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中演唱和表演特色

2012-04-29 20:55陈莉霞
群文天地 2012年8期
关键词:歌剧

陈莉霞

摘要:民族歌剧《党的女儿》是中国歌剧中的典范作品,无论是从创作上,还是表演上,都呈现出了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从歌剧《党的女儿》的创作和影响谈起,就以彭丽媛为代表的主要表演者的演唱特色和表演特色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歌剧《党的女儿》;演唱特色;表演特色

一、歌剧《党的女儿》的创作和影响

1958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党的女儿》一经上映之后,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引起了国内外观众的普遍关注。歌剧《党的女儿》诞生于1991年,要想把一部有着广泛影响和充分肯定的电影改变为一部同名歌剧,其中的难度和风险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作为该剧的主要创作者,词作家阎肃和曲作家王祖皆、张卓娅夫妇却没有退缩,以总政歌剧团为班底,由彭丽媛、杨洪基、孙立英、秦鲁锋等担纲主演,历经重重苦难,使得歌剧于1991年11月首演于北京,和电影首映时一样,歌剧刚一上演,就引起了广泛的轰动,此后几年的时间里,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演出上百场,成为了民族歌剧中的经典作品之一。

作为歌剧的《党的女儿》,并不是电影版本的重复和裁剪,而是充分尊重歌剧的创作规律,从唱词上进行了全新的谱写,在旋律上,将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巧妙的溶于其中。其中还有像《血里火里有还魂》、《天边有颗闪亮的星》、《万里春色满家园》等优秀的唱段,既具有歌剧的普遍性特征,又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风格。成为了新中国风格歌剧的代表之作。

二、歌剧《党的女儿》中的演唱特色

(一)声音表现的个性化

所谓声音表现的个性化,就是通过演唱者对于声音的把握,从而凭借着声音,塑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鲜明的歌剧艺术形象。因为声音的色彩变化是演唱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技巧。举例来说,一部歌剧从头至尾,如果表演者都是采用一个音量和一种音色歌唱的话,只能给人以乏味的感觉。相反,如果能够结合着剧情和人物的情感变化,采用变化丰富的音色,则能够让歌剧的二度创作的获得本质意义上的提升。道理虽然浅显,但是做起来的却不是那么容易,每一个演唱者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演唱风格和演唱技术,歌剧作为音乐表演的最高形式,对于演唱者的演唱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演唱基本功不扎实,演唱水平不高,也是难以胜任的。这一点上来说,田玉梅的扮演者,彭丽媛做的是尤为出色的。《天边有颗闪亮的星》、《血里火里又还魂》和《万里春色满家园》三大唱段,风格各异,情感变化较大,但是在彭丽媛的演绎下,还是淋漓尽致、层次鲜明的抒发了的田玉梅复杂的情感和真实的心态。如《天边有颗善良的星》这一唱段中,田玉梅被自己的敬爱的七叔公所误解,心里的委屈到了极致,临行前要对女儿娟妹子说几句嘱咐的话。这首歌曲短小精炼,具有歌谣体的风格,意在突出一种温情。彭丽媛在演唱时,声音明亮、甜美,吐字清晰圆润,充分体现出了作为一个母亲的柔情,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朴实和澄澈的演唱风格。而在《血里火里又还魂》中,田玉梅哭诉亲人的不幸,怒斥敌人的恶行,展现出了一个视死如归的巾帼女英雄的形象,情感的抒发可谓到了极致。彭丽媛在演唱时,几乎和角色融为了一体,面对的强烈的音量和音区的跨度,她用自己扎实的演唱技术予以了准确和完美的处理,通过对咬字和吐字在对比上的刻画,塑造成了一个掷地有声、斩钉截铁的女性革命形象。

(二)情感表现的个性化

情感是歌唱的灵魂,歌剧也不例外,而且歌剧的剧情丰富,情感变化也较为复杂,对于演唱者的情感表现能力要求很高。一般来说,表演者对于歌剧的情感体现有两个步骤。第一个是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大的方面来说,要了解歌剧剧情梗概、创作背景、主题思想、创作的风格等等;小的方面来说,要具体到每一句的唱词,一句句的分析,然后将所有的唱词再串联起来,结合着大方面的理解,初步形成自己的情感观。第二个是对作品情感的传递,即演唱者在进行了充分的情感体验之后,采用何种方法,将这种情感准确的、完整的传递出来,使得观众也被这种情感所感染。所以说,歌剧的表演仅凭演唱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深入的情感体验,使自己的演唱充满情感,才能获得和观众的共鸣。从《万里春色满家园》中可以看出,彭丽媛对于情感的体现是十分充分的,不仅表现出了田玉梅视死如归的精神和革命必胜的信念,还将这种情感有一种新的形式抒发出来。比如在“告别了这条条绿水“”几句的演唱中,看似是田玉梅对于身边美好景物的留恋,实则是对于美好生活的留恋,不仅展现了田玉梅坚定的革命者的一面,还刻画出了田玉梅作为一个女性所特有的温情和柔美,使人物的刻画生动感人。

二、歌剧《党的女儿》中的表演特色

歌剧和中国的戏曲艺术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戏曲中的表演,就能够给民族歌剧的表演以很大的启示和借鉴。在《党的女儿》中,彭丽媛不但充分继承了中国戏曲表演中的优秀质素,还将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通过和剧情的有机结合,塑造出了一个鲜活、立体的艺术形象。

(一)眼神的丰富性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中国戏曲表演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彭丽媛在这部歌剧中,通过眼神,将田玉梅丰富的内心世界,刻画的淋漓尽致。在第一场中,田玉梅面临着被枪决,但是她却昂首挺胸,眼睛怒视敌人的枪口,充分体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大义凛然。而在和女儿娟妹子话别的时候,此时的眼神则是含情脉脉,欲言又止。再狠下心来转身要离去的时候,眼中突然流露除了一丝悲伤,但是也仅仅是一丝的流露,还是依然的离去。看到自己的挚友桂英精神失常之后,她注视了桂英,眼神中充满了同情和温柔,在给桂英梳头的时候,每梳几下,都要看一会儿她,仿佛在询问桂英,这样梳头可以吗?又没有弄痛你,充分体现出了田玉梅作为一名女性温柔的一面。

(二)身法的多变性

彭丽媛根据戏曲身段的表演结合剧情,借鉴并合理运用了戏曲的身段,在手法、身段、步法等都有所体现。如第一场,田玉梅在刑场的亮相,昂首挺胸,正面直立,把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看到女儿赶来,快步跑上前,稍斜身体偎依着女儿,把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诠释的那么真实感人。如在第六场,玉梅被敌人发现,直面前方,目不斜视,表现了共产党员的大义凛然,敌人威逼利诱,玉梅毫不动摇,只是拽拽衣襟,这个细微的动作更体现了玉梅坚定与沉着。最后在行刑前的绝唱《万里春色满家园》中,玉梅开头唱得两个“我走”,坚定地面向前方,毅然决然的表现她对死的无畏。唱到“孩子啊,你紧紧依偎在娘身边”,身转向孩子,更加给了孩子力量。接着“告别了,这条条绿水”,“告别了众乡亲”,“茅草屋”,“罗明哥”,身态转向远方,转身一周面对前方,仿佛和亲人一一告别。最后,唱出再一次决然的“我走”身态转向敌人,表明坚强的决心,和视死如归的气魄。最后一句“万里春色满家园”,身态如开场一样,昂首挺胸,上身正面,下身侧立,宁死不屈的身姿,更加坚定了共产党事业必胜的决心和对未来的憧憬。一个英雄就义的场景鲜明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综上所述,作为民族歌剧中的经典作品,《党的女儿》的创作无疑是成功的,而好的创作,更需要好的演员来表演。作为歌剧来说,则需要演唱和表演俱佳。在这部歌剧中,以彭丽媛为代表的全体演员,都出色圆满的完成了表演任务,而且还体现出了鲜明的艺术特色。给今天的歌剧表演和歌剧表演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陈大鹏.当代民族歌剧的重大收获—评歌剧《党的女儿》[J].中国戏剧,1992(01).

[2]张非.情有所钟魂有所系—民族歌剧《党的女儿》观后[J].人民音乐,2001(10).

[3]王军.戏曲语言在歌剧中的运用—歌剧《党的女儿》的戏曲风格[J].洛阳师范学院戏剧文学,2009.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歌剧
走进歌剧厅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伦敦的沉浸式歌剧展览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歌剧聊天室 洗洗晒晒,又是新一天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