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柱
拓片一般是指用墨或朱砂等颜料把石刻、青铜器、秦汉砖瓦等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纹拓在纸上的印制品。因拓片是从原物直接拓印下来的,其形状、大小、字迹、纹饰与原物相同,因此它是一种能够最大限度保存原物信息的有效方法。拓片与实物相比,有便于保存、移动、悬挂、展示、携带等优势。文献记载中国的拓印技术早在隋代就已出现,《隋书·经籍志一》就有“其相承传拓之本,犹在秘府”的记述。因此,我国的拓印技术距今至少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
瓦当拓片就是以瓦当为原物的拓本。瓦当,俗称瓦头,是古代建筑上筒瓦之瓦头,有美化和保护屋檐的功能。从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来看,最早的瓦当发现于陕西扶风县召陈村西周中晚期宫殿建筑群遗址。早期的瓦当多为半圆形,秦时出现圆形。到汉代,瓦当的刻制水平和图案纹样发展已达到了最高水平,随后走入了衰落。瓦当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活化石”——它深埋地下千百载,年代久远,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瓦当上的精美图案、文字装饰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能使人们从中了解古人的习俗好尚、艺术神韵,同时是探寻考证古迹、补史证史的珍贵实物证据。我国对瓦当的研究收藏与拓印,早在北宋时期就开始了。北宋临淄人王辟之(1031年—?) 所著《渑水燕谈录》之《卷八·事志》中有我国对“瓦当摹刊”的最早记载:“秦武公作羽阳宫,在凤翔宝鸡县界。岁久,不可究知其处。元佑六年(1091年)正月,直县门之东百步,居民权氏浚池,得古铜瓦,五皆破,独一瓦完。面径四寸四分。瓦面隐起四字,曰羽阳千岁,篆字随势为之,不取方正。始知即羽阳旧址也。其地北负高原,南临渭水,前对群峰,形势雄壮,真胜地也。武公之初年,距今有七百八十八年矣。武功游景叔方总秦凤刑狱,摹刊于石,置之岐阳宪台之瑞丰亭,以贻好事者。”自清中期以来,特别是在乾嘉金石学派的影响下,瓦当开始备受学术界和收藏界的重视和青睐,瓦当拓片也应运而生,拓印刊布成为时尚,出现了从王昶、阮元、吴大、陈介琪、端方、罗振玉等这样的金石学大家,他们皆存有大量的瓦当及瓦当拓片。目前,国家图书馆就珍藏有清代收藏鉴赏家陈介棋亲手捶拓的瓦当拓片近千张,古砖拓片702张。民国年间,身居上海的现代大文豪鲁迅也珍藏有瓦当拓片169种317张。陕西是秦汉都城所在地,出土瓦当数量之多,居全国之首,同样代不乏人。清代和民国时期,先后出现了热衷于收藏研究秦汉瓦当及其拓片的赵元中、张云山、刘春谷、柯莘农、宋云石、薛崇勋、陈直、李白瑜等文人雅士,其中多位还喜好在珍品瓦当拓片上书写题跋。题跋内容一般为题写史事、器物考据、文字解析、图文鉴赏、明辨传续、象征阐释等,少则几个字,多则六七百字,这些留有文人墨客字迹的拓本,备受古董商和收藏家的青睐。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富民强,民族文化得以繁荣。盛世兴收藏,如今秦汉瓦当及其拓片收藏,参与人数之众,见到品类之多,皆是千年瓦当收藏历史中最盛之时。在众多收藏家中,孙双才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被圈内称为“孙多才”。孙双才先生曾在西北大学就职多年,受这所文化底蕴厚重的学府熏陶,崇尚和热衷秦汉瓦当的收藏。他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已收藏各种不同的瓦当五百余种,总数有三千余枚,经手和经眼的瓦当万余枚。他在收藏研究的过程中,感到秦汉瓦当虽然遗存量较大,但由于求大于供,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展,出土越来越少,而且价格不菲,普通收藏爱好者和百姓很难在自己的居舍与这些瓦当近距离眸面。为了能让这沉睡深土千年的古物走出私人收藏的秘室,走出文博单位的库房和殿堂,进入平常百姓厅堂之中,他萌发了学习古人捶拓瓦当拓片、创作瓦当拓片艺术品的念头。起先,他从自己的藏品中精选出上百种瓦当,亲手捶拓,并沿袭古人和当今一些名人题跋的模式和内容,先后创作了一批瓦当拓片,装裱成镜心或挂轴。虽均奉送同好共赏,但在自己创作的实践中,总觉着瓦拓与题跋似二张皮,没有古今相融之感。
如何把瓦拓与题跋自然融会贯通,在赏心悦目的跋拓艺术中,让大家既能赏古鉴古,又能从题跋中感悟到古代瓦当图纹、文字的内涵,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又能古为今用,对现实社会中美的道德行为予以倡导,对丑陋的行为予以鞭笞?为了使这一理念得以实现,孙双才先“给力”自己,阅读了翦伯赞著《秦汉史》、邢义田著《画为心声》、戈父编《古代瓦当》、周学鹰著《解读画像砖石中的汉文化》、国家图书馆编《陈介棋藏瓦当拓本选编》、傅嘉仪著《秦汉瓦当》、史会海著《中国古都和文化》等专著,系统地了解了瓦当产生的背景、发展的轨迹,古人的文化渊源、习俗风尚,古代地理古迹、宫殿、房屋、陵园建筑特点等,并认真研释自已收藏的瓦文图案的内涵和寓意。为了让自己静下心来,他又重拾自己已丢弃多年的绘画书法爱好。当这些文化积淀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他再重新凝视这些秦汉瓦当时,思绪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与古人有了心灵上的沟通。此时,茅塞顿开,瓦拓与题跋如何相互交融的难题迎刃而解。他突破和拓展了前人题跋的内容,依据瓦当的寓意,将瓦当拓片与恰当的诗、书、画相结合,各种新拓展的题跋瓦拓就像井喷一样爆发了。在他的勤奋努力下,令人耳目一新、独具特色的瓦拓题跋艺术作品层出不穷,让喜爱收藏的朋友们目不暇接,不得不对这位个头不高、其貌不扬、着装不究的孙先生刮目相看了。现从他的瓦拓题跋作品中遴选少许,以飨同好。
一、以言跋警世。孙双才先生对改革开放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十分高兴,但对社会中出现的少数为了金钱而丧失道德底线的人和事深恶痛绝,他的瓦当题跋中,赞美嫉丑,借古讽今,启迪人们要讲诚信,做善事,利己利民利国。如:
图1汉·“仁义自成”瓦跋拓。此瓦出自茂陵,体现着汉人崇尚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伦理思想,从字面上解释即是仁义者事自成。作者篆书,倡导人们应“以仁义存心,以勤俭作家,以忍让接物”。
图2战国·燕·饕餮纹瓦跋拓。饕餮是传说中的一种恶兽,商周战国常将此兽作为器物纹饰,用以避邪。作者篆书“地狱即在眼前,莫到犯了罪时方才醒悟,业镜虽悬台上,只要过得意去也肯慈悲”,以此警示世人。
二、以诗跋释文。孙先生依据瓦当当面所展示的意境,或自作诗文、盈联,或筛选古诗,以篆书或隶书题跋,书法不仅颇有金石之味,而且以诗文表述了瓦当图文的含意,使瓦拓与诗意很自然地融为一个整体。如:
图3战国·双犬瓦跋拓。作者篆书“志同道合海阔天空双比翼,意厚情深月圆花好两知心”,既形象地解读了瓦拓的意境,又赞美了人世间的真情厚谊。
图4汉·“卫”字瓦跋拓。“卫”字瓦当为汉代卫尉官署建筑之物,作者篆书“铁马金戈千里红尘寒冬,酷暑满腔热血江山永固 ”,古为今用,讴歌保卫祖国安宁的卫士们。
图5汉·“宫”字瓦跋拓。此瓦为汉长安城未央宫宫殿建筑所用,作者篆书“秦中自古帝王都,山环水绕潼关锁,秦宫汉阙大唐殿,各领风骚数百年”,概括了秦汉唐的兴衰史。
图6唐·仕女面像砖跋拓。作者篆书“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画面仕女的婀娜风采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以画跋表意。孙先生过去曾专门学习过绘画,基本功底犹存,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又有新的长进。他在瓦拓上创意以面为跋,依据不同的瓦当,用画作描绘出能意会瓦当当面图文的题材,让人叹为观止。如:
图7汉·“延年”瓦跋拓。汉长安宫殿用瓦,喻延年益寿,长生不老。作者以水墨国画“双鹤延年”加以表达。
图8汉·“长勿相忘”瓦跋拓。此瓦出自陕西淳化,为亲情、爱情的吉祷语,作者以象征真挚情爱的“荷塘鸳鸳”加以阐释,形象生动,惟妙惟肖。
图9汉·“有万喜”瓦跋拓。此瓦出自汉未央宫,为吉语瓦。作者用一只喜鹊站立在梅花树梢上张嘴喳喳报喜的国画“喜上眉梢”,形象地予以诠释。
图10-13汉·四神瓦跋拓。此四神瓦当出自汉城,分喻东西南北,作者认为也可喻春夏秋冬,故青龙纹以兰花、白虎纹以黄菊、朱雀纹以青竹、玄武纹以腊梅予以阐释。
四、以独创诠释。孙先生思维敏捷,思路宽广,在瓦当跋拓艺术上常有其独特惊人的创意。如:
图14汉·“益延寿”瓦跋拓。此吉语瓦出自汉皇宫遗址,现存世不足10枚,是瓦当中的珍品。为这张拓片题跋,作者费了心思,酝酿良久,最终发明了具有知识产权的“寿”字字形似鹤的鹤(谐音“贺”)寿图,真是人见人爱!
图15唐·凤纹瓦跋拓。作者将其与唐代石佛像拓巧妙结合,再用水彩饰以云纹、佛光等,似佛从天际驾仙凤徐徐而至,要为人间普降福祉。画面构图清新,活灵活现,凡是见到者都想将此幅跋拓请回厅堂,以期给自已及家人带来好运。
综观孙双才先生的瓦拓题跋作品,在传承中有创新,在创新中有突破,每幅跋拓都经过慎密的构思,选题精准,捶拓清晰,构图得当,搭配巧妙,章法有味,绘画自然,画面朴拙,瓦拓内涵与题跋内容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使跋拓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不仅受到收藏界朋友们的垂青,也得到众多书画家的赞誉,求索者络绎不绝。前不久,孙先生创作的20余幅瓦当拓片题跋作品已在拍卖会上亮相,《孙双才题拓创新一百六十品》也即将梓行。最近,在瓦当收藏爱好者的一次大型聚会上,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馆长任虎成先生在即席讲话中赞道:“孙双才是我们陕西秦砖汉瓦收藏队伍中的‘多才之人,他的瓦当拓片创作很有新意,是瓦当艺术中的又一枝奇葩,期待他继续奋发,一定能成为一位瓦拓题跋的艺术家。”我们衷心期盼孙双才先生在瓦当跋拓的艺术之路上,不断推陈出新,不断为社会奉献赏心悦目的好作品,不断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