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姬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当周杰伦的《青花》唱红大江南北,青花瓷作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刮起了一阵时尚风。什么是“青花”呢?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英文名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它是以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青白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青花是陶瓷釉下彩的一种。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也有学者称唐青花并非青花瓷);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装饰手法独特的青花有别釉上彩的其他装饰手法,在教学上解决以下问题,才能让学生了解青花,掌握青花。
一、了解历史
青花瓷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瓷器产品,他的出现在我国陶瓷史上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以往陶瓷装饰以颜色釉为主,装饰技法有刻花、粉花……。青花一改以往的装饰技法,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的特点;胎釉上的纹饰细腻,色泽清新,青翠欲滴,由内而外透着一种浸透质朴的风骨,一种沉静岁月的优雅,一种柔韧的坚持,青花瓷象征着生生不息、波澜壮阔和放眼天下。教学时,我和学生一起先了解“青花瓷”的历史。青花瓷器起源于元代中期,到后期得到了很大发展,它经历了从初级到高级,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元代青花瓷的装饰纹样繁缛,层次多,主题突出,繁而不乱,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到了明代,官窑的装饰工整细腻,注重工笔画法;民窑不受拘束,自由奔放,多用写意。明代青花不像元代青花那样遒劲有力逐步变得柔和,绘制得精细而绵密。清代青花以康熙时代为代表,在元明两代的基础上增加了题材。青花以其独特的装饰,别致的风格,超凡的魅力,几百年来影响世界各国的制瓷业。只有了解青花的历史,才能让学生在接受传统教育中,不断思考怎样传承历史,创新青花艺术。
二、线条的运用
青花瓷的装饰工艺,主要是以青花彩料勾线和“分水”来表现形象。以勾线为主,不加“分水”;或以线条疏密,空间安排来表现层次;或以勾线为主,勾线“分水”并用。线描是青花装饰的重要手法,通过线条来表现各种事物的形象。掌握并使用好青花中的线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描绘线条时的运笔讲究运气惯中锋,用力均匀,行笔时注重不疾不徐,行笔过快则线条浮躁,滑而无力,色料寡淡;过慢则线条滞涩,色料结巴。一般用逆关看厚度来确定色料够不够,色料要有一定的凸起厚度。青花勾线要求用“铁线描”不讲究起止笔,要求线条匀挺,变化不大。刚练习青花时可以用白描青花,运用线条的粗细、疏密、点等技法,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色调效果。练习青花描绘技法,应多作些黑白图案基本功练习。由于青花装饰技法中部分学生解决线条、掌握色料等问题、分水问题仍未能较好解决。在初学阶段,为提高学生作品效果,部分作品分水较少,用点、线来表现面,把作品的层次表现出来。例:这件学生作品,装饰中分水部分较少,多用线条或点来表现层次的效果,在盘子的外层装饰采用这种密而不乱的短线条来作底色,把纹样的层次衬托出来。在中间层次用点疏密表现纹样的深浅变化,增强画面内容,表达出多层的明暗效果。整个画面使用扬长避短的方法更好表达青花特殊的艺术风格。
三、 构图处理
青花的构图和绘画性的构图一样讲究“开合、虚实”、“大空小空”、“密不插针,疏可跑马”等基本规律是一致的。青花的构图是青白对比,即景德镇艺人们在创作构图中所谈到的“水路”问题。“水路”是指青花纹样所留下的白地空间,疏密大小。其实“水路”也是构图,怎样处理好青白分布,决不是青花与白地在份量上机械地平分秋色,作平铺直叙式的安排,而是在组织青花纹样时,要考虑到所形式的白地是否匀称协调,顺畅而明朗,通过大小疏密的块面,达到黑白配置上具有节奏的韵律美。这在图案纹样构图设计上更显重要。水路不匀,就会感到纹样零乱,太空则纹样单薄,太密则纹样拥塞。在青花构图的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要求偏向于构图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如果学生构图空,就达不到多练习的目的,只有构图满,才能尽可能多的练习,达到加强基本功练习的作用。(2)青花构图如果太空,则缺少重量感,没有青花的特点,缺乏青花的韵味。(3)学会处理怎样才能达到密而不乱,更好表达层次。(4)构图满的作品,观赏效果较好,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青花的兴趣。
青花陶瓷作为一种绘画艺术有别于其他画种,它不仅色调明快,蓝白相映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更是一种安定宁静的色调。青花装饰于白瓷,更显出它的明净、清丽。在青花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是任重道远的问题。只有明确青花教育的重要性,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好青花。
(作者单位: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