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范行军
哈佛大学有一项跟踪调查,振聋发聩: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着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其余的3%的人有着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25年后,
那些3%的人,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
那些10%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那些60%的人,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那些剩下27%的人,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也抱怨自己。
可见,缺失目标,只有惨淡,没有经营。
人“面”有“目”,人生岂可无“目”。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说:“我的兄弟们啊:如果人类还没有目标,岂不是也还没有——人类自身吗——”
把“人类”的范围缩小到我、你、他:如果我、你、他还没有目标,岂不是也还没有我们吗——没有目标等于枉来人世吧。
此刻,我们把“目”放置远方,再驱除烦嚣,淡入冥想的境界,微风拂面,薄雾缭绕,“目”之所及,这个“目”一磴一磴的,多么像沈阳清福陵的一百零八级台阶,又多么像泰山的南天门石阶……是的,“目”标就是延绵不断的石阶而上的台阶,它是脚步的肩膀,抬举奋进者的荣誉。那些望而却步的眼神,只会在那台阶之下,留下点点尘埃。
“目”标,只与远大的旗帜对接,碰撞出灿烂星光。
但是,“目”标从来不鄙夷失败者,它的善待在跋涉的过程中体现的是宽容与支持。
心理学家大卫·沃森在强调追求目标时说:“即使没有达到目标,也是带来幸福和积极情感的要素。”由此,那个坚守不弃的目标宛若一根绳索,将心思系于奋力之上,哪怕忍受一时的挫折,依然选择攀爬。
“目”标永在前方,当下需要明晰:目的是什么?
苹果树下,站着十个人,如果问大家:如何能够最快地摸到那唯一的苹果?
游戏开始,大多数的情形是这样:十个人聚在一起,讨论怎样把苹果传递到每个人的手上。
其实,不必这般劳神,只需大家把手一起伸过去——就可实现最快速度地摸到苹果。
所以说,必须时刻清楚目的,否则,窘态突现:费力爬到梯子的顶端,却发现梯子架错了墙:对面没有花园和碧水,只见荆棘与废墟。
此刻,再凝神于“目”——梯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如果你坚持要上二楼,你的热忱会为你找到梯子;如果你只想试试,就什么都想不到。”松下幸之
助先生的这句朴实无华的道理,足以让人怀抱着满腔热忱,寻觅可以攀登的梯子。
“目”标是阶梯,需要脚踏实地,步步为营,最后抵达顶峰。
“目”标是木梯,需要审视方向,选准位置,确保登临之境恰是希望所在。
“目”标是不弃不离,一路苦旅不言,却也自在芬芳。
一次偶然的机会,意大利著名摇滚歌手佐凯洛听到一位青年男子的演唱,大为欣赏,同他一起唱了《求主怜悯歌》。很快,这位青年获得了1993年圣雷莫音乐节最佳新人奖。1994年,他的首张个人专辑《宁静的夜海》再次获得圣雷莫音乐节大奖,并打进了意大利流行榜前十名,而他与音乐剧天后莎拉·布莱曼演唱的《告别的时刻》更是盛兴一时,成为欧洲流行榜冠军歌,继而奠定了他的国际一流歌手的地位。
他的名字,叫安德烈·波切利。
1958年9月22日,波切利于生于意大利托斯卡纳。他热爱音乐,可是,自出生就患有严重的青光眼,12岁时,又在一次踢足球的意外后彻底失明。但他不自暴自弃,坚持学唱。这是因为,他的父亲贴在他的耳边说:“小家伙,别气馁!这个世界属于每一个人。虽然,你看不见你眼前的世界,但是,你至少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让这个世界看见你!”
让这个世界看见你——这是一个双目失明歌者的目标——绚烂巅峰,他一一尽收眼底。
现在,再一次审视“标”=木+示。可不可以浪漫地理解“标”为:远方的一棵树“木”,正在指“示”前行者——抵达才是“目”的。
阿多尼斯说:在苹果树的眼里,树下坐着另一个牛顿。
“目标”之树,正是这样的一棵苹果树,在远方摇曳生姿,硕果累累。
上路吧。
在那棵苹果树上,一个苹果随时都有可能坠落……
学会“分享”
学会分享。
分享他人的成功、快乐、经验……,像一阵微风把赞美和喜悦传播开来。
分享自己的成果、心得、愿景……,让更多的真诚、开心在同事之间传递下去。
但,首先我们要把自己的美意,分享给他人——我们才能够从他人那里获得善意。
如果,我们还没有学会分享,现在,就来温习一下小学时候学过的“分享”二字。
分=八+刀,意思就是“刀分八块”;
享=丶+一+口+子,意思就是“一点”东西都要与“子”来“口”之。
将“分享”两字联系起来看,就是把一样东西“刀”分“八”块,让大家都能获得一点美的滋味。
好了,现在提一个问题:我们有8个橙子,将会如何处理?
如果,我们急于获得正确的答案,那就请看——千万不要都吃掉。因为这样我们只会品尝到一种橙子的味道。倘若我们把其中的7个与他人分享,我们就会获得7个人的好感和信赖。也许,将来我们不会获得7个水果,但至少可以享受到比一个橙子更多的水果的滋味——而且是来自他人的馈赠,这就足够了。
分享是一种美德。
当我们把一样东西“刀分八块”,这种放弃,就是一种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