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
1金融风暴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影响
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初,甚至对整个世界的信心都产生了摧毁性的打击。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突然性和蔓延的迅速性,导致世界各国的经济出现大幅度的滑坡,社会财富大幅缩水,失业率急剧上升。
1.1 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经济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衰退。当金融危机国际化的趋势初露端倪之时,国际货币基金等组织就曾预测在今后一个时期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下降,几乎所有发达工业国的经济都将出现负增长。世界银行资深经济学家汉斯·蒂莫曾经指出“世界可能面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长的经济衰退周期”。随着时间的推移,金融风暴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比预想的还要严重。进入2008年以后,英国房地产价格出现大幅下滑,迫于经济压力,许多英国人不得不低价抛售房产。当金融风暴从美国移至欧洲大陆后,冰岛金融系统的恶化几近失控,冰岛三大银行全部被政府接管,国家面临“破产”危险。
1.2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全球股市大幅下跌,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新一轮动荡
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继续加深,世界主要的投资银行深陷泥淖。由于资产质量不断恶化、亏损严重、资本金不足等原因,多家重量级金融机构濒临破产,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两房”及AIG被美国政府接管,高盛与摩根斯坦利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摩根大通收购华盛顿互惠银行,花旗银行实质上被实行国有化,从而掀起全球金融市场的新一轮动荡,导致全球股市大幅下挫。韩国在金融风暴爆发后,股市市值大幅缩水,韩元不断贬值,不少企业面临破产。
1.3 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金融机构损失惨重
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主要金融机构的市值大幅缩水,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不足一年的时间里,美国9家金融机构总市值平均缩水幅度高达80.7%。随着金融机构交易产品价格的紧缩,其经营损失也在不断增加。由于雷曼公司在对冲基金交易、货币市场业务和信用违约掉期市场上都有较大的参与份额,其破产导致市场上的交易对象的风险明显增加,大量金融资产遭到抛售,对市场估值体系造成巨大的冲击。以金融业为主的英国受到金融风暴袭击后,银行倒闭、股票下跌、英镑贬值。
1.4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各国失业率急剧上升
与经济下滑相伴随,世界各国普遍出现了就业下降、失业率明显上升的局面,发达国家的就业状况更是持续恶化。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久,美国失业人员就大量增加,失业率大幅上升,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等行业均大幅裁员。日本的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状况迅速恶化,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只能通过缩短人均实际劳动时间来缓解用工不足的压力。德国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失业率连续三年呈逐渐增长态势。英国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英国失业总人数达到197万人,失业率为6.3%,创11年来的新高。
2中国充满信心抗击金融风暴
金融危机在重创世界经济的同时也对人们重振世界经济的信心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中国政府审时度势,客观辩证地分析了这次金融风暴的起因、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国政府战胜金融危机的现实基础和优势,制定了“化危为机”的主动出击策略。
2.1 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困难面前,需要信心、勇气和力量。金融危机爆发之初,中国领导人多次强调信心对战胜金融危机的重要性。2008年9月,温家宝总理在纽约与美国经济金融界人士座谈时提出了“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的主张;在2009年初访问欧洲四国和欧盟总部以及出席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时,再次强调“坚定信心是战胜危机的力量源泉”;在两会闭幕时进一步指出“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2009年4月,温家宝总理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时再次表示“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愿为世界经济发展继续作出积极贡献”。在北京举行的亚欧峰会上,胡锦涛主席也多次提到“中国信心”,指出“在此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只有坚定信心、携手努力,我们才能共同渡过难关”。
2.2 实际行动支撑“中国信心”
信心以实力为基础,通过行动来展示。面对金融危机信心缺失的状况,中国政府和人民迅速打响了一场重振信心、迎战危机的战役。首先,调整金融政策,刺激内需。如制定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陆续出台了家电下乡等刺激内需的政策,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促进居民个人消费。其次,国家领导人频繁亮相,展现中国信心。在华盛顿二十国集团首次金融峰会上呼吁世界各国应增强信心、加强协调、密切合作;2009年初,中国领导人展开了举世瞩目的“正月外交”,提出包括进一步“加强合作”、“推进改革”和“反对保护主义”在内的五项主张等。第三,推动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秩序改革。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了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建议,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总额达65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并探讨建设区域性储备货币。第四,率先垂范,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中国政府组织大型采购团赴海外采购,主动免除一些不发达国家的债务,向多国提供援助。这些活动表明了中国抗击金融风暴的决心,提示世界各国只有开放合作才能取得共赢。
2.3 “中国信心”取得丰硕成果
首先,中国扩大内需的计划初见成效,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投资增速加快,消费较快增长,国内需求持续提高。其次,中国信心提振世界信心,温家宝总理以“信心”为主题的欧洲之行取得了重要而扎实的成果,国际社会增强了携手合作、共克时艰的信心,国际社会就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加强金融监管以及为国际金融机构注资等问题达成共识。第三,亚洲国家合作异军突起,抗击金融风暴奋勇当先。2008年10月,亚欧首脑召开会议,就国际金融形势和东亚合作进行了有益探讨。2009年2月,10+3举行特别财长会议,发表了《亚洲经济金融稳定行动计划》。第四,中国加强了同东盟的合作,积极推进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建设等。
3中国信心的现实基础分析
“中国信心”来自于中国领导层全面、辩证、乐观地看待问题的智慧,更来自于日益强大的国力和上下齐心攻克时艰的民众基础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中国抗击金融风暴的各种有利条件,奠定了中国信心的现实基础。
3.1 改革开放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年均经济增长速度接近10%,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在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的同时,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外汇储备均居世界前列。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角色,使我国在世界经济活动中可以发挥重要影响作用,对世界范围内的商品生产、资源分配、价格走势等发挥一定的支配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财政收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等均有大幅增加,国内有着大量的社会储蓄和民间资本,因此,政府可以利用占有的巨大的国内社会财富份额较大程度地掌控我国经济运行态势,强有力地调控国内宏观经济及国民财富的支配,保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2 步入小康的中国社会和谐稳定,中央政府的经济政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社会结构趋于合理,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个人和家庭财富有了大量的积累,中国民众普遍认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希望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持续保持。因此,当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时,广大中国民众相信、理解、支持中国政府的决策,尤其在中央政府出台通过扩大内需拉动国内经济的一揽子计划中强调惠民生的举措使老百姓享受到了更多的改革开放的成果之时,党和政府的威信得到了加强和提高。此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国民预期寿命显著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都为“中国信心”提供了现实的社会基础。
3.3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明显优势,是“中国信心”产生和实现的坚强后盾
首先,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既能遵循价值规律要求、适应供求关系变化,又能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实现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领域中的优胜劣汰。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是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一种经济形式。因此,在抗击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等多项措施,促进了中国经济在金融风暴初期保持稳定增长的势态,遏制了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为任务,而不是“唯利是图”,因此,在积累了一定的社会财富,尤其是金融风暴来临之时,可以根据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的需要,将政府掌控的大量的社会财富投入到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通过拉动内需、促进就业等措施保持国内经济平稳发展,在“惠民生”的同时,及时消除了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避免了金融危机和周期性经济衰退。
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信心”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时,在人们普遍恐慌的阴郁氛围下,以务实而乐观的积极态度重振了世界各国携手抗击金融风暴的信心,最大可能地减少了金融风暴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世界各国抗击金融风暴任重而道远,但中国信心对抗击金融风暴所作出的贡献功不可没,并必将引领人们去开创人类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