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艳红
摘要:民族歌剧《木兰诗篇》是近年来取得成就最大的一部作品,不但受到了中国观众的普遍好评,而且在世界乐坛上,也得到了的充分的肯定和赞同,是民族歌剧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本文对《木兰诗篇》的成功经验和社会意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为新时期下如何更好的发展民族歌剧,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民族歌曲;《木兰诗篇》;成功经验;社会意义
一、《木兰诗篇》的创作背景和成就
进入21世纪之后,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全国上下的各个地区都在大力开展着文化建设。《木兰诗篇》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作为“花木兰替父从军”这个历史故事的发生地的河南省,意识到了这个宝贵的文化资源,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和选题,终于将这个歌剧的创作推向了前台。经过一年多的创作,在中央民族乐团、中央交响乐团、中国京剧院和河南省委宣传部等多家单位的共同参与下,《木兰诗篇》得以创作完成。歌剧最先与2004年11月于北京的保利剧院首演,由著名歌唱家彭丽媛和戴玉强分别饰演花木兰和刘爽,本次演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轰动。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全国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2005年,美国的肯尼迪艺术中心为庆祝联合国成立60周年,邀请木兰诗篇到美国进行演出,又拉开了木兰诗篇海外巡演的序幕,此后足迹遍布美国、日本、西欧各个国家,国内外的大奖几乎都被这部作品揽入怀中,充分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歌曲的创作和表演水平,成为了新时期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代表性作品。
二、《木兰诗篇》的成功经验分析
(一)选择家喻户晓的民族题材
木兰诗篇的选材无疑是十分成功的。花木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是一个民族女英雄的形象,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妇孺皆知。千百年来,这个故事在戏剧、电影、电视上都有过塑造和表现,但是在歌剧领域中还是一个空白。将这个题材用歌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于观众来说,积极的因素在于。歌剧是一种外来的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时间短,民族歌剧作品数量不多,多数观众心目中的歌剧,就是西洋的经典歌剧,听不懂唱的什么,不了解歌剧的大致意思,这无形资中就形成了一种观赏的障碍。而花木兰替父从军这一素材的选择,则消除了这种障碍,观众们早已对这个故事耳熟能详,愿意看看歌剧对这个历史故事是怎样表现的,和戏剧、影视中的表现有着怎样不同。这就无形中拉近了歌剧和观众之间的距离。这能够给我们之后的民族歌剧的选材以很大的启示。一方面,中国有着有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神话故事、历史传说等等,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另一方面,广大观众们乐于看到他们熟知的故事被搬上歌剧的舞台,这种熟悉性能够更好的帮助他们认识和了解歌剧,从中可以看出,民族的东西总是最亲切的,不妨利用这个切入点,作为普及歌剧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二)对原有素材的大胆改编
歌剧在传入中国之前,在欧洲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有着一整套歌剧的程式规范和艺术特征,没有了这些,也就不是歌剧了。一方面是中国的传统素材,一方面是歌剧的本质要求,这两者的结合,就需要对素材进行适当的改编,使之能够更好地符合歌剧的艺术规律。同时将原来的素材进行改编,本身也是个歌剧版本的一个重要的特色和卖点。《木兰诗篇》中,加入了刘爽这个角色,这个加入是完全必要的,不但符合本身的故事特征,还大大丰富了歌剧的创作。借助于刘爽这个角色的加入,突出了歌剧的爱情和和平的两大主题,试想,如果没有这两个思想主题,歌剧的艺术水准是要大打折扣的。这一点的启示在于,传统题材进入歌剧之后,不是拘泥和限制,反而是一个可以在创作的坚实的平台,通过歌剧队员素材进行适当的扩展和改变,对于原素材和歌剧来说,都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三)创作者和演出者的精湛的艺术技法
创作者和表演者对于歌剧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没有他们就没有歌剧的诞生和传播。歌词作者的是著名的词作家刘璘,本剧的唱词精炼,既有艺术性,又有思想性,同时还营造出了一种古色古香的味道。曲作者关峡是著名的曲作家,其创作风格大气磅礴,气势非凡。该剧中,关峡延续了这种风格,使得音乐和作品的主题有机的融合起来,并创造性的发展了主题。表演者彭丽媛和戴玉强,都是中国歌坛的领军人物,他们的精湛技艺,在歌剧中得到了最完美的发挥。从编创到表演,都是高水准和高水平的发挥,为歌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歌剧《木兰诗篇》的社会意义
(一)中国古代诗歌和现代歌剧的首次融合
《木兰诗篇》虽然不是第一个将中国的古典文化和歌剧结合的作品,但是其却是第一部将中国古代诗歌和西方现代艺术融合的作品。歌剧创作中更多的是借鉴了乐府民歌《木兰辞》,这对今后歌剧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歌剧的上演,将花木兰的故事推向了世界,不但有了的推动了歌剧的传播,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在东、西方艺术的结合中突显中国艺术风格
在歌剧《木兰诗篇》中,扮演花木兰这一角色最多的是我国著名歌唱家彭丽媛,花木兰这一角色被彭丽媛老师演绎的惟妙惟肖,但我们都知道彭丽媛老师是一名出色的民族唱法歌唱家,这说明在这部歌剧中民族演唱将占主导地位,而且在这部歌剧中还加入了豫剧等多种民族音乐元素,更加体现了这种主导地位。主导的是民族的,辅助的则是西方音乐,出了男主角由戴玉强老师扮演外,内容和情节与交响乐的紧密结合,也让观众们处处可以体现到传统歌剧的味道。这样的结合,不仅仅是继承了传统歌剧的优点,同时也针对中国观众和中国文化,融了大量的民族艺术,并将这种民族艺术主导于这部歌剧,让观众们眼一前一亮,耳边一震,从开始的新奇到最后的享受,这种歌剧的创新形式非常好。
(三)对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彰显,以及对和平的守望
《木兰诗篇》创作于二十一世纪,我们的国家正在全速的发展中,这时候全民上下需要的是一种民族精神。虽《木兰诗篇》很好的做到了这点,它所宣扬的忠诚、孝敬、尊重、勇敢,是我们国家的民族精神,可以让民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更加领会我们民族的这种精神。歌剧《木兰诗篇》的故事内容和中心思想积极向上,它向人们展示了一种人性的美,通过一段凄美的故事,勾勒出一个让人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最后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而且在歌剧的结尾有这样一段唱词:(刘爽)没有战火没有硝烟,(木兰)没有暴力没有凶残,(刘爽)没有流血没有死亡,(木兰)没有贫困没有饥寒。这是对当今世界范围内战争的厌恶,是对世界和平的美好期盼,也是人性的一种最真诚的体现。
(四)融入更多民族艺术表现手法,创新民族歌剧的创作理念
在歌剧《木兰诗篇》中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但还有很多没有融入,今后的歌剧创作是否可以将更多的民族艺术融入其中,比如:藏族的歌唱方法、蒙古族的歌唱方法、各地方戏曲的表演手段。就像豫剧的表演手段成功融入《木兰诗篇》一样,将这些东西巧妙的融入进去,在不破坏歌剧本身构架的前提下,达到一种全新的试听享受。
综上所述,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新世界的,歌剧这门外来的艺术,在中国经历了百年的发展之后,又遇到了新的环境和挑战。这就需要的创作者要对歌剧的本质属性予以再次的明确认识,同时也要认清时代发展的形式特征,使我们的民族歌剧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特征。这一点上来说,《木兰诗篇》不愧为是典范性的作品,也希望我们民族歌剧中,有更多的《木兰诗篇》的诞生。
参考文献:
[1]居其宏.当代歌剧音乐创作的几个问题[J].人民音乐,1999.
[2]弓长平.中国歌剧发展之脉络[J].黄河之声,1995.
[3]刘爱珍.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艺术百家,2008.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