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传说中的致命食物

2012-04-29 00:44:03云无心史军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2年8期
关键词:红素龙葵紫菜

云无心 史军

未腌透咸菜和烂白菜,比砒霜还毒?

腌菜时如果放盐量不足,腌制时间不满8天,可能造成亚硝酸盐中毒。烂白菜,就是腐烂的大白菜,会使人缺氧而引起头痛、头晕、恶心、腹胀等,严重时会抽筋、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险。

所有的植物都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现在的科学研究结果一般认为硝酸盐本身是无毒的。而亚硝酸盐如果大量进入人体的话,可能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血液失去携带氧的能力,出现缺氧症状,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对亚硝酸盐更广泛的忧虑还在于它在人体内可能转化成亚硝胺,而后者是一种致癌物。

水、肉、蔬菜、水果等所有饮食都不可避免地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根据欧美等国的统计,在正常饮食中,蔬菜是硝酸盐最主要的来源,而亚硝酸盐往往跟硝酸盐的转化相关。正常情况下,蔬菜中的这些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距离危害人体的剂量还有相当的差距。在某些细菌作用下,硝酸盐会被还原成亚硝酸盐。

制作各种腌制蔬菜的过程都是细菌生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乳酸菌、醋酸菌等“好细菌”把糖分转化成乳酸或者醋酸,从而把菜变成人们需要的咸菜或者酸菜。而“坏细菌”会产生亚硝酸盐。

在自然发酵的条件下,一开始,好菌坏菌的量都不大。加盐、密闭、低温等“腌制条件”,能帮助好菌,抑制坏菌。在发酵过程中,好菌产生酸,降低pH值,而坏菌产生亚硝酸盐。随着发酵进行,环境的pH值越来越低,坏菌的生存条件越来越恶劣。最后好菌大获全胜,坏菌全军覆没。随后,坏菌覆灭前产生的亚硝酸盐也逐渐会被分解清除。以东北酸菜为例,坏菌产生的亚硝酸盐浓度在腌制七八天的时候达到最高,然后逐渐下降,到二十天之后就降到非常低的水平,基本对人体无害了。如食用未腌透酸菜或者咸菜,就可能造成食物中毒。

烂白菜的情形跟咸菜和酸菜类似,只是白菜的腐烂过程中没有加盐、密闭等抑制坏菌、扶持好菌的手段,因而坏菌猖獗,亚硝酸盐浓度可能更高。

不过,亚硝酸盐并没有流言中说的那么“毒”。它是一种常用防腐剂,中国国家标准中,不同肉制品中的允许含量不完全相同,一般是每千克几十毫克。美国的标准则是每千克200毫克,但要求同时加入550毫克维生素C来防止生成亚硝胺。在酸菜腌制過程中,亚硝酸盐是一个由低到高然后再降低的过程。在最高点,可能达到每千克100毫克以上,到最后完全腌透了,能降到每千克几毫克的水平。所以,尽管烂白菜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但其危险性远没有流言中说的那么厉害,更不可能“比砒霜还毒”。

发芽土豆和青西红柿,比砒霜还毒?

发芽土豆的嫩芽和变成绿色的土豆皮中龙葵碱含量很高,食用易中毒。未成熟的青西红柿含有毒性物质,吃后可出现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生吃危险性更大。

土豆、西红柿和茄子等植物中有一些“糖苷生物碱”(Glycoalkaloid),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叫做“龙葵碱”(Solanine),也有翻译成“茄碱”,它们具有抗虫抗菌的功能。植物合成这些生物碱算是它们对抗病虫害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龙葵碱是一种毒性相当强的“天然物质”,口服的中毒症状一般为呕吐、腹泻和神经毒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英国就曾经发生过78个学生因为食用龙葵碱含量过高的土豆而中毒的事件。大鼠口服实验的半数致死量为每公斤体重590毫克,而砒霜的大鼠口服实验的半数致死量是每公斤体重15毫克。由此可见,虽然龙葵碱具有一定的毒性,但还远没有到砒霜那么可怕的程度。

就土豆植物来说,龙葵碱广泛分布在它们的茎和叶中。地球上有几千种土豆,其中的龙葵碱含量有高有低。而现在人们种植的这些品种是经过筛选和培育的,正常情况下龙葵碱的含量已经很低了,一般为每千克几毫克。土豆的龙葵碱主要分布在皮层,食用的时候去皮的话,还能够去掉30%~80%。所以,正常的土豆并不会让人中毒。

收获的土豆如果保存不善,会发芽变绿。在这个过程中,龙葵碱的含量会大大增加。产生绿色的不是龙葵碱,但是“变绿”是龙葵碱产生的一个标志。同时,土豆会变苦,而苦味更是直接说明龙葵碱含量已经很高了。对于变绿或者发芽的土豆,已经有了明确的“有毒”信号,我们就要避免食用。

西红柿和茄子中也有一定量的糖苷生物碱。在青西红柿中,其含量会相对高一些。不过,一般情况下不会去吃青的西红柿,也就不用担心。而在茄子里,它们的含量也不高,同样不至于让人中毒。

需要注意的是,糖苷生物碱很难通过烹饪破坏。以龙葵碱为例,冷冻、干燥、微波加热、蒸煮等对它的破坏都很有限,甚至没有影响,要170℃以上的深度油炸处理才能显著降低其含量。

紫菜变绿就有问题啦?

变绿的紫菜有毒,不能食用。

紫菜之所以是紫色的,是因为紫菜中含有一种叫做藻红素的特殊色素蛋白。这种色素是紫菜生活在海水中所必备的工具。与陆地上的光照环境不同,太阳中的长波光(如红、橙、黄光)行进到海水几米深的地方就被吸收掉了,只有波长较短的绿光和蓝光才能深入海水深处。像紫菜这样生活在深层海水中的植物就需要利用这些短波光线,它们为此“定制”了能高效吸收绿光和蓝光的藻红素。

藻红素可以溶解到水里。并且,这种色素蛋白并不稳定,特别是遇热容易分解。所以,我们在煮汤时,失去藻红素的紫菜就褪去了它们原有的紫色。

不过,在脱去藻红素之后,紫菜没有变成无色透明,而是变成绿色了。这是因为,除了藻红素,紫菜中还含有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等色素。在它们中间,叶绿素的含量最高。正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取代了藻红素位置的叶绿素就将紫菜叶片“变成”绿色的了。当然,这些绿色色素同菠菜、油菜、小白菜这些常见蔬菜中的叶绿素是一样的,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毒性。

那些长期储存的紫菜,会因为藻红素逐渐降解而变成绿色,也是正常的现象,不会因此变得有毒。实际上,在自然情况下,甚至会有一些紫菜发生遗传突变,部分或完全丢失藻红素,变成绿色的紫菜了。

把变绿和有毒联系起来,大概是从土豆变绿的过程引申过来。不过,将紫色深浅作为评判紫菜品质,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如果有些人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用颜料将紫菜染成深色,那样的紫菜就真的成为有毒的陷阱了。紫菜变绿,不过是其中的藻红素被降解之后,叶绿素露出了真容。可以照吃不误。

胖大无根豆芽是用化肥发的?

无根豆芽在生产过程中,多施用除草剂,使生长出来的豆芽没有根。而除草剂中含有使人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有害物质。胖大的豆芽是用化肥发的,其中残留大量的氨,在细菌的作用下会产生亚硝铵,大量食用会引起头昏、恶心、呕吐。

流言里提到使用除草剂、化肥,都是想当然的说法。为了生产出胖大的豆芽,确实会使用到植物生长激素,这样的豆芽就是“毒豆芽”了吗?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豆芽的生长吧。

在豆芽萌发时,首先生长出来的就是胚根,这个器官承担者吸收水分的重任,分裂旺盛,含水量也较低,所以在口感上不是那么令人满意。相对而言,作为豆芽菜主体的胚轴就要受欢迎得多,这里的细胞里面充足的水分,会让我们感觉到爽脆的口感。能不能让口感好的胚轴,也就是豆芽杆多些呢?就有人求助于“塑造”植物形态的植物激素了。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胚芽本身会分泌生长激素,胚的不同部分受生长素影响的浓度是不同的,胚根和胚芽所需生长素的浓度较低,而胚轴(也就是豆芽杆)所需的浓度较高。所以,喷洒适当浓度的生长素,一方面可以促进豆芽杆的生长,另一方面还可以抑制根和芽的生长,也就实现了杆多根少的目的。

目前,经常被使用的外源激素(区别于植物自身分泌的“内源激素”)是2,4-D,在剂量过大的情况下,可能致人中毒(对肠胃和肝脏产生损伤),小鼠实验的急性中毒剂量为每千克体重500毫克,所以其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

高浓度的2,4-D确实可以充当除草剂,不过要是按除草剂剂量添加到豆芽里的话,连豆芽都不会生长了。实际上,除了能促进胚轴的生长,2,4-D还能提高坐果率,减少落花落果,被广泛应用于瓜果类蔬菜的生产中。在这些时候,它的身份也并非植物杀手。

另外,要想让豆芽变得粗壮一些,就需要用到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可以促使细胞生长,而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快速分裂。同时,细胞分裂素还可以抑制侧根的发育,得到更光洁诱人的豆芽菜。必须说明一点,这些植物激素跟人体的激素完全不搭界,不会引起性早熟之类的反应。特别要注意的是,植物可比我们敏感得多,如果施用量过大反而会影响豆芽生长(也希望不良商家能明白这一点)。北京市地方标准《豆芽安全卫生要求》中规定,每公斤豆芽的2,4-D的残留量要在0.1毫克以下,赤霉素的残留量要在0.5毫克以下,6-苄基腺嘌呤的残留量要在0.2毫克以下。如果正确使用,我们也不用过于担心。

另外,在生豆芽的时候加化肥其实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这个阶段,就是将种子储存的营养搬运到迅速发育的胚根、胚轴和胚芽中。所以,没有必要担心吃到沾着化肥的豆芽菜。当然,等到胚芽中的绿色叶片真正长成时,才需要外界矿物质供应,开始自给自足的营养生产。而我们吃的豆芽还来不及展开绿色叶片,就已经成了桌上的美餐了。既然没有化肥,也就谈不上有什么分解成亚硝酸盐了。

猜你喜欢
红素龙葵紫菜
雷公藤红素下调NF-κB信号通路延缓肝细胞癌发生的作用研究
紫菜蛋花汤
孩子(2021年1期)2021-02-02 12:24:16
紫菜包饭
幽默大师(2019年10期)2019-10-17 02:09:18
困扰吧, 女性!
中国诗歌(2018年6期)2018-11-14 13:24:12
蔷薇
诗潮(2018年5期)2018-08-20 10:03:28
揭秘“塑料袋紫菜”
龙葵果
国学(2016年8期)2017-03-20 07:31:30
雷公藤红素通过ROS/JNK途径诱导Saos-2细胞发生caspase依赖的凋亡
卷一卷,做紫菜包饭
红酵母红素对氧化受损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