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香玲 张洪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主体教学,也是高职院校改革的核心。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实践教学如何适应这一趋势,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所有高职教育者和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1高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在我们国家,实践教学模式是多元化、多特色。有些高职院校依托专业办产业、依托校办实体办专业,有些高职院校与其他高校共享实训条件,都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有些高职院校依托专业人才的优势,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拓宽了实践教学的渠道。其中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常见的有工学结合[1]。工学结合模式主要有为以下三种形式[2]。
1.1 学校走进企业
学校与企业合作,学校在企业内部建立学生的实习基地。将我们的课程、教师、管理、学生带入企业,在企业建立教室,实践课全部在车间授课,理论课老师在企业的专用教室授课,企业教师与学校教师交替授课,企业环境与学校环境结合,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结合。这是一种实践教学在企业进行的工学结合形式。
1.2 引入企业资源
学校与企业合作,在校园内建立学生实训基地。把企业先进的文化、管理、设备、技师等资源引入学校,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交替授课,学校环境与企业环境结合,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结合,学生在学校与企业共建的教室、实训室学习知识,培养技能,是一种实践教学在校内进行的学工结合形式。
1.3 校企合一
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学制,校企双方联合组建管理机构,灵活恰当的安排学生在不同的阶段进厂、进校,学校既是工厂,工厂也是学校,校企合一。
2目前高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大发展,先进的生产管理、先进的生产工艺、先进的生产技术等不断涌现。高职院机械类专业的教学资料、试验设备、场地等不能及时更新而相对落后,在课程实验、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都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问题,制约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发展[2]。
2.1 “双师型”教师的紧缺
在传统的高职教学观念里,教师有实训教师与理论教师之分。要打破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一些操作能力较强的理论教师是关键。此外,实训教师要继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的掌握一些领域的新技术,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以及综合实验能力,从而更好的提高机械专业的教学水平。
目前,该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大都是大学或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分配到高职院校的,他们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动手能力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提高这些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使他们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
2.2 实践与理论相脱离,实践教学效果差
传统的教学观念,习惯于把实践教学放在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因而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在实践教学方式上,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实训课课程教学普遍存机械重复模仿操作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方法严重的遏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长期教下去,学生对实训课学习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些学生实训结束了,还不能独立完成实际操作。
2.3 实践教学条件有限
随着高职校院机械类专业的迅速壮大,机械类专业学生也有了大量增长。在实践教学设备方面,原有的实验设备和实习场地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实践教学的要求了。同时,实习、实训设备陈旧、实训消耗材料的经费增加等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实训技能课教学的发展,甚至形成了恶性循环。
2.4 实践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使用的教材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相对老化的问题。实验课按理论课设置,多年内容改变不大。实验教学与实际应用结合不紧密,很难达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3高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
3.1 加强推进工学结合
加强推进工学结合是优化高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关键[2]。加强推进工学结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从企业引进课程教材,教师密切关注科技和工艺的进步,每年都必须根据科技和工艺的发展变化修改教材,不断来充实自己的教材,及时为学生提供新知识。同时还由高资历的教师组成专门的课程开发委员会,了解科技发展情况检查课程,设计及引入新的专门课程,向管理层建议新的课程及教材。(2)加强推进社会上的某一个或某些生产厂家与学校联合建立生产车间,学校从生产厂家承揽生产加工、装配等任务,生产厂家以提供或代用的方式在学校建设一个和实际工厂完全一样的生产车间,学生在老师和师傅或技术员的指导下训练进入实际生产操作,同时对产品生产活动进行成本核算,以不蚀本或微利为原则。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百名教师下企业百名技师进课堂”、开设的“3G课堂”,就是加强推进工学结合典型案例。
3.2 加快“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改革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是一体化整合的教学模式,横向综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结构[3]。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实践教学为例,基于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将机械制造工艺、机加工等知识及技能教学融于一体,涉及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等专业课程;面向机械类企业的岗位需求,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按照企业工作流程,将相关的实践课程,通过科学地教学内容组合,实现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从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质量控制的全过程的产品制造任务,从而实现了理实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刘紫婷.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8).
[2] 王晓江,张普礼,梁熠葆,等.建立工学结合运行机制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0(2).
[3] 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J].实践与创新,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