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河北省正在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传媒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其发展程度决定了能否做大做强河北文化产业。培养试销对路的传媒人才,对促进传媒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河北省新升本科院校传媒专业建设发展研究”课题组历时一年,采用问卷调查、座谈、深度访问、抽样调查等方法, 对我省660家具有文化产业性质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传媒人才;传媒教育;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7-0038-03
一、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对传媒人才需求调查报告的背景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建议》中指出,要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创造出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建议》指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培育骨干企业,扶持中小企业,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和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2]。根据这一系列精神, 河北省委、省政府做出了积极发展我省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建文化大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决策。目前,我省文化产业增速加快,但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总量和规模偏小。我省正在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传媒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其发展程度决定了能否做大做强河北文化产业。培养试销对路的传媒人才,对促进传媒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对传媒专业和课程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优化“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体系,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 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北省新升本科院校传媒专业建设发展研究”课题组历时一年,采用问卷调查、座谈、深度访问、抽样调查等方法, 对我省660家具有文化产业性质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采样660个,收到有效问卷641份。现将调查的结果汇总如下。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此次调查涉及我省石家庄、邯郸、衡水、唐山、廊坊、秦皇岛、保定、张家口、承德、邢台、沧州11个地级市660家具有文化产业性质的企事业单位 。调查内容涵盖了传媒人才的需求情况、用人单位对传媒人才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用人单位对传媒专业的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培养目标等方面的要求。
(一)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主要为单位负责人( 主管人力资源方面的) 或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他们普遍素质较高,对传媒人才的现状、特点和需求有比较客观和深刻的认识,更加关心传媒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能力和知识的要求有较深刻和独到的见解, 也是传媒人才引进和考核的主要决策者。
(二)研究方法
从2010年10月份开始,到2011年9月结束,历时一年,我们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上门访问等方法,对分布于全省的660家具有文化产业性质的企事业单位、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的人事部(人力资源部)进行了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660份,收回有效问卷641份,回收率97.1%。
三、调查统计结果
(一)传媒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通过对调查所获数据进行统计我们得知:传媒人才已成为现阶段我省热门岗位之一,日趋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的倾向。被调查者83.7%认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对传媒人才有长期稳定的需求,且需求较大,需求人数每年大约为5人到10人。传媒从业人员的学历全部在大、中专层次以上,其中:大、中专占42.1%,本科占46.2%,研究生及以上占11.7%。不难发现,传媒专业求职人员的学历层次近年来呈现明显攀升之势。大多数传媒从业人员安于工作,定位感很强,且有职业危机意识,注重增强自身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
(二)单位对传媒专业人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从总体情况来看,对传媒人才的能力要求基本上呈现出综合性、全面性、技能性的态势。目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那种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政治理论修养,任劳任怨,具有一定团队精神和交际能力的多面手型的传媒人才,最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和欢迎。
41.9%的被调查者认为传媒专业毕业生计算机能力应达到计算机应用初级,32.6%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达到计算机应用中级水平,18.1%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达到计算机初级程序员水平,7.4%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达到程序员水平。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传媒业的飞速发展,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现阶段对传媒毕业生的基本要求。除了一些特殊的工作岗位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外,传媒产业的大多数岗位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要求并不高,仅具有初步的操作技能即可胜任。100%的被调查者认为传媒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62%的被调查者对传媒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认为应达到英语六级及以上的水平。
被调查者认为传媒专业学生最需要培养的依次为实际操作能力(29.8%)、创新能力(28.1%)、复合型知识结构(20.5%)、团队合作能力(15.2%)、沟通能力(5.1%)、吃苦耐劳态度(1.3%)。不难看出,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复合型知识结构对于传媒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尤为重要,这为高校传媒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
86.9%的受访者认为新引进的传媒专业人员普遍存在“上手快后劲不足”的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缺乏创新能力(43.6%)、自我学习能力不强(35.1%)、缺乏进取精神(18.1%)、理论水平低(3.2%)。受访者普遍认为行业对传媒专业毕业生最重要的素质要求是职业道德(42.4%)和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态度(40.7%)。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传媒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这需要传媒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不断地学习、完善自我,同时对于职业素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应引起高度重视,绝不能忽略。86.5%的受访单位定期对内部员工进行培训或正在考虑这一问题。72.1%的被调查者认为培养一名熟悉业务的员工大概需时六个月-一年。通过调查不难发现,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基础,在教授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比如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这为高等教育传媒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不但要培养学生掌握技术、具备实际的操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这将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尽快地适应职业要求做好充足准备。
(三)传媒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实践环节
86.7%的受访者认为传媒知识重要,81.2%的认为人文基础知识重要,72.8%的认为艺术专业知识重要,69.3%的受访者认为这三类知识都很重要。作为传媒专业的毕业生,本专业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有近7成的人认为人文基础知识和艺术专业知识与传媒专业知识同样重要,这充分说明了传媒专业的特点。市场需要上手快更需要后劲足的人才,单纯的传媒专业知识只能培养学生上手快,而人文基础知识和艺术专业知识则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助力,对于培养一位优秀的传媒毕业生来说,这三类知识缺一不可。
传媒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所有的受访者都认同这一观点。在实践性教学环节哪些方面需要加强的问题上,59.7%认为教学实践周的安排、假期实践、与理论教学全面结合、毕业设计这四个方面均需要加强。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形成,都表现出对工作情景、工作环境的强烈依赖,因此对于这类人才的培养,需要较多的实践教学。尤其是传媒专业,其工作性质决定了面对人群多、广、杂,工作的场所和环境变化较大,每次工作都有新的内容、都将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该突出感性,以情景教学、案例教学、亲手操作等方式,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取职业信息,培养岗位角色的感觉,以缩短将来就业的磨合期。
(四)对我国传媒教育的总体看法
经调查了解得知,92.6%的受访者对目前我国传媒教育的总体状况并不看好。76.3%的人认为中国传媒教育缺乏政府宏观引导;67.8%的认为师资匮乏、教师素质低,65.3%的认为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35.1%的认为教学质量差、课程设置存在很大问题. 这无疑为当前传媒专业的教育敲响了警钟,优化教学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
四、思考与建议
通过调查,较为细致地掌握了河北的传媒业(文化产业)对传媒人才的需求及素质要求,也为高校传媒教育的发展提出了积极的建议。这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市场需求,加快传媒教育改革的步伐。
(一)优化课程体系,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传媒专业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实践教学,成为传媒专业的一大特点。实践教学强调连续性和渐进性,建立课堂实验、假日实习、专业实习梯级实践体系。专业课程的教学必须将实验、实习放在重要的地位。重视实验室教学,加大实验课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每逢双休日、“五一”、“十一”黄金假日以及寒假和暑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实习和其它实践活动。通过这样的小实习,认识了社会、认识了自己以后所从事的工作和事业,更为实践的第三个阶梯——专业实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专业实习是对学生在校学习知识的总检阅,是学生从业的试验场,也是传媒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一道必经之路。通过一系列的梯级实践体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
(二)推进教学改革,探索“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体系
传媒专业培养目标是使毕业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因此, 教学体系可分为综合素质教学模块、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模块和实践技能训练模块。坚持培养人文基础素养、艺术素养,专业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技能训练并重,把实践技能训练有机地融入各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实际动手的操作能力,使学生成为“上手快后劲足”的传媒人才。
(三)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要完成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因此,传媒专业应紧跟现代传媒业发展动态,不失时机地将一些新理念和新知识引进课程教学,提高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同时,加大培训师资力量,要求讲授实务课程的教师具有丰富的业界经验,积极开展对外服务;围绕专业建设、课程优化积极开展教研和科研活动,鼓励教师申报或参与科研教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鼓励教师到实践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
(四)探索传媒专业学生“三结合”培养原则
社会的发展对于传媒人才提出了“三结合”的要求:即文理科结合、艺术与技术结合、理论思维与动手能力结合[4]。为此,应彻底打破目前各院系各自为政的课程安排与教学状态,从课程设置入手,真正将具有人文、艺术、技术不同属性的课程有效组合为一个专业整体,切实构建人文、艺术、技术三位一体的专业结构平台,才能培养出真正为社会所用的高等传媒专业人才,这才是高校传媒专业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R].华宏MBA,http://www.hhmba.com/article/article_9159.html.
[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R].新华网,2010-10-27.
[3] 周济.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 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第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R].2006-04-28.
[4] 杨红莉,张海馨,田建恩.论新升本科院校传媒专业建设现状与发展路径[J].衡水学院学报,2010(2).
附: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对传媒人才需求调查问卷
您好!为了更好地贯彻“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掌握当今社会对传媒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特点,“河北省新升本科院校传媒专业建设发展研究”课题组特制定此调查问卷表,以明确传媒专业学生的培养定位,以利于改造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整体优化培养方案,拟定该专业的办学思路。请您认真并如实填写以下问题,谢谢您的支持。(说明:本次答卷仅作为课题组对传媒专业市场调研所用,没有任何商业用途。)
1.贵单位的性质
A新闻媒体 B影视制作公司C广告公司D图书出版机构 E文化传播公司F教育院校G培训机构H其他
2.人才需求情况
(1)今后三年贵单位对传媒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A有需求,如有需求,人数为 5-10人B无需求C不确定
(2)近三年录用的传媒人才的学历要求为
A中专以下B大、中专C本科D研究生及以上
(3)您认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对传媒人才的需求如何
A人才紧缺 B有长期稳定需求 C短期需求较大 D需求一般
3.能力相关问题
(1)传媒专业毕业生计算机能力应达到
A计算机应用初级B中级C计算机初级程序员D程序员
(2)传媒专业毕业生外语能力应达到
A英语四级 B英语六级 C无所谓
(3)您认为传媒专业学生最需要培养的是
A复合型知识结构B创新能力C实际操作能力D团队合作能力
E管理能力 F吃苦耐劳态度 G外语能力 H外向性格特征
I专业技能 J行业资历 K沟通能力 L人脉关系 M其他
(4)贵单位新引进的传媒专业人员是否普遍存在“上手快后劲不足”的问题?
A 是 B 否: 若选此项请直接跳至3(6)题
(5)您认为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 理论水平低B自我学习能力不强 C 缺乏进取精神
D 缺乏创新能力E 其它
(6)贵单位是否计划定期对内部员工进行培训?
A 是 B否C 正在考虑
(7)要成为一名熟悉业务的员工大概需时
A 三个月以下B三个月~六个月C六个月~一年D一年以上
4.素质相关问题
(1)行业对传媒专业毕业生最重要的素质要求是:
A职业道德B专业知识C身体素质D心理素质
E工作效率F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态度
(2)素质教育需加强哪些环节:
5.课程相关问题
(1)你认为哪类知识重要(可多选)
A人文基础知识 B传媒专业知识 C艺术专业知识 D其它相关知识
(2)目前急需掌握哪些课程
A传媒历史B大众传播学C新闻采访与写作D广播电视制作
E电子商务F编辑出版学G市场调查与预测H人力资源管理
I广告文案写作与策划 J网络编辑与实务 K营销策划
L文化创意 M公关关系 N其他
(3)你学过的哪一门专业课现在最有用:
(4)现在传媒专业需增加哪些课程(根据本人工作需要填):
6.实践环节问题
(1)实践性教学环节哪些方面需要加强
A教学实践周的安排B假期实践C与理论教学全面结合D毕业设计
7.其他
(1)您认为中国传媒教育的总体状况是
A师资匮乏,教师素质低B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C教学质量差,课程设置存在很大问题D缺乏政府宏观引导E发展良好
(2)贵单位对当前传媒专业设置及培养目标的要求及建议:
(3)贵单位是否有意愿与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等方面进行合作?
A 有 B可以考虑 C 暂时未考虑
(4)若有与高等院校合作的意向,贵单位选择合作学校时主要考虑以下哪些因素?
A 学校声誉 B 教学环境和硬件设施 C 专业建设水平和特色
D师资力量E 其它
注:此问卷由石家庄学院张海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