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洁 董世洲 邱琳慧 欧阳飞 宋海祯 李树杰
慢性湿疹是由复杂的内外激发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其诱发因素很多,如外部物理化学刺激,机体内分泌,代谢及胃肠功能紊乱及慢性感染等,皮疹呈多样性,慢性期则局限,有浸润和肥厚,瘙痒剧烈,易复发,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1]。《金匮要略》中称之为浸淫疮,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有“旋耳疮”、“寓疮”、“肾囊风”、脐疮”、“四弯风”、“乳头风”之称。
1 肝脾与慢性湿疹病因病机的关系
1.1 脾胃为根本,百病皆有脾胃生 脾开窍于口,主司一身之肌肉四肢,外邪通过口鼻、肌肤侵犯人体,或过食生冷及发物,以致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外蕴肌肤而发为红斑、丘疹、水疱;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水湿运化之枢,若素体禀赋不耐,脾胃失健,正气不足,湿邪内生,久之湿毒邪进一步伤正,耗伤阴血,或素体阴血亏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养则转为慢性。
1.2 肝为刚脏,主疏泄藏血 肝主疏泄,舒通一身气机,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阻,气血不调,则痰湿内停,蕴阻肌肤发为湿疹;肝主藏血,肝阴不足,肌肤失养,则见皮损干燥、肥厚;脾在志为思,肝在志为怒,情志内伤多影响肝、脾功能及气血协调。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七情扰乱,郁而生痰”。长期的瘙痒、反复的搔抓及患者对病情的过分关注易致情志失调引起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伤阴化燥,瘀阻经络,血不营肤,血虚风燥,肌肤失去濡养。
慢性湿疹中医辨证分型主要为脾虚湿蕴证和血虚风燥证[2],与肝脾两脏有密切关系。
2 从肝脾二脏论治慢性湿疹
2.1 慢性湿疹除湿不忘健脾胃 “ 湿邪”是贯穿湿疹病程始末的关键致病因素,也是湿疹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根源所在,因此“除湿”是湿疹的治疗大法。《素问?至真要大论》十九条中载:“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李东垣《脾胃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又有“盖疮全赖脾土”。再者慢性湿疹病程日久,患者脾胃多已虚,再加上早期多用苦寒败胃之品,则更易损伤脾胃。因此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湿邪易除,健脾除湿是治疗湿疹的关键,在临床应用中通过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本病,脾气得充而健,湿邪得除,则气血充盈,肌肤保养。
2.2 顽固性湿疹补肝不忘疏肝 对于一些顽固性湿疹,长期的瘙痒及反复的搔抓易致情志失调引起肝失疏泄,气郁不畅,肝气不舒,横逆犯脾,脾虚不运,气血化生不足,导致肝血不足,病久化火损伤阴血,不能外达濡养肌肤,二者相互影响,病情向逆。《灵枢?师传》:“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大量现代研究表明,慢性湿疹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较正常人低。心理因素对于慢性湿疹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可能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抑郁、焦虑等情绪因素非常容易激起慢性湿疹的反复发作[3]。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对于疾病的治疗也会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治疗慢性湿疹在补肝气、养肝血的基础上加用疏肝理气之品和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补肝不忘疏肝调肝,必将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3 防护兼顾
慢性湿疹的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还要注意日常的生活调理。如注意饮食,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忌食辛辣、鱼、虾、鸡、鸭、牛、羊肉等发物,以及香菜、韭菜、芹菜、葱、姜、蒜等辛香之品;对于皮损处忌用热水烫洗,忌用肥皂等刺激物洗患处,还应避免搔抓,以防感染;必要的心理疏导,向患者客观正确地讲解其所患疾病诱发因素、特点、预后,消除不必要的疑虑,通过语言、举止、态度及情感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指导患者叙述想法、思虑和需求,放松思想,多听音乐,从而对有些症状能及时得到科学的解释,减轻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其负面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帮助患者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基本态度。
4 验案举偶
罗某,男,49岁,2011年10月22日初诊。因反复双下肢发红斑、丘疹伴瘙痒3年,加重1月就诊。3年前患者双下肢出现红斑丘疹,瘙痒明显,搔抓后出现糜烂面及渗液,多次在外院口服中药治疗(以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为主,具体药名不详),病情有所好转,并反复发作。1月前再次复发,并且较前加重,全身皮肤干燥粗糙,而来我院就诊。可见双下肢发红色斑块,斑块上有丘疹、结痂及鳞屑,皮损基底部潮红,有抓痕及糜烂面,有渗液,自觉瘙痒,纳可,眠差,二便调,舌质淡,苔薄黄腻,脉沉细。辨证为脾虚湿蕴证,治以健脾益气,除湿止痒,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处方:南沙参30g,茯苓15g,白术20g,陈皮12g,牡丹皮15g,射干15g,龙骨20g,牡蛎20g,合欢皮30g,地肤子15g,生地黄15g,甘草6g。4剂,水煎服,日1剂,1日3次。复诊:服药4剂后患者自觉病情无明显好转,由于患者过分关注病情,情绪稍感焦虑,此次辨证为肝脾不和,治以疏肝健脾,养血润燥,佐以祛风止痒,给予柴芍四君子汤加减。处方:柴胡10g,白芍15g,南沙参30g,茯苓20g,白术15g,当归15g,川芎15g,鸡血藤20g,黄芩10g,赤芍15g,地骨皮15g,防风10g,牡丹皮10g,地肤子15g,乌梢蛇20g。4剂,水煎服,日1剂,1日3次。复诊:服药4剂后,患者感睡眠明显好转,心情舒畅,皮损处渗出较前减少,瘙痒明显减轻,舌淡,苔薄黄,脉沉细。上方加女贞子10g再服4剂后,皮损明显好转,在上方基础上再加减继续服8剂后,皮损基本消失。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三版.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04~607.
[2]陈红风.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196~200.
[3]朱霞,李淑青,邓贤达,等.慢性湿疹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调查[J].中国医药导报,2010,11(7)32: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