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俭英
摘要:本文介绍了物理探究室的设计理念、组成及功能等,并重点阐述了如何在实践中具体运用,关键词:物理探究室:探究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2)8(S)—0034—2
物理在中学被认为是“最难学”的一门学科。它的内容抽象,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综合分析,知识迁移,数学计算等方面的要求都较高。虽然教师的教学设计精益求精,多媒体课件日臻完美,但培养的人才距离创新型人才却仍然相去甚远,究其原因有很多,但教育的模式陈旧也是其中的问题之一。有限的课堂,大量的习题作业使得学生无心、无力搞探究,学习也就成了枯燥的,不得已的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赫尔巴特说:“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兴趣须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求多方面的活动。”为了真正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必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将有限的探究时间外延。因此笔者想到了扩大物理实验室的功能范围,设立课外物理探究室,它的开发使用设计如下:
1
设计理念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因此该探究室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基本,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宗旨,进一步丰富和深化素质教育。
我们知道物理探究性实验的实质是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因此通常由学生自主地进行各种探究活动,教师进行引导,这样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提出有价值的观点,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从而更有利于学生深层次把握知识的精髓,提高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探究物理奥妙的兴趣。这种主动参与的探究性活动课的开发可以改变学生长期以来一直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真正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上,使学生在不断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养成观察、实验和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2
设计场地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空余教室增设4—6个物理探究室(类似于物理实验室),将力学实验、电学实验器材分门别类摆放于不同的探究室,以备学生随时预约来做实验。
3 人员安排
可以聘用专门的实验员负责,也可以任课教师兼任(只在中午、自习课、或课外活动时间兼任或轮值)。
4
探究室的设计使用思路
一方面有些实验课内容太多,时间紧迫,有的同学仓促间匆匆将实验做完,还有的做不完,学生缺少思考和探究的时间,有些实验结论的得出还需要反复地操作得出和认识,创造性火花的闪现也是在不断地实验和思考的基础上进发。因此该探究室为学生的课堂实验探究起到了很好的延续作用。另一方面,学生日常学习中闪现的一些新的灵感或探究思路,也可以很方便地到探究室来实验研究。因此笔者建议:
1.探究室分类建立。如力学探究室、电学探究室等,将相关实验器材分类摆在不同实验桌上,不要做完了收到仪器橱,方便学生随时来实验。
2.每桌放一张基本实验探究温馨提示卡。因为课本中学生的分组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基本的必做实验,因此该探究卡的目的是为那些学生课堂分组实验没掌握好的学生提供的,教师重点将分组实验中的难点、要点、注意事项作一些启发性的提示,引领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其中的科学道理,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3.预约实验:每周各班将进行预约实验的同学的名单提交给开发室教师,教师根据学生预约时间人数进行协调安排。
4.学生实验探究。
因为这是课堂实验的外延,因此有的学生只是来巩固加深认识实验,有的学生可能是有了好点子,来创新探究实验,当然还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弱,来重新做实验。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基础不牢需要巩固课本基本实验的学生可以根据温馨提示卡的提示,通过自主探究找到答案或得到认识。开发室的教师只提供疑难解答或适时引导,即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探究、指出误区、把握探究的方向。
学生因为有了充足的体验和思考机会,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也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体会到寻找更好的实验方法的重要性。探究性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究与发现的能力,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和科学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所需的数据、解释数据、费劲脑汁做出结论的基础上,领略到探究的“风味”。
5 优点
设立这样的探究室,可以说是物理实验室的外延,但它又不同于物理实验室,它没有时间限定,没有内容限定,也没有老师讲解,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亲自参与,主动研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因为探究室的时间具有弹性,因此理解快的、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可以用时短一些,理解慢的、动手能力弱的同学用时可以长一些,这样因人而异,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钻研东西,而不至于在课堂上同一时间去做,有的快,有的慢,快的同学吃不饱,慢的同学就做成了夹生饭。该探究竟的开放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团结协作精神,更关键的是学到了课堂上通过老师传授所永远也学不到的物理精髓,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打开了又一扇窗户,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为“生命型”课堂的打造提供外延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栏目编辑 李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