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英芳
农机合作组织是农民、农机大户、农机使用者或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为了维护和实现共同利益,按照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有农机服务队、农机作业协会等形式。近几年来,农机合作组织在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我市农机合作组织的基本情况
目前,阜新市经过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47个,比2010年底增加14个。其中:阜蒙县41个,新增13个,彰武县4个,清河门区1个,细河区1个。合作社社员达768人(户),拥有从业人员111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01人。拥有农机具2645台,其中拖拉机735台,配套农具1485台(套),收获机械182台,水稻插秧机3台,机具配置以大型、高性能为主。在农机合作社数量增长和农机装备结构改善的同时,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也不断提高。2010年,全年农机作业服务总面积达194万亩,其中:机耕92万亩,机播39万亩,机收24万亩。2010年全年服务总收入达4540万元,农机合作社社员人均服务收入达4.7万元。
2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特点
近年来,我市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坚持抓发展、促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在服务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服务模式逐步市场化。
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因地制宜,拓展领域,完善机制,创新服务模式,广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实现了农机规模服务和土地分散经营的有效对接,推进了农机作业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机具多、配套齐全、生产规模大等优势,在本村及临近村庄积极开展订单作业和连片作业,提高了机具利用效率和作业质量,降低了作业成本。
(2)运营方式日益规范化。
我市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上是按照“自愿联合、经济参与、共同拥有、民主管理”和“民营、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建,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即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社员享受章程规定的权利,履行规定的义务。在运营方式上大多实行统一业务联系、统一作业调度、统一服务质量、统一机具修理、统一收费结算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实现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3)扶持力度越来越大。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中坚力量。近年来,我市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有效提高了全市农机服务组织的装备水平,推动了农机服务组织向社会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模得以迅速扩大,已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我市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3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的作用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提高了我市农业机械的利用效率,探索了农机化的新路子,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整合了农业资源,有力促进了土地流转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实现了节本增效,增加了农民收入;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了城镇化步伐;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行业抗风险能力,解决农机手信息渠道、技术水平、经营效率差异大、作业成本高等问题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市农机作业组织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规模小、实力弱、服务项目单一,辐射带动能力、开拓市场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较弱,农民组织化程度还很低。二是管理不规范,连接农机户紧密程度不够,运行机制较为松散。缺乏规范管理和正确引导,发展的盲目性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较为突出。三是合作组织普遍存在法人地位不明确、注册登记不规范、普惠政策缺失、贷款困难、独立性不够等问题。四是政府扶持力度还不够,在财政、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尚未落实,作业组织启动困难。五是乡镇农机管理职能弱化,对农机作业组织的引导及对农民教育培训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农机服务体制创新发展的需要。六是部分农机大户、农机经营者素质不高,接受新知识、新服务方式的能力有限。七是服务功能不完善,农机作业市场拓展不广,作业项目单一,农闲时间长,影响了自我发展的能力。八是有些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规模化经营的观念滞后。
实践表明,发展农机合作组织是有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现代农业的有效手段的重要措施。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内,不仅要扶持拖拉机主机多、社员人数大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而且还要扶持壮大新成立的小规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各级政府和农机部门要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资金支持力度和项目倾斜支持力度。在金融信贷、税收优惠、土地使用等方面明确提出多项扶持措施,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进而促进农业生产向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不断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