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儿童习作的绿色天空

2012-04-29 00:44:03史天一
江苏教育研究 2012年8期
关键词:习作儿童语言

曾读过这样一首小诗:“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我说,把弯路走直,就是捷径了。儿子说,把直路走弯,路就延长了。”

在成人的眼中,走好“直路”就能更高效地达到目的;在儿童的视野里,走出“弯路”就可能拥有更多的快乐。儿童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认知,南京师范大学刘晓东教授在他的《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中指出:“儿童也是文化的创造者,他们也拥有丰富的儿童文化。”我们只有通过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理解世界和感受世界,带上儿童的经验,关注儿童的关注,快乐儿童的快乐,幸福儿童的幸福,这才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和状态,教育才会有作用。

然而,现实的儿童习作教学却往往在无情地忽略着儿童的文化世界,成人化的思维、成人化的语言充斥了儿童的习作过程。于是语言的空洞乏味、情感的平淡无力、形式的千篇一律,成为当下许多儿童习作的病症所在。笔者认为,关注儿童化的生活、回归儿童化的语言、尊重独特的儿童文化必将成为今后儿童习作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让儿童习作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引导儿童在习作中写真事、表真情、抒真意,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应有的追求。

一、关注体验,让生活充满儿童的“香气息”

“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著名儿童文学家冰心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中是这样描写儿童的。自由、活泼、阳光是儿童的特点,只要让他们走进生活,那股“香气息”便会感染每一个人,难怪作家冰心总爱和孩子们在一起了。赞科夫曾说过:“如果让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广阔了。”什么是“真正的、广阔的生活”?笔者以为,就是适合儿童生命特点的生活,也只有这样的生活“冲进来”,生活才会让儿童更迷恋,习作才会让孩子们更向往。因此,习作教学中我们应当积极营造儿童化的生活环境,创设自由、阳光的氛围,引导学生用心体验,为儿童习作撑起一片绿色的天地——

自然生活。现代科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走进自然是培养儿童想象力直接有效的途径。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材料,表象来自生活,来自大自然。阴晴圆缺的月亮,草木葱郁的群山…….在儿童的眼里都是有生命的。他们常想飞上月球,走近太阳;想听懂花草树木的语言……因此,我们应鼓励儿童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顺应他们的心理发展,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家庭生活。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学生许许多多的生活感悟都来源于家庭。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在习作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对家庭生活的观察和体验,适时开展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做一做”的家庭生活体验活动,比如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劳动任务,如扫地、买菜、购物、做饭等等,然后让他们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积累习作的真素材。

游戏生活。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更是他们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重要手段,游戏生活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寻找他们久违的智慧之花。生活是艺术的唯一的源泉,同样,生活也是作文的唯一源泉。通过游戏的开展,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生活、观察生活、投入生活、理解生活。这样,儿童习作便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阅读生活。阅读是儿童习作语言表达、素材积累、写作技能等方面的重要基础之一。儿童在小学阶段大量的课内外阅读同时也形成了儿童独特的阅读生活体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立足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组织学生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即围绕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阅读生活,让儿童在阅读中产生自己独特的文本体验,进一步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

真实而丰富的生活更能让儿童释放出天真与烂漫,更能唤起学生表达的真实感受和无限遐想。

二、返璞归真,让表达体现儿童的“真性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以其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为前提,以自我意识、自我行为标准为条件的,呈现出十足的“童稚性”。儿童涉世不深,社会化水平不高,常常说一些让成人们觉得“幼稚可笑”的话语。这正是儿童言语的天真无邪、憨态可掬、洋溢童趣的表现。正所谓“童情,反映童心,才显现出智慧的闪光,创新的萌芽。”只有在无拘无束的个性表达中,习作才能体现出儿童的“真性子”。

尊重儿童。《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作文应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那么儿童习作的个性和创意从何而来呢?笔者认为自由和尊重是学生写作中求真达成的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自由不仅能促使学生情感抒发得顺畅,而且能促使学生的写作在求真的前提下达到较高的境界。在自由的、无拘束的环境下,儿童才能展示自己独特真实的个性,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感,才能“我思故我在”。把自由和尊重作为写作教学的前提,在这一前提下坚持写作的基本规范,并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加以点拨、引导,习作才能展现出儿童真实的情感和个性。

注重观察。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从事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能力,尤其对指导儿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让儿童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对提高儿童的习作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儿童应该去观察社会生活,体验生活,了解许多事物,懂得更多道理。否则,习作表达将变得空洞乏味,即使有很高的写作本领,也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鲁迅在给董永舒的信中说,学习作文,“第一是观察”。引导儿童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不断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应该是儿童习作求真求实的必经之路。

返璞语言。要让儿童习作写出真情感、真体验,习作语言是重中之中。纯朴、真实是儿童语言的本性,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规则,吸收适合儿童的语言表达方式,努力促进儿童语言的个性化发展,让习作的语言回归儿童化,真正做到返璞归真。儿童习作是用童眼看世界,用童心感受世界,用童言去表达儿童的生活。用儿童语言表达学生的生活和真实心声,无论是活泼灵巧的还是纯朴稚拙的语言,都是自然美好的。我们反对脱离学生的语言实际和可能,以孩子说成人话为美,把照抄成人语言当作习作的语言任务,以语言的老练、成语和固定四字词组运用的多寡、是否采用修辞手法,作为好习作的评价标准。其实儿童的语言具有特有的“真实美”。“我想和小树交朋友。”“冬天,水中的小鱼多冷啊。”“太阳、月亮、星星是多么快乐的一家人。”每当读到这些文字,我们有谁不为孩子的童言稚语而啧啧称赞呢?

三、转换视角,用评价感受儿童的“绿天地”

“每一个儿童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学习活动中,儿童是一群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个体,每一篇习作都浸透着儿童们与众不同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和情感世界。我们在进行儿童习作的评价时,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练习写作的乐趣?笔者认为:习作是儿童心灵的独白,作为交往的一个渠道,作为对话的一种方式,评价呼唤着平等和沟通。教师在习作评价中应当具备“倾听”儿童内心的本领,在评价中立足于儿童的视角,去感受习作中属于儿童的“绿色天地”。

评价中感受人文。儿童习作是其丰富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文章中流露着儿童对真善美、对假恶丑的最初感悟。因此,我们评价儿童习作的过程,就是与学生一次心灵交流的过程。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机会,接近学生的心灵,用情感去温暖、感染他们。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愿意把老师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学习作文的兴趣自然也就与日俱增。因此,习作评价既要帮助学生学会作文,更要教其学会做人。那种“只顾学生作的文,而忘了作文的学生”(叶圣陶语)的习作评价是不可取的。

评价中引导个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它是人类步入新世纪的现代文明标志。习作教学,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在真实反映生活、倾吐真情实感的基础上,从独特的角度取材,倾诉独特的心里话,巧妙灵活地应用词语表情达意,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新构词语,这些都是创造。敢于说,善于想,能言人不能言,说尽方休,坦率表白,流露真我,嬉笑怒骂皆文章,是难得可贵的。教师在习作评价的过程中,对儿童个性化的表达应予以理解、肯定,诱导其个性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挖掘更大的个性习作的潜能。

评价中体现认同。“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做得更好。”因此,儿童习作评价的全部秘密就在于对他们的认同。保护和激发学生这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用多把尺子衡量,用发自内心的激励性语言去评价。在承认每个学生存在差异的前提下,通过尊重、认同和激励等方法,唤醒学生积极主动向上的心态,就能让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能使儿童的习作素养得到不断的加强。

瑞士钟表制作大师塔·布克曾判断:金字塔的建造者,不会是奴隶,而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他认为,只有心怀虔诚的自由人,金字塔这么浩大的工程才能建造得那么精细。习作教学其实也是这样,只有归还儿童一片自由快乐、丰富多彩、充满个性的绿色天空,他们的语言才会充满智慧和灵动,他们的表达才会变得充盈而动人。

(史天一,金坛市涑渎小学,213232)

猜你喜欢
习作儿童语言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儿童
我有我语言
习作展示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
祝您健康(1990年6期)1990-12-30 06:51:40