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端阳
谢恩·弗雷德里克是麻省理工学院心理学家。几年前,他让普林斯顿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学生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球拍加一个球,共1.10美元,球拍比球贵1美元,球是多少钱?”结果50%普林斯顿的学生和56%密歇根的学生都答为:球拍1美元,球0.1美元。
正确答案是:球拍1.05美元,球0.05美元。
按照心理学家的解释,这是惰性心理作用的结果。人类大脑这套装置中有两个系统:一个系统是理性的,它能够有意识地根据逻辑处理信息,工作起来很慢;还有一个是“本能”的系统,动作起来快速、自动,很难掌控。前者是积极的、理性的;后者是消极的、惰性的。上面事例中人们头脑里首先作出球拍1美元、球0.1美元的答案,是因为1.10美元正好可以分成1美元和0.1美元,二者相差又正好1美元,契合了这种惰性思维的萌生。
有人把惰性思维也叫做非质疑式思维。惰性思维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比如当碰到某件事的时候,我们习惯于想当然地以为,它就应该是某个样子的:领导从媒体上消失,有人就猜想他是否“出事”了而不是另有任用;漂亮女士提拔重用,有人想到色权交易而不是才能出众;企业荣誉不断,有人断定是赞助费起的作用而不是业绩攀升;亲友远道来访,立刻想到是来借钱,而不是省亲叙旧;生人主动帮忙,习惯想到另有所谋而不是助人为乐……
有的人辨别事物还常常出现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心理:一个人,要么先进要么落后;一件事,要么好要么坏。你怎么就知道正负两极之间,没有第三种甚至第四种状态了?其实是有的,但为什么不再考量考量呢?因为你习惯于惰性思维。
我们提倡的是一事当前多问几个“为什么”,由此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举例子来说,美国华盛顿广场有一座宏伟的建筑——杰弗逊纪念馆大厦。大厦外墙受到严重腐蚀,政府采取若干措施,耗资巨大仍无法改善。政府专家组调查:原因是墙壁每日被冲洗,导致酸蚀损害严重。于是就产生了一系列的问号和答案:为什么必须每日冲洗呢?因为大厦每天被大量的鸟粪弄脏。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鸟粪呢?因为大厦周围聚集了很多燕子。为什么燕子喜欢聚在这里呢?因为大厦墙上有燕子最喜欢吃的蜘蛛。为什么这里的蜘蛛多呢?因为墙上有蜘蛛最喜欢的飞虫。为什么这里的飞虫多呢?因为飞虫在这里繁殖快。为什么飞虫在这里繁殖快?因为这里的尘埃最适宜飞虫繁殖。为什么这里的尘埃最适宜飞虫繁殖?其实这里的尘埃也无特别之处,只是配合了从窗子照射进来的充足阳光,特别刺激了飞虫的繁殖欲。大量飞虫聚集在此超常繁殖,于是给蜘蛛提供了超常的美餐,蜘蛛大量聚集又引来成群的燕子流连忘返 ,燕子吃饱了,免不了就近在大厦上方便。
专家们正是通过这么多质疑式的“为什么”,才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而解决的办法却是出奇的简单——拉上窗帘。
人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人不但有大脑,还在于能够通过勤于和善于运用大脑思考来科学地分析和判断,从而解决问题。那种简单和随意的惰性思维,则是我们生存的大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