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乒乓外交”看美国民间组织

2012-04-29 00:44:03徐治国
国际人才交流 2012年8期
关键词:乒乓外交美中关系代表团

徐治国

今年6月初,“美国外交政策研讨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成功举办。

中国驻美大使张业遂、美国前劳工部部长赵小兰(Elaine Chao)以及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等“重量级”人物出席。

每年6月前后,都会有来自全美约200名中国留学生齐聚华盛顿参加这一盛会,与美国政界、教育界、学术界、企业界、商界、军队以及媒体界精英就中美两国当前政治、经济、教育以及文化等诸多领域热点展开对话,以使他们更好地了解美国及其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on United States-China Relations)就是这个重要活动的主要策划组织者,它的发源成立和成长过程也富有美国特色和代表性。

认识“委员会”

上个世纪60年代,一些关心美中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商界、学界和政界的领袖和专家学者,联合起来成立了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创始人物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罗伯特·斯卡拉宾诺(Robert Scalapino),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美国当代中国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鲍大可(A.Doak Barnett)教授,政治学家白鲁恂(Lucian Pye)等。斯卡拉宾诺、鲍大可和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并称为美国“三大中国通”。这些“中国问题专家”主张美中之间应该积极对话,通过学术和商业合作来增进彼此了解,达成共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成立起来。作为一个谋求促进美中两国相互了解的非盈利性的跨党派民间组织,秉承无倾向性、平衡和多样性的原则。成立之初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公共教育和文化教育致力于增进彼此相互了解和交流,主要开展对公众的教育及宣导。发展至今,已经拥有超过750名来自全美各界的精英个人会员以及70多个企业会员。

在美中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发挥了其他组织不可取代的作用,已经成为开展美中交流的一个最主要的组织。1972年,它历史性地促成了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访美的成功,可谓是该组织的良好开端。

“乒乓外交”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诞生时值美中两国外交“冻结”的年代,两国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往来,直到1971年。

1971年4月10日至17日,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邀请访问中国,打开了隔绝数十年的中美交往的大门,此乃著名的“乒乓外交”。礼尚往来,美国乒乓球协会理应邀请中国代表队访问美国。

要知道,当时的美国乒乓球协会相比美国其他大型体育协会,如美国职业篮球联盟(NBA)、美国橄榄球联盟(NFL)等,简直可以忽略不计。“美国乒乓球协会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组织零散、缺乏管理和财政支持的一个组织。不仅如此,他们也缺乏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居然要承担如此重大的项目。”现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副会长白丽娟(Jan Berris)女士告诉作者,“当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听到美国乒乓球协会的如此窘境后,决定作为共同组织方参与此次中国代表团的美国之行,准备在资金和两国政府部门运作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1972年4月,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成功接待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访美。这是第一个访问美国的新中国代表团。在白丽娟看来,“某种程度上,也正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介入,保证了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访美的成功。”

白丽娟,1971年进入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工作,从着手接待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这第一个项目开始,一千就是41年,被誉为中美关系发展的“百科词典”,见证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几十年来她一直行走于中美两国之间,访问中国100多次,与许多中国领导人和普通百姓成了好朋友。

“乒乓外交”的示范作用是无穷的。仅仅几个月后,当时唯一一个在美国的中国政府代表机构——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主动邀请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承担中国沈阳杂技团访美的相关事宜。1972年底,沈阳杂技团访美,尼克松总统及夫人亲切接见代表团全体成员。这是中美两国第一次文化交流活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外交意义。

“美中建交之前,两国之间没有任何渠道和桥梁,而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成为了最主要的纽带,两国之间的互动主要通过该组织来实现。”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员、美国布莱恩特大学副校长杨洪教授告诉作者。

从此,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开启了加强两国之间交流的时代。以人为本

随着“乒乓外交”的成功和1979年美中外交关系的建立,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工作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范围有了更多扩展,已不再局限于当初简单的公众教育了。

当下,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要致力于政治与安全、教育、国际关系、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大众传播、环境和公共健康以及与美中相关联的全球性议题的讨论和交流。通过组织美中专家互访、举办论坛和研讨会、出版相关书籍以及互派教师和学生等形式来得以实现。目前举行的主要项目包括“公共学者项目”、“中美杰出青年论坛”、“中美教师交流项目”、“中美学生领袖交流项目”、“美国外交政策研讨会”、“中美法治与人权研讨会”、“中美经济对话”、“环境法专业人士交流项目”等。

纵观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目前实施的众多项目,主要有两方面特点: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就当下热点话题展开对话与合作。

人才项目囊括学生、35岁以下杰出青年以及公共学者等不同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不同主题和讨论热点。“这些项目给每一位参与者提供了交流平台,各项目之间也有机联系竞相互动。”入选首届公共学者项目(Public Intellectuals Program,PIP)的杨洪教授如是说。

作为PIP项目首批学者,杨洪清晰记得,“这个项目的诱人之处在于并非去灌输思想,而是让你主动参与和了解热点问题,并随时与政府官员和决策者沟通对话,这可能是与中国国内一些项目的最大差别所在。”

目前PIP项目已执行到了第三届,每届大约遴选20位学者参与。该项目除参与者受益外,公众也广泛受益。项目成员带着研究成果走进社区,与社区居民围绕美中热点话题进行讨论,以使更多美国公众关注了解美中关系发展及其重要性。

“这些活动,政府是不会去做的,个人和学校也没有能力去做。而长期做下来,公众受益,政府也受益,普通民众了解多了,政府执行政策也就容易了。”杨洪说。

钱从哪儿来?

早期该委员会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各种基金会、企业和个人捐赠,自“乒乓外交”之后,来自政府部门如美国国务院教育与文化事务局、美国新闻署的拨款接踵而至,拨款单位对经费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允许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开展各种项目。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美国教育部和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也开始给予资助,但经费只能用于特定项目。随着中美关系发展速度和态势渐入佳境,一些拨款单位资助与中国有关的项目几年之后,就会转向其他领域,或者与中国官方“另起炉灶”,建立自己的项目后就远走高飞。

“随着一些有关中美关系的各类组织相继成立,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来自政府的资助就越来越稀缺了,而这些新生机构也在寻求同样的稀缺资源。好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还有来自企业的赞助,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为美国的企业在中国扎根发展带来机遇,他们当然愿意慷慨解囊。”白丽娟说。

例如,目前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每一个项目几乎都有不同的企业或个人给予赞助。今年的“美国外交政策研讨会”,就有来自可口可乐公司、世界著名保险企业安达集团、北美领先的巧克力与糖果生产商Hershey公司等诸多名企的资助。

特殊身份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斯蒂芬·欧伦斯(Stephen Orlins)说,近年来,每当中国国家领导人来访时,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都会安排一个大规模的欢迎宴会,邀请中国领导人发表政策演讲。因为这是中国领导人与美国社会各界直接互动交流的重要机会,对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政治互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例如今年新春伊始,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之时,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与美中贸委会,在华盛顿联合举办了一场欢迎习近平访问美国的盛大午宴,有600多位嘉宾出席,其中包括现任美国政府内阁成员、前政府高级官员、前驻外大使、商界精英及重要社会团体负责人等。

尽管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是一个民间组织,但其特殊身份和交往人员似乎又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白丽娟看来,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在早期美中两国之间扮演重要角色的原因有如下几点:有自己的办公地点、规范的组织机构和有力的资金保障,以及一心想促进两国之间了解和交流的强烈愿望。除此外,会员中多数是来自公民事务、商界、学界甚至前政府官员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对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成长都是有利的一面。像和中国有渊源的美国前总统卡特、老布什等,都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顾问。

在杨洪看来,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员中有相当一部分前政府官员,如“基辛格、布热津斯基、赵小兰等重量级人物都参与其中,可见其资源很丰富”。这保证了该委员会与政府的沟通畅达。“尽管如此,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是很独立的,没有任何政治倾向,不依附于任何部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最成功之处在于体现了不同文化、不同国度、不同政治体制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及民众间的交往互动”。

作为民间外交组织,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将一如既往地按照其核心宗旨运行下去,来实现两国民众之间的交流和国家之间的建设性发展。

猜你喜欢
乒乓外交美中关系代表团
“乒乓外交”
环球人物(2022年20期)2022-11-03 17:13:43
我省代表团召开全体会议 推选张庆伟为代表团团长 王文涛等为副团长
从“亚太”到“印太”:美国外交战略的延续与变异
当代世界(2020年9期)2020-09-21 08:45:29
新铁幕抑或新冷战:美中关系现状及中国应对之道
社会科学(2020年4期)2020-04-17 14:50:24
论尼克松政府的“越顶外交”对美中日关系的影响
青年生活(2019年20期)2019-09-10 03:25:51
小球推动大球:“乒乓外交”亲历
各地代表团及代表剪影
PIGSKIN IN PEKING
汉语世界(2015年2期)2015-01-18 02:43:58
Google Shuts Down Five Products等两则
军事历史代表团访俄
军事历史(1992年4期)1992-01-18 00: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