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的集体性崛起,各种批评质疑之声也纷至沓来、不绝于耳。分析各种批评质疑的观点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针对我国国有经济及国有企业现实监管与运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社会公众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与批评,坚持以西方国家国有经济或国有企业的配置原则、比重和数量等作为参照,认为只有全面私有化才是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与出路;二是针对我国国有经济及国有企业现实监管与运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比较中国与西方国家在解决类似问题时所采取的原则、方法、途径与效果,认为必须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前提下,借鉴西方国家治理国有企业的经验,切实回应公众关切,在深化改革中破解我国国有经济及企业发展中的难题,以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本刊认为,后一种观点既合乎我国的国情国法、党心民心,又符合世界国有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我国国有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七条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包括国有经济在内的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加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江泽民同志在《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中指出:“没有国有经济为核心的公有制经济,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也就没有我们共产党执政以及整个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和强大的物质手段。这一点,各级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有清醒的深刻的认识。”
但是,要想把宪法和党的有关决定执行好、落实好,要想在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中探索规律并按规律办事,就不能对各种批评质疑置之不理,相反,还必须从各种批评质疑中吸取积极的合理的有益的成分或因素,并在深化改革中切实加以完善。要像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的那样:“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及其各级政府以及国有企业,对待社会公众对国有企业及其他各项工作的批评与质疑,都应具有这种广博胸怀和诚实态度。
一些严谨的学者通过对世界国有企业的比较研究发现,在1980年以来的世界私有化浪潮中,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虽然在下降,但国有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依然存在。由于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一些部门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比重下降了,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部门或领域需要政府带头发展。因此,从世界范围内的私有化浪潮中得出国有企业普遍无前途的结论是没有根据的。如果把国有资本真正作为一种资本来经营,那么国有资本作为一种组合或聚合资本就与民间的股份资本没有什么区别,国有制就不会成为企业改进经营管理的障碍,那种认为国有企业必然低效益的观点也是没有根据的。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可能正确选择。批评质疑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比较鉴别。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通过纵向的历史比较鉴别和横向的中外比较鉴别,倾听实践的呼声,回应公众的批评,在深化改革中应当坚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这一指导思想,同时把国有经济战略结构调整与支持和引导民间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与民营企业的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起来,把国有资本的作用与民有资本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增强国有企业的引导力、带动力和控制力,进而提高我国经济整体的发展活力与国际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