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庄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素养成为了对人才培养的最基本要求,与传统文化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样重要。在信息社会中,缺乏信息素养将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学习、工作与竞争的需要,从而被社会淘汰。这正是当前世界各国重视培养青少年信息素养的核心所在。
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目前,以培养学生信息技能为目标的教学内容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其教学模式普遍还是以教师为主导,这虽然有利于教师掌控课堂进度,完成知识技能目标任务,但对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道德培养的成效并不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未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学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范例教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未能被充分调动起来。此外,信息技术学科不是升学考试的必修学科,未能引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
未能为应用能力培养创设有效情境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适合知识技能的培养,能有效帮助学生进行内部知识建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和信息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信息应用能力更为重要。应用能力培养需要有效的情境,使学生主动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也是支持终身学习的必要能力。在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不是提高学生信息应用能力的有效模式。
信息道德培养效果不显著
信息时代,学生的信息道德问题令家长、学校、社会担忧,而相对于知识技能和应用能力两个层面,信息道德培养是最困难的,影响一个人的意识、道德和价值观需要适当的方法和漫长的过程。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单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显然不是有效的。笔者认为,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导的实践和讨论,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信息道德观念,使信息道德转变成他们自律、自愿、自主、自觉的行为。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针对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应将综合实践探究活动渗透到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空间,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多元化;在现实情境中,在信息道德教育引导下开展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调动,促进学生信息应用能力的提升,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意识。笔者以“古粤秀色”本土文化的探究活动为例,简述如何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活动主题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广州市越秀区开展“古粤秀色”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发掘和探究身边的古迹建筑文化,呈现真实而有趣的探究情境,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探究本土文化,树立文物保护意识,培养信息道德意识,通过网络调研、讨论、作品创作,锻炼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检索并收集本土文化的素材,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并且通过各种形式的信息技术作品评选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活动组织
活动分为综合实践探究和作品评选两个阶段。
1.综合实践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资料查找、实地访谈、信息记录等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查找分为网上资料查找和图书资料查找,学生经常发现一些古建筑是没有准确地址记载的,书籍的记载往往也是模糊的,根本无法获知其准确的方位。实地考察主要是通过咨询街道、文化站有关人员,以发现其具体的位置;信息记录主要是学生以照片和文字摘要的形式把自己了解到的第一手信息记录下来。
2.作品评选。综合实践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在微博、“古粤秀色”讨论区中交流和探讨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并引导学生将实践过程中拍摄和记录的第一手资料组织起来,制作成信息技术作品,参加评选。通过“古粤秀色”活动网站先后组织了“用镜头记录我们身边的古迹——摄影评选”、“描绘心中的古迹——电子绘画评选”、“古粤秀色的小故事——电子报刊评选”等一系列学生信息技术作品评选活动,所有的作品都通过网络完成提交、评审和展示。综合实践探索设计的作品与课堂上的任务驱动制作的作品有本质区别,前者经过实践探究,学生在设计作品的时候融入了更多的真情实感,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后者缺乏有效情境的情感驱动,主要以完成任务为目的。
活动成效
1. 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提高。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拍摄记录场景,收集、编排、组织素材,最终制作成作品。学生在情境驱动下,信息应用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信息知识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巩固和提升。“古粤秀色”网络社区制定了《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对言论规则、社区管理、作品知识产权保护、奖罚机制等都进行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登录和使用网络社区时必须遵守,在正确的信息道德意识引导下,使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信息道德观念。
为了验证活动的成效,我们对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验班和未参与的非实验班学生进行了对比调查,一共抽查了10个实验班,10个非实验班,回收问卷924份,通过统计数据显示(见下表):实验班的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提升明显,基本消灭了厌学的现象,66%的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比非实验班多出近一倍,学生作业的质量和知识掌握情况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2. 良好的社会效应。“古粤秀色”网站以学生拍摄的古迹建筑为素材,配合图片和文字分类介绍广州的古建筑,开设了“遗迹旧址篇”专栏,共收集记录了广州古代建筑遗迹近100多处。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意外发现了“马鞍古庙”、“敦本书室”、“渭滨别墅何氏书室牌匾”、“私立广东国民大学”等古迹旧址,为文物普查做出贡献。“古粤秀色”逐步形成了广州本土文化探究的学习阵地,学生所发现的古迹文化保护问题,通过网络讨论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该项活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学生参与,“古粤秀色”活动和主题网站在社会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反响。
(作者单位:广东省电化教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