生们真正“活”起来。
1. 借平台资源,体现“学”的主体
教学以自学表格展开,并且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利用平台上的相关资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这是学生自主的体现,这个看似简单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激发学生兴趣,是小组合作的体现,是“议”的过程。这个“议”不仅是选择,而更多的是填写表格,找到特点和作用,是学生思维的碰撞,需要进行合作交流。
2. 以平台为载体,引导习得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平台为载体,以自学表格汇报的形式为主,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用好平台、用好文本,并从平台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3. 以平台为支撑,延伸读好书
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结合生活实际大胆想象,指导朗读感受科学的趣味,学生在讨论区中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产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受到科普教育启迪,也利于课外延伸阅读。
(作者单位:北京顺义区石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