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黄山影展与中国风光摄影之兴起

2012-04-29 00:44陈勃
中国摄影家 2012年7期
关键词:影展摄影家风光

陈勃

50年前的1962年,中国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前身)在北京举办了第一个以风光摄影为专题的影展—《黄山风景摄影展览》,出乎人们的预料,影展大受欢迎,盛况空前,国家多位领导人还亲临现场参观、即兴题词作诗,影迷们奔走相告,真可谓刹那间轰动京城。从此推动了中国风光摄影创作的发展,也掀起了旅游黄山的热潮。

四人行·黄山猎云

发起影展的缘由,当从吴印咸、卢施福、程默和我四人黄山猎云说起。

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中,我因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住进杭州一家工人疗养院,治疗一段后病情好转。听说杭州距黄山不远,久慕其名,我决定到黄山拍拍照片,医生也同意我借此巩固医疗效果。

刚到黄山温泉宾馆,不期而遇前来黄山准备拍摄《黄山风光》艺术纪录片的三位摄影家,他们是:北京电影学院院长、中国摄影学会副主席吴印咸,安徽摄影家卢施福和时任安徽电影制片厂厂长程默。我们都是老朋友,在这里相遇,大家非常高兴,决定第二天上山一起活动。

从9月20日到10月1日,一直在山上摄影创作。我是第一次到黄山,这里的美景—古松、怪石、云海,都被我尽收镜中。尤其是遇到各种各样的云雾、云海,使黄山的松、石似在缥缈虚无中游动,千姿百态、变幻无穷。让我这个生长在北方的摄影人大开眼界,十几天的收获,真是得到无穷的愉悦和享受。

首个风光影展·盛况空前

从黄山回到北京,我开始策划举办一次《黄山风景摄影展览》,同吴老商量,将历年到过黄山的摄影家的作品一道展出,这可能会对我国的风光摄影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吴老欣然赞同,并得到中国摄影学会常务理事会的讨论和批准。于是,黄山影展开始筹备。不久,便收到了张印泉、吴印咸、黄翔、吴寅伯、敖恩洪、冯四知、卢施福等数十位摄影家的作品数百幅。经过集体评选,共选出22位作者的95幅作品。于1962年10月12日起,在北京中山公园水榭展厅举办了《黄山风景摄影展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风光摄影作品专题展览。影展出乎意料的盛况空前,水榭展厅内经常是人山人海,拥挤不堪。

黄山影展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并不是偶然的。1956年中央发表了毛主席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双百方针之后,人们的思想开始解冻,但是还没有完全解放,对于风光摄影,当时的看法还拘泥于这些“风花雪月”的玩意儿,是有钱有闲阶级把玩的对象,和广大人民群众无关。摄影者也不敢多接触。此次《黄山风景摄影展览》,的确开启了新中国风光摄影创作的先河,风光摄影作品如此受群众的欢迎和领导人的称赞,令广大摄影者敢于面向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大大鼓舞了他们拍摄风光照片的积极性。

影展期间,北京各大媒体作了大量的评介。《中国摄影》杂志发表了左海《看看黄山有多美》的文章,他特别强调:“摄影,这个以现代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为凭借的造型艺术部门,当它被掌握到人民群众手里的时候,它就跟广大群众的生活发生了更密切的联系,为鼓舞人民的斗志,美化人民的生活而发挥了更积极的作用??对于伟大的祖国山川,特别是像黄山这样突出的名胜,进行充分的反映,当然是非常需要的。”

影上大观·胸中涌起波澜

黄山影展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元帅、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中国文联主席郭沫若等国家领导人和社会各界名流,都莅临参观,并留下了他们的墨宝。朱老总的题字是:“风景如画”。如今这四个大字已经刻在黄山玉屏峰迎客松旁边的一块巨大的石壁上;郭老则热情洋溢地写道:“天工向人挑战,人工比天巧算,把你好处摄来,胜似画图好看。我未到过黄山,今来影上大观,仿佛身在云海,胸中涌起波澜。”郭老的题字如今也书写在山下温泉宾馆附近一面大大的墙壁上。这些激情而浪漫直白的题字和诗句,激起广大游客上黄山的热潮。

陈毅元帅观看影展时,十分兴奋,他肯定这次影展办得好,他说:“风光摄影今后还应该提倡,我国除了黄山,还有许多优美的自然风景可以用摄影艺术表现出来。风景摄影能增进人民的爱国感情,给人以美的欣赏,人民需要它。”

陈老总还说,“黄山就在我新四军军部(安徽泾县)附近,但那时战斗任务很忙,我还没有上过黄山。现在和平了,我一定找个机会上黄山看看。”在陈毅元帅说话的第二年,他真的亲自率领各国驻华使节团上黄山游览,令这些外国朋友大开眼界,欣赏到中国最美丽的山川风光。从此,黄山的美名,更由各国友人传播到世界各地。

这次黄山影展,全部使用厦门感光材料厂生产的黑白放大纸制作。一式两套。一套展出,一套回赠该厂。50年前,厦门厂的相纸,已能充分表现摄影作品丰富的层次和鲜明的色调,为黄山影展增添了不少光彩,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黄山影展过后,中国邮票发行局根据影展作品,绘制了一套16枚黄山风景纪念邮票向全国发行。据说这套邮票今日已成为集邮爱好者争抢的珍品,它的行情不断上涨。

《黄山猎云记》吸引摄影名家

1961年黄山摄影归来,我在《中国摄影》杂志1962年第一期上发表了一篇摄影日记《黄山猎云记》和几张图片,自述了在各种天气和清晨傍晚拍摄的乐趣,抒发了对黄山美景流连忘返之情。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文章发表后,当时身为辽宁省卫生健康教育所编辑的袁廉民看到了,让他萌生了此生一定要上黄山拍黄山的想法。不仅如此,袁廉民调到安徽工作后,上百次去黄山摄影,他已经成为当今黄山摄影的大家,出版过多部黄山摄影作品集。

无独有偶,远在香港的摄影家陈复礼先生,当时也为拙文所鼓动,1962年3月他率领一个摄影团,包括当时摄影名家林襄修先生和青年摄影家杨明先生在内的一行五人赴黄山摄影。这次我受命代表中国摄影学会专程到广州迎接和交流,从此也成就了我和复礼先生50年的友谊。这次陈复礼上黄山不仅拍摄了《朝晖颂》等名作,更激发了他后来年年回内地创作的热情,使他走出沙龙小天地,对他的后半生摄影生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自述桂林、黄山之行改变了他的创作方向,萌生了创立写实与画意相结合的民族风格的艺术追求,从而总结提出了“以写实为经,画意为纬”的主张。

第一次黄山影展的影响,像湖面上的涟漪一样,一波波地向四周延展开来。许许多多的摄影爱好者,放弃了以往的顾虑,拿起相机,走向大自然,以自然为师,使中国的风光摄影蓬勃地发展起来。国内涌现了一大批风光摄影家:何世尧、陈长芬、于云天、李少白、杨大洲、姜平、王达军、王建军、田捷砚等。

香港影界精英组团上黄山

黄山影展的影响,陈复礼1962年上黄山的魅力,一直诱惑着香港的摄影家们,他们想再次结队登黄山。直到16年后,1978年,一支18人的香港摄影界精英组成的赴黄山摄影创作团,在团长陈复礼先生的率领下,终于成行。1978年,粉碎“四人帮”还不到两年,内地各项事业百废待兴,文艺界各有关团体,如摄影学会还没有恢复工作,此创作团暂由新华社接待,而我当时任职中国图片社、全国影展办公室主任兼《中国摄影》杂志主编,因此,新华社很自然地派我担当这个创作团的领队。

香港赴黄山摄影创作团先由香港飞北京,中央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务院侨办主任兼党组书记廖承志亲自出面接见。廖公当时特别强调以一个摄影爱好者的身份同大家见面交谈,因此本来十分拘谨的团员们一下放松起来,会见气氛热烈而轻松。1978年8月,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廖公语重心长地向大家说:“我们的国家迟早是要开放的,将来要发展国家经济,还要发展我们的旅游事业。你们搞摄影艺术的,可以多拍些美丽的祖国风光照片,摄影可以为旅游事业开路,可以为发展祖国的经济而贡献你们的才华。”

“摄影可以为旅游事业开路”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也是香港影友们的一个寄望,因此成为此次黄山创作团的一个重要话题。在山上,每当一天紧张忙碌的摄影创作之后,晚上大家又聚在一起热议怎样为旅游事业开路和为发展经济服务。行家们各抒己见,甚至出谋献策,其热烈气氛是空前的。

这次黄山创作团的成员真可谓香港摄影家的精英,都是赫赫有名的摄影大家,是国际影展各种奖项的获得者。团长陈复礼自不必说,还有简庆福、黄贵权、罗苏民、梁庆鎏、钟文略、何节全、陈迹、邬祁厚、何洪光等人,他们早就盼望回祖国登黄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老摄影家罗苏民是第一次登黄山,格外兴奋,从北京到达合肥的当晚,便将大小相机擦拭一新,放在宾馆的抽屉里。第二天一早登上汽车,还处在异常兴奋的状态之中,待快要到达黄山的那一刻,忽然想起相机还放在合肥的宾馆中,这可把大家急坏了,我于是请接待人员迅速电话通知新华社安徽分社,让他们赶快派人将相机取回并急送黄山来。还好,相机“完璧归赵”,没有耽误罗公的使用。罗公这次初登黄山,便被山上的景色吸引住了。从此魂牵梦萦,一发不可收拾,据说,后来他甚至靠出卖自家的盆景和他学生的支持,坚持再上黄山摄影采风。1980年罗苏民的《初访黄山》摄影集出版,1987年他12次登黄山之后,又出版精彩的《黄山颂》大型摄影集,同名展览先在香港艺术中心展出,次年相继赴北京中国美术馆及台北历史博物馆巡回展出,影响很大。

罗公先后20多次上黄山,成为黄山的“痴客”,更被黄山旅游局列入“黄山名人榜”名人之一。由于罗公及其“罗苏民摄影学院”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香港摄影人接踵而至到黄山摄影。

创作团中的黄贵权、何节全和欧阳伟雄,被称为“拼命三郎”。他们抓紧一切机会拍照,废寝忘食,每到开饭的时候,都要好几个人漫山大喊,招他们回来。

1978年距今已30多年了,据说,不少人还怀念当日时光,前些年曾有人建议陈复礼先生再组织一次赴黄山的摄影创作团,看得出来,黄山的美景对他们有着多么大的魅力!十分遗憾,当年18位精英中,据说罗公、陈迹等五位先生已撒手人寰了。

风光摄影推动旅游发展

50多年前廖承志副委员长对香港赴黄山摄影创作团所说的“摄影可以为旅游事业开路”,已为风光摄影家们铭记在心并不断实践的信念。他们通过自己创作的精美的照片,形象地介绍了祖国多个地区的山川景色。美丽的艺术风光照片一发表,便吸引了更多的旅游者前往探胜。

1980年我陪同香港摄影家陈复礼先生来到湘西的张家界摄影。当时,张家界还没有开放,山下是一片河滩和一些贫瘠的农田,几个景点之间没有缆车,也没有公路,我们在山下住的是林场的仓库,在山上住的是看林人家的草房。但张家界的景色强烈地吸引着我们,使我们贪婪地拍摄着各种独特的景色。之后,我们两个又合作在香港《中国旅游》杂志发表了稿件。出人意料的是:不久张家界接待我们的主人打来长途电话,他说,不得了啦!你们的作品发表之后,这里的港澳游客一天多过一天,林场仓库的顶棚也住满了,看来要赶快建招待所。过了不多天,他又来电话说:招待所也不行了,可能要建大宾馆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就这样步步紧逼,在原来烂泥河滩旁,好多家星级酒店年复一年拔地而起,周围也慢慢形成了小小的繁华街市,张家界的旅游事业一天天火起来了。湖南省旅游局在我们离开张家界的10年之后,特邀我们二人到张家界旧地重游。没想到,几幅摄影作品和一篇介绍文稿,使这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荒凉山沟,如今变成了一个海内外知名的旅游区。风光摄影真是发挥了它开路先锋的作用。

1980年秋我们还拍摄了九寨沟,之后又拍摄了四姑娘山、梵净山、江苏周庄等。同张家界一样,经过摄影作品形象地介绍,也使这些只有林业工人出没的山沟及无名水乡变成了今日四川省、贵州省、江苏省著名的旅游胜地。

从上世纪60年代黄山影展开始,推动了风光摄影,造就了一大批风光摄影家;风光摄影为旅游事业开路,让世人欣赏了我们的美丽河山,为祖国的旅游业和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阳丽君

猜你喜欢
影展摄影家风光
风光新580
风光如画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风光ix5:当轿跑邂逅SUV
第二届澳门国际影展 甄子丹等人担任明星大使
各国首都风光
2016年各类国际影展金奖作品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